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包瑞:志在天涯何惧远

校长名录

包瑞,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学校校长,第40期全国初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学员。

一位外来校长用3年时间,让一所面临撤并的乡村学校“起死回生”,全校学生人数从530多人跃升至1210人,一度落寞的乡村小镇,因为学生的回流又热闹了起来。

近年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湾岭学校的蜕变故事广为流传。校长包瑞是这个故事的主角,由他一手书写出来的“湾岭经验”,吸引了众多教育工作者前来“取经”。

“守”与“闯”

教育野心在热血中搏动

包瑞是土生土长的甘肃岷县人,履历很简单:师范院校毕业后回乡任教,在两所乡村学校里,他当过班主任、团委书记、副校长、校长。

教育是包瑞执着“守”着的行业。从十几岁起,他就认定了当教师这个理想。如愿走上教师岗位后,他开始藏不住对教育的“野心”,日夜想着“我不仅要当一个老师,还要成为一名校长,把所有对学校建设的宏伟想法付诸行动”。

“四平八稳”“循规蹈矩”从来不是属于包瑞的形容词。在岷县维新九年制学校担任校长时,他开始展露身手。

包瑞提出了维新九年制学校的发展目标——“立足岷州、享誉陇中、驰名全国”,决定要把学校打造成岷州教育的名片、陇中教育的橱窗、全国教育的亮点。没想到短短十二个字的办学目标,竟引来了一阵嘲笑。

“身在落后的西北村庄,一所乡村学校还想驰名全国?”“包校长有没有自知之明?”……冷言冷语扑面而来,但包瑞不为所动,依旧我行我素,他的办学风格也如他的性格般不畏困难、激昂向上。

当时,学校后方有一座千亩荒山,包瑞组织学校把荒山承包了下来,带领师生上山种树,决心久久为功,把荒山绿化成森林。他还组织师生上山“重走长征路”,全校师生组成千米长队,浩浩荡荡沿山行走,真真切切体会长征的艰辛……一棵树一棵树地栽,一步路一步路地走,变化的不只是绿了的山头,师生的精神面貌提振了,教育质量也大为改善。

在维新九年制学校,包瑞写下了一个个励志且温情的教育故事,改变了许多师生的命运,不少人赞誉他“创造了‘维新传奇’”。

包瑞天生骨子里就有一股不安分的闯劲儿。小时候,他是孩子王,喜练武术,调皮好动,下河捉鱼,上山攀树。长大后,这股子闯劲儿,让他在教育事业上不安于现状,不断寻求突破、大胆创新。

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包瑞得知海南正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他决定闯出岷县,去看看外面的教育天地。不久后,他成功竞聘到湾岭学校担任校长。

不惑之年,背井离乡,携妻带子,奔赴天涯。包瑞坦言,闯出岷县,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而支撑这一切的力量,便是他未曾消退的教育野心和情怀。

“斗”与“和”

寸土不让守护乡村校

“海南的学校一定都有着椰风海韵、碧草蓝天的美景吧?”抱着美好的幻想,2016年5月,包瑞跨越山海,风尘仆仆从岷县来到2600公里外的琼中。

来到湾岭学校门口,包瑞傻了眼。校园杂草丛生,操场泥泞不堪,远处四五座乱坟,近处七八只鸡鸭,食堂旁边还有一个养着几头猪的猪圈。巨大的心理落差让包瑞皱紧了眉头。

让包瑞头疼的,除了恶劣的校园环境,还有师生们懒散的作风和消极的态度。老师们时常成群出入麻将馆和茶馆,无心教书。学生们身着奇装异服,喝酒抽烟,与社会青年拉帮结派,没有一点儿学生模样。

眼前的景象没有把包瑞吓跑,他很快从失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燃起了破阻前行的干劲。他提笔写下一首长诗《来到湾岭》,抒发内心的宏图伟志,他在诗中写道:“我要让你这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在岛上飞翔,我要让你这个村姑腹有诗书在华灯下舞蹈。”

于是,包瑞开始了他的“斗争”。

他与改造学校的施工方“斗”。重振学校先从提升硬件条件开始,包瑞拆除旧房、翻新操场、填平校园……从图纸修改到现场施工,从材料把关到质量验收,他事无巨细地参与。

在一次现场监工中,包瑞发现学校行政楼前的广场空地,东边比西边高出30厘米,他立马找来施工负责人质问,对方恶语相向,让他“不要苛求”。在据理力争下,施工方最终重新修缮,包瑞说:“校园建设不是为我,是为利在师生,不是为一时,是为功在千秋,必须‘寸土不让’!”

他与教师队伍“斗”。彼时学校的教师队伍已是一盘散沙,年年递交辞职信的副校长,上课时间在茶馆喝茶的班主任,哭着不愿当班主任的年轻教师……从他们眼中,包瑞看到了他们对教育工作的失望,他决定从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入手。

他找校领导干部谈、找教研团队谈、找基层教师谈,从理想到业务,从使命到决心,从事业到生活……一次不行就两次、三次、四次,在他一次次的撬动下,教师们逐渐卸下麻木冰冷的外壳,重新找回教育的激情与信心。

他与家长、学生“斗”。长期萎靡的湾岭学校已让家长彻底失望,为了挽回家长的心,也为了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包瑞在学校里开起“家长夜校”,自己主讲家庭教育,到处散发传单,召集家长来听课。

“家长夜校”第一次开课时,包瑞心想,“只要来5个家长,我就开课”。没承想到了上课时间,教室里满满当当坐了60多个家长,包瑞燃起了斗志,酣畅淋漓地讲了一晚上,许多家长对学校的印象从此改观。

对于学生,包瑞宽严相济。宽,是他处处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睡得好不好、吃得饱不饱、学习跟不跟得上,并开设各类特色课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健身习惯,鼓励学生寻找自己的梦想。严,是他对学生一向要求严格,对于抽烟、喝酒、逃学等不良行为,他严加管教,绝不心软。

“斗”着“斗”着,全校师生家长逐渐“和”成一团,学校整体精神风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环境优美,教师信念坚定,学生积极上进,原来“打蔫”的湾岭学校,如今充满了生机。

“上”与“下”

鸿鹄之志献乡村教育

湾岭学校“起死回生”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包瑞在海南也开始小有名气。一些地方开始向他抛出橄榄枝,但都被他拒绝了。

身边的好友得知后,纷纷前来劝说:“你一直在乡村学校能有什么大成就?”“湾岭学校的发展也算是到顶了,很难再有新突破了!”

包瑞不以为然,他不想做一名普通的乡村校长,从乡村到城镇,再静待退休,安稳过完一生。他还有高远的鸿鹄之志要实现——“我要打造一所‘中国乡村名校’!”

“打造‘中国乡村名校’”,这个听起来宏伟而又庞大的目标被包瑞真真切切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他为此写下了详细的建设方案。

何为“中国乡村名校”?包瑞解释,“名”不在优秀率、升学率,而是指以为中国广大乡村学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为目标,探索出一条能大面积、快速度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路径,构建陶行知先生“办好一所乡村学校,改变一座乡村面貌”的新时代乡村教育典范。

“乡村养育我四十余年,我必然要扎根乡村学校,反哺乡村,这是我一生都不会改变的理想。”包瑞说。

在包瑞的办公室里,挂着一首他自己创作的诗,他把扎根海南乡村的鸿鹄之志寄托在诗中——“志在天涯何惧远,他乡少有客居愁。黎民皆是吾父老,岂为小家忘国忧!”

谈起乡村教育,包瑞总有说不完的想法,“当下,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改革力度前所未有,作为乡村教育工作者,我必须把握时代机遇,加强内涵发展,把湾岭学校创办成新时代的全国农村名校,让它的影响深远传播”。

包瑞心中的教育理想不断“向上”生长,他的脚步持续“向下”扎根,他把梦想铸为犁,在乡村教育的广阔天地中耕耘。

迈入扎根湾岭学校的第五个年头,包瑞再度起笔,写下一首《定风波·牛年再志》,抒发心中壮志:

不羡豪车与阙楼,此心直向浩茫游。布道宣仁传四野,身后,梅兰相伴凤凰丘。又问寄身家在哪?微笑,乾坤处处有同俦。若化江山漫天血,应信,一抔黄土盖千秋。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1-03-2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