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本土文化视域下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实践——以“临清社火”园本课程建设为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本土文化蕴含着丰富好玩的民俗活动、朗朗上口的民歌童谣等教育素材,对幼儿来说最真实、熟悉,又贴近生活。将本土文化渗入到幼儿教育活动中,能够增强本土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以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获得全面发展。

 

笔者通过深入了解山东省临清市幼儿园依托本土文化创建的“临清社火”园本课程,对幼儿园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现状进行调研,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本土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融合的有效措施。

 

“临清社火”园本课程的建设基础

 

“临清社火”园本课程具有浓厚的本土文化基础。临清运河民俗文化是因运河的漕运而由民众所创造传承的文化,其中临清特有的民俗社火文化,如临清龙灯、洼里大秧歌、仓上高跷等,深受大众喜爱。以这些特色社火文化活动为基础,开发幼儿园园本课程,不仅有利于本土文化的创新传承,还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对幼儿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情感的、社会性等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本土文化视域下的园本课程建设面临一定的困难。一方面,现阶段幼儿园园本课程对本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足。笔者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发现,将本土文化,或是“临清社火”运用于幼儿园园本课程教学的相关文献极少,本土文化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还未被充分发掘。另一方面,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限,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认识不到位。对孩子们进行本土文化浸润,让他们从小接触和了解优秀的本土文化,对涵养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能够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教师理念受限、创新能力不足,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本土文化的认识及运用也存在局限性。

 

本土文化视域下园本课程建设的途径

 

形成特色课程资源库。幼儿园立足于本土文化,就地取材,收集本土文化资料,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社火游戏,将其分为曲艺文化、名人文化、传统技艺、民俗文化四类,进行细化整理,形成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资源储备库。

 

形成环境浸润教育。通过墙绘、宣传栏、展览馆、走廊创设、园本教材等形式,将临清龙灯、仓上高跷、洼里秧歌舞、本地舞狮运用到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从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出一个有利的外部条件,充分发挥环境育人作用。

 

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临清社火”园本课程通过挖掘、传承、创新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开展活动,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对社火文化的兴趣,实现幼儿教育的低成本化与高质量化。下文以基于仓上高跷文化的“玩转高跷”园本课程为例进行介绍。

 

挖掘:编写《传承》绘本。将挖掘到的本土文化资源整理成图文并茂的绘本,引导幼儿通过翻阅绘本了解临清社火文化。教师带领幼儿了解仓上高跷的发展历史:临清市的高跷发展已有百年历史,俗称渔跷会,据说是一家以打鱼为生的人家,为庆祝自己的收成自发组织的活动,形象设置有白蛇、青蛇、渔公、傻老婆、憨小子等,其做出各种丑态、鬼脸,唱着南腔北调,其他队员站在半米高桌腿粗的高跷棒上,倒立、跨腿、翻跟头、蹲剪子,动作奇、巧,扣人心弦。

 

传承:借助游戏进一步提高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将高跷和游戏相结合,让幼儿亲身体验玩转高跷的乐趣,多感官共同参与。

 

20世纪80年代,临清仓上高跷会非常盛行,只要锣鼓一响,无论是老人还是儿童,都可以绑上“腿子”扭一扭,行家们则在一旁指点,这种群体参与、寓学于乐的形式培养出了一代代的踩跷高手。然而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人们可以自己支配的业余文化活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形式更加多样化,由此导致较少人来问津高跷这一娱乐形式。特别是在城镇地区的儿童及其家长,甚至视踩跷为一种危险的游戏。

 

为了使高跷艺术重放光彩,生动活泼地发展,让乡村孩子享受到游戏乐趣,幼儿园着重对“高跷腿子”的适用范围和安全系数进行认真研究与开发,使其具有类似“呼啦圈”等集娱乐与健身于一体的功能。只有开展新的高跷游戏活动,重新唤起群众的参与意识,扩大自娱性的范围,才能使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产生新的娱乐效应。

 

创新:改良高跷获专利。改良版的幼儿高跷是在成人高跷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高跷的制作采用的是质地坚实且轻便的杉木,与铝条和钢钉加工而成,用工具刨制成上端直径6cm、下端直径4cm的长形柱状主杆,主杆长为56cm,寓意我国的56个民族。用绑腿将脚踏板固定在主杆上,脚踏板宽8cm,离地面高度为24cm,寓意四平八稳。高跷上端和脚踏板上通过打孔,将柔软结实的纯棉绑绳穿入其中,上端绳长1.5米,下端绳长3米,上短下长的设计是为了更紧固地绑住幼儿的腿和脚,防止出现站起来后摔倒的情况。

 

为了提高幼儿高跷的安全性,幼儿园的教师对高跷还进行了进一步改良,在高跷主杆的上半部分增加了防护棉,用来保护幼儿的腿部。在高跷的底部增加了防滑垫,加强了高跷与地面的摩擦,起到了很好的防滑作用。经过一系列改良的幼儿高跷,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安全性更高,稳固性更强,并且顺利地通过了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加强园本课程管理。幼儿园进一步强化本土文化视域下园本课程建设的保障措施,制定了园本课程管理制度、园本课程建设标准、课程发掘要求、本土文化引入要求等。提升教师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将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研究策略应用到实际的幼儿园特色活动中,通过对实践的实施效果进行观察和记录,及时进行小组内交流和沟通。在促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方面给予多方面支持,聘请研究本土文化和课程资源的专家进行培训,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分享、交流、讨论,帮助教师深入学习与理解。

 

本土文化视域下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的意义

 

从幼儿的成长角度来看,在本土文化视域下进行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能够有效地调动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参与热情,促进幼儿的主观参与积极性和能力发展,进而促进幼儿的综合素质发展。

 

从幼儿教师的发展角度来看,能够对幼儿园传统特色文化进行解读和分析,引导教师意识到传承民间社火的意义和价值,有助于提升幼儿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构建系统的本土文化课程框架。

 

从学前教育的发展角度来看,将本土文化应用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并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分析本土文化传承的价值和问题,开展深入的教育实践和育人价值挖掘,能够有效完成本土文化在学前教育中的传承、创新与发展。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清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科研训中心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民族教育 2024年06月27日发布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08-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