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坚:数字教育时代的评价与育人方式变革
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全面推进实施,直接制约着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水平,直接影响我国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2002年出台的《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2004年出台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2004年初中毕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学生综评,评价结果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和选拔的重要依据。然而,20多年过去了,依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一些地区、学校,考试成绩依然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判断依据。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以《总体方案》为抓手的教育治理工作将全面进入深水区,如何运用信息技术突破学生综评瓶颈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难题。项目团队立足智能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系统梳理综评的国内外文献、政策和最佳实践,聚焦综评亟待突破的障碍,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系列长期研究。从2014年起,项目成果在上海市高中全面应用,动态呈现德智体美劳发展过程,支持高中全面育人,随后作为校测重要参考依据应用于高水平大学春招、自招、强基计划、综合评价录取等,落地“两依据一参考”高考招生新模式,深化了大学综评分类和分层人才遴选及接续培养机制,实现初、高中学生综评有机衔接。项目将综评信息采集范围逐步扩大至课堂内外、线下线上,深化学生综合素质多维度、全方位的描绘,完整、直观呈现学生总体状态与显著特征的动态数字画像,为教育评价改革作出理论和实践贡献。从团队研究提供的证据不难看出,数字画像不仅可以让传统意义上的评价更准确,而且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实现更广泛的评价。其一,从关注结果的评价到更便捷、更普遍的形成性评估,这些评估信息可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为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让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教-学-评一致性成为可能。其二,捕捉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丰富多样且具个性化的真实表现和作品组合,能够跨越更长的时间和更复杂情境,从而更好地评估学生走向社会和工作场所必须具备的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是传统评价工具难以支持的。其三,从提供孤立的分数评估到不断更新学生学习轨迹的持续评估,不仅可以把教师从重复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卓越成长。虽然项目成果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仍有待不断完善、提升,但是成果呈现的独特视角、技术路径、实践案例,为教育评价理论创新和技术进化提供了有益经验,值得更多开展教育评价、教育技术研究的学者和一线教师学习借鉴。数字画像作为新生事物,在前沿技术突破、技术路径选择、数据结果采集、证据判别运用、教育政策法规制定、数据行为伦理规范等方面必然还面临一系列重大挑战,我们期待张治及其团队持续研究,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出处:《中国基础教育》2024年第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