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武威市古浪县:倾心倾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近年来,武威市古浪县着力办好老百姓放心满意的家门口教育,在学前教育方面,一手抓学前教育资源扩充,一手抓保教质量提升,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公办园位全满足,“入园难”问题彻底化解,学前教育实现了优质普惠发展。

走进古浪县幼儿园,新颖富有童趣的建筑风格映入眼帘,色彩鲜艳的墙体彩绘让人眼前一亮,幼儿园设置了跑、跳、爬等户外活动设施,供孩子们开展丰富的户外游戏。

教室内,孩子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听刘老师讲艺术活动课,每个孩子手里拿着五彩的线条,在温馨的游戏氛围中感受线条之美,大胆想象、积极作画,充满趣味的情境和刘老师的悉心指导让孩子们提升了感知艺术的魅力。隔壁教室的韦老师以她独特的教育方式,成功地将扎染艺术融入幼儿教育中,她充分利用自制扎染操作教程视频、丰富多样的操作材料和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出幼儿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今天,我给孩子们上的课是《布艺扎染》,孩子们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与创造力,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扎染这一传统手工艺,更在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创造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块块独一无二的布,不仅是孩子们努力的成果,更是他们成长的见证。”古浪县幼儿园教师韦苗苗说。

古浪县始终坚持“三全育人”机制,着力推进“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加速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办学新格局,引导教师发掘个人专业潜能,激发岗位活力,切实将“五育并举”融入幼儿教育教学活动全过程,让“德”的种子及早在幼儿心灵发芽生根。全县各幼儿园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积极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艺体活动,孩子们在体育活动、绘本阅读、创意美术、形体舞蹈中体验到成长的快乐。充分依托传统节日、主题活动、红色经典等系列活动,用活、用好本地教育资源,大力推动德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切实营造了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时,不断夯实学前教育发展基础,不断推动学前教育多样化、创新化、特色化发展,扎实开展幼儿园标准化创建工作,以评促建、以评促改,推进幼儿园晋等升级,不断扩大优质园数量。五年来,创建省级一类幼儿园2所,市级标准化幼儿园9所。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园、一类幼儿园和市级标准化幼儿园的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城区带乡村、强园带弱园、大园带小园、老园带新园的结对帮扶共建活动,提升薄弱乡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县学前教育健康、均衡、可持续发展,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像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优质的保教服务。

这一项项举措的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变化。而对这些变化的感知,家住县城龙园小区的幼儿家长许峰感受最为真切。“我家有两个小孩。大点的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时候,是需要摇号的。全家人都特别焦虑,怕上不了公办幼儿园。现在小点的孩子上幼儿园就方便多了,直接就近入园,离家近、管理好、费用低,真是太高兴了。”许峰说。

许先生的焦虑,在几年前是全县许多幼儿家长面临的共同难题。而今,随着古浪县学前教育的加速跑,一所所园舍标准、设施齐全、规模适中的公办幼儿园陆续建成,困扰幼儿家长多年的学前教育问题被一一破解,广大市民群众“好入园”“入好园”的需求得到满足。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古浪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将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近年来,古浪县投资1.56亿元,先后在县城、大靖、移民区等地新建公办幼儿园14所,新增园位4320个,全县公办幼儿园达到52所,实现了公办幼儿园全覆盖、公办园位全满足,学前教育普及普惠走在全省前列,实现了“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的华丽蜕变。根据县城5所和大靖4所幼儿园所处地理位置和所辐射居民住宅小区,科学划分城区公办幼儿园招生范围,实施幼儿划片招生、就近入园,切实保障城区适龄学前幼儿就近入园。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宣传主阵地作用,扩大对城区幼儿园就近入园政策的宣传范围,坚持工作的透明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幼儿入园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享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美好愿望。

如今,古浪县学前教育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配套措施不断完善,幼有所育的美好愿景逐渐变成了现实,越来越多的儿童在阳光下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我们按照资源均衡、就近入园的原则,科学划分公办幼儿园招生范围,均衡配置师资,深化幼儿园队伍建设,把‘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同时,开展适合幼儿发展的课程建设,帮助幼儿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古浪县教育局副局长于晟说。

 

作者:和莹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展播/甘肃学习平台/县级融媒【城乡教育】/2024-06-24(转载时图片有删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06-3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