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扎根西南 经天纬地——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体制机制推动产教融合提档升级纪实

  

浩浩大江苍茫,馥馥桃李芬芳。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龙涧假日酒店、园林般的景致……走在四川省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里,现代化气息拂面而来。而“代英楼”“玉章楼”“求实厅”等名字又时刻在提醒我们,这是一所诞生于轰轰革命年代的百年学府。

崛起于社会动荡国难当头之时,拓业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时期。今天,当120周年校庆的脚步迈近,回首两个甲子的历程,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从清末“求新于旧”的川南经纬学堂起步,由一所师范学校发展为专业覆盖地方经济产业的示范性高职院校,扎根西南,经天纬地,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发展的特色办学路。

延续精神谱系——

从革命精神到工匠精神的百年传承

1901年,泸职院的前身“川南经纬学堂”成立,是四川第一所“新学”。学校在1902年更名为“川南师范学堂”,后虽多次更名、搬迁,但始终主张变革,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开风气之先,领时代之新。

尤其是1921年至1922年恽代英任校长期间,大力提倡教育教学改革,提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师生平等”“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身心性全面发展”“重视心理健康”“多参加社会实践”等。

恽代英在《教育改造与社会改造》一文中写到,“我们办了二三十年学校,不能发生效果,一则由于教育未曾对着职业的需要培养人才;二则由于人才的供给,与职业的需要不能巧于配合”,他在百年前即认识到了教育同职业紧密对接的必要性。

“今天,我们重视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重视实训和实践教学,坚持产教融合,都是对恽代英办学思想的传承。”泸职院纪委书记熊剑说。

这是一所有变革基因的学校,更是一所有红色基因的学校,朱德、恽代英等革命前辈先后在此担任校长。

1918年朱德兼任校长时,成立了第一个学习小组,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新青年》等介绍给学生,红色的种子开始生根。

1921年恽代英来到学校后,组织进步青年阅读进步书籍、开办平民夜校和通俗讲习所、推动师生开展社会调查……1922年,恽代英主持成立了川南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社会主义青年团泸县支部,川南师范成为了当时川南地区革命运动的摇篮,涌现出萧楚女、李求实等20多位革命先烈,同时大批师生加入革命组织,投身革命活动。

历史的脚步走到了2016年,由泸州教育学院、泸州师范学校、四川省水利机电学校合并而来的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搬到了龙马潭新校区,学校迎来了快速发展时期。实训大楼拔地而起,产教融合不断深入……

在泸职院党委书记何杰看来,最为重要的是文化熏陶,是传承好包含书院精神、革命精神、工匠精神、教育精神的泸职院精神谱系。

遵循首任校长赵熙“为上下古今之学,为大通世界之学”的教育理念,泸职院将地方史、校史中的红色文化和先进党史人物事迹作为立德树人、开展党史教育的生动教材,融入各门课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全覆盖。

2020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张杰至今仍记得,入学时的新生第一课就是校史课,知道学校有这样辉煌的历史和先辈,她感到十分自豪。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收集历史素材时,张杰深受触动:“第一次感受到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在这门课快要结束的时候,张杰郑重地向学校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打造课程思政不只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打造一支坚强的教师团队,让每个老师都守好自己一段渠,春风化雨地影响学生,让他们有更好的品格来成就自己的人生,成为天府工匠、大国工匠。”何杰说。

学校还深挖泸州的红色资源,建设了红军四渡赤水、泸顺起义旧址、朱德旧居等校内外红色教育基地20多个,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参观,在师生中深植红色基因。

在红色基因的引领下,“崇德尚学”的校风,“乐道善育”的教风和“知行合一”的学风深入人心,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和地方同频共振、与产业融合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念好融字诀,专业产业无缝对接

泸州,自古便有“酒城”之称,与四川宜宾、贵州仁怀合称为我国的白酒“金三角”,孕育出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对泸州而言,白酒经济意义极为重大。整个市区内,规模以上的产酒企业就有300余家,一年产生经济效益占泸州市GDP的半壁江山。

围绕泸州白酒产业的需求,泸职院不断调整专业布局。

根据产业链和岗位群,泸职院酿酒技术专业群组建了含酿酒技术、现代物流管理、市场营销、食品质量与安全、环境监测技术等专业,服务于白酒产业链全过程的专业群。

专业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泸职院与中国酒业协会合作建设中国酒业学院,学生近1500名,成为酒业人才高地。

酒业学院拥有很多大咖级的兼职教师。听泸州老窖的副总经理沈才洪讲中国白酒文化,听郎酒公司的总工程师蒋英丽讲酿酒技能……酒业学院的学生未出校门,就能和行业内名家面对面,大大激发了他们对专业的信心和热情。

学院还不断地把学生送出校门,在酒企生产一线实训,亲身体会白酒酿造、品评、勾调的流程;到各种酒业博览会、展会上感受行业的最新动态。

和酒业的无缝衔接,使学院培养出一批批既懂理论知识、又懂酿酒技术,尤其对此行业深度热爱的高质量人才。该校招生就业处处长陈雄介绍,酒业学院毕业生本地就业率为92%,行业内就业率达100%,岗位专业相关度达81.25%。2019级学生毛誉洁,还没毕业就成为四川省白酒评委。

输送人才的同时,酒业学院高质量服务白酒产业链上的大小企业。

2020年,泸州老窖扩产,一次性招了1000多名员工,急需进行理论和技术的系统培训,拥有强大授课师资、教学设计、专业设置和场地的泸职院酒业学院,即刻与企业签订培训协议,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产、利益共鸣,这使泸职院酒业学院和泸州白酒企业真正成为了“一家人”。

酒业学院与泸州白酒产业链的全面对接,只是泸职院产教融合的一个缩影。

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围绕四川省现代产业体系和泸州“三大千亿产业”需求,精准发力,重点建设了中国酒业学院、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智能制造与汽车工程学院等9个二级学院。

学校围绕产业链布局专业群,每个专业群,学校都与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或园区合作,形成了共建产业研究院、共建产业学院、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培训学院4种产教融合实践模式,共同培养高质量专业人才。

比如,学校与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建设中德西南机器人产学研示范基地,开展机器人管理及专业技术培训;与北京哥大诺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等共建经纬诺博幼儿园,成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与国信蓝桥教育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共建“蓝桥学院”,为企业稳定输出信息技术人才;与阿里巴巴(中国)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数字人才培养创新项目……

各种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融合,每天都在学校的各个专业群生动地进行,推动着专业和产业的无缝对接。

为进一步向产业领域延伸,提高服务产业的能力,学校还筹集各方资金,投资1亿元建成了占地23亩、建筑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川南渝西提供云计算、大数据应用、智能制造、电气装置、汽车维修、育婴员、茶艺师等10个以上工种的师资培训、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技能大赛比赛。

引人才育人才——

师生人尽其长人人出彩

“哐当”5月19日上午,随着一声响亮的锣声,泸职院为改善教职工住房建设的龙涧书苑小区物业,开始为第一批30名泸职院教师发新房钥匙。

陈光玖是泸职院引进的博士,幸运地成为第一批收房的教师,这套125平方米的房子是他被引进泸职院之后享受的福利之一。

近几年来,泸职院“五湖四海,广泛引才”,光近三年,就引进了各类高层次人才38人。

蒋平,四川省首批“天府万人计划”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自去年来泸职院任学校副院长后,就一头扎进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之中。

郑钰琪,火箭军驻四川某部军事代表,2018年来到泸职院任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智能制造泸州重点实验室主任,带领团队夺得了国家“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等荣誉,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被评为“四川省模范退役军人”。

卢正才,清华大学博士,曾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今年来到学校任信息工程学院院长,带领团队迅速投入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大数据技术等核心专业的建设。

……

为内培人才“提升快”,外引人才“留得住”,泸职院一方面强化教师专业技能提升和海外培训,不断提升教师学历、职称层次,另一方面大力改善住房、食堂、体育锻炼设施等条件,不断增强教师归属感、荣誉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人尽其长,开展干部公开选拔、全员竞聘、全校测评、末尾淘汰;实施绩效分配制度改革,对获得突破性成果的予以重奖,短短几年时间下来,学校教师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与此同时,泸职院的学生也在这个搭建了各类舞台的校园里自由地成长。

2018级汽车中德一班学生沈婧通过调研,发现夏天密闭车辆不仅高温,而且甲醛、苯等有害气体含量飙升至平时三倍,加上不时有夏天车内人员窒息事件的发生,于是,她和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组建起团队,一门心思研发车载空气循环系统。从1.0版本到4.0版本,最后这个产品除获得三项专利外,还获得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等多项奖励,如今已与一家车企签订专利授权协议,并在新能源汽车中投入使用。5月24日,喜讯再次传来,该作品获第十六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回首整个过程,沈婧认为一路上最重要的,还是“学校创业老师提供的全方位指导,和实训基地提供的强有力支撑”。

在泸职院,学生毕业时不仅有学历证书和技能证书,一般还会再带上一个生活技能类的证书,例如驾驶证、烹饪证书等。学校还创建了玉阶学院,以分层分类教育服务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强化因材施教。

如今,泸职院毕业的学生已经得到了市场的检验和认可。“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平均薪酬逐年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在95%以上,学生专业相关度达72%,本地就业率达82.5%学生离职率也在逐年下降。”陈雄颇为自豪地说,“我们招生质量也在快速提升,重点专业分数已经接近本科线。”

但学校的期望不止于此。“我们希望更多的学生带着专利出校门。”泸职院教务处处长郎润华说。

大江东去连天碧,经天纬地双甲子。合德智体而为士,通天地人之谓儒。——这是川南经纬学堂的办学起点。

历经坎坷与辉煌,今天,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燃情岁月,何杰为泸职院绘制出了一张崭新的蓝图:“在传承百年精神文化的同时,办成一所一流的高水平职业院校,最终办成一所职业技术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课程 2021-05-31

记者易鑫(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1-06-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