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以“与文物对话,做时代新人——‘文物系列’思政课程建设研讨”为主题,开展第六期“陶语沙龙”活动,在回顾整个文物系列课程圆满完成的基础上,继续开拓笃行,围绕思政课程怎样系统化、科学化、一体化、精品化建设展开学习研讨。
鲍广蕾老师在沙龙中向全体教师介绍了基于对区级精品课程建设样本的精细化学习,提出了纪念馆文物系列思政课程建设的架构思路,包含课程纲要、课程使用说明、研学方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习手册、学习资源包、微课等课程建设要素的一体化架构。
为了使教师团队对思政课程建设形成系统化认知,鲍老师将课程建设要素分解成“整体构架、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个块面具体展开解析。其中课程纲要、课程使用说明是引领性的整体构画,通过解析,帮助老师们系统把握课程背景、课程简介、课程总体任务、课程总目标与分目标设置、课程内容模块化构架、课程层次、课程注意要点、课程评价等统筹建设概念,进一步理解“通识模块、研学模块、展示模块”三模块紧密相连、彼此交融的模块构建关系。
教师团队就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中所具体涉及到的、要认真落实的教学设计、学习手册、学习资料、微课等相关建设要求进行现场交流与答疑,气氛热烈,颇有成效。
纪念馆副馆长陶侃针对之后的相关工作提出要求,希望老师吃透本次研讨精神,以课程建设领航,凝心共画陶馆思政课同心圆,聚力辐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政课服务效应。
馆长周晓岚就本次沙龙研讨活动提出建议。一是要把握思政课程建设的一体化构建要领,教学设计要体现教育教学规律;二是要注重思政课本身涵盖的核心素养培养,在目标设置上要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筹兼顾和科学合理设置;三是要把注意教学评价与教学目标首尾呼应,认真考虑学生在课程中收获的成果,应当具体、可测,切记不要过大和过于空洞。
纪念馆深挖课程思政元素,将从行知文化中挖掘的资源内涵有机融入课程思政中。引导教师结合不同课程特点,将行知精神的鲜活素材巧妙融入思政课程建设全过程,凝心聚力,强化认知,使校外教育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文章来源: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2024-4-08(转载时图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