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意思,虽然放暑假了,但我还在忙学校的事儿,想挤出点儿时间还真不容易”,刚接通我们的视频电话采访时,远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的杨微,正在学校的一叠评估材料中翻找老花镜。杨微是大连理工大学的退休教授,2020年退休时,她已经65岁,正当大家都以为她即将步入安闲的退休生活时,她却报名成为一名支援西部高校的银龄教师。至今,杨微已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工作了4个年头。
在我国,“银龄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概念,专指那些通过参与相关计划,在受援地区重新回归教育岗位,开展教育支援工作的退休教育工作者。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充分发挥退休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弥补教育薄弱地区师资力量的不足,教育部2018年开始实施面向基础教育的中小学银龄讲学计划,2020年又启动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2023年,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实施了“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希望吸引更多乐于从教、有一技之长的退休教育工作者参与到各级各类教育工作中来,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2020年,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启动时,仅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塔里木大学、滇西应用技术大学3所试点学校,如今参与计划的西部高校已经扩展到24所。像杨微这样支援西部高校的银龄教师也从最初的146名扩展到了1400余名。
是支教支研的角色也是“救急员”的角色
孙旭东退休前曾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本部工作,后来调任到新建的克拉玛依校区管委会任常务副主任,参与克拉玛依新校区建设。当新校区建成时,他也退休了。退休后,孙旭东报名成为了一名银龄教师,又回到新校区工作。
新建成的学校,百业待兴。学校即将招收第一届英语专业学生,英语专业建设规划迫在眉睫,孙旭东受学校委托,带领克拉玛依校区英语专业教研团队,参阅数十所院校资料,编写、修订专业教学大纲、教学日历等文件。这个以“银龄教师”身份归来的曾经的管理者,硬是在短时间内,引领团队将一个新建的学科专业规划并建立起来,如期让第一届开学的学生进入到规范且正常的学习生活之中。之后,他还主动挑大梁作表率,担起了专业核心课程“综合英语”的教学工作,争取“上好第一堂课”,既为学生们扣好“第一粒扣子”,也给其他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个参考。
像孙旭东这样,一批经验丰富的银龄教师在一些西部新建高校或新设专业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他们就像“救急员”,哪里需要就奔向哪里。据了解,近几年来,一些西部高校增设了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专业和民生急需紧缺专业,客观上要求更多的西部建设人才参与其中,这就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银龄教师的参与,有效地弥补了优秀师资的缺口。
“教学督导更重要的不是督导分数,是让每一位青年教师清楚地找到改进的方向。”这是大连理工大学退休教师樊宇的经验之谈。在成为一名银龄教师之后,她已支援过两所西部高校,现在是新疆理工学院的银龄教师。这所学校的教师团队很年轻,平均年龄只有32岁,迫切需要通过教学督导提升年轻教师们的教学水平。这个重担落到了樊宇的肩上。负责学校的教学督导工作仅仅两个学期,她的听课量就达到了50人次100课时。在这个过程中,她还组织教学研讨沙龙,面对面地把教学建议反馈给每一名青年教师。现在,学院的青年教师都主动请樊宇来听课,帮助自己改进教学。
“一门课上不好,只影响这门课,如果教学管理搞不好,会影响全校。”退休前曾在大连理工大学参与过管理工作的郝云忱知道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参加银龄教师计划时,他得知新建成的滇西应用技术大学珠宝学院正缺乏教学管理人才,不畏繁难,在具体教学工作外,毅然承担起教务管理指导工作。参与学校毕业标准、学位标准的制定,指导学校的本科教学评估……自嘲因为属牛而被大家称作“老黄牛”的郝云忱,付出了相当多的心血。但对他自己来说,能看着支撑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规定一项项落地,学院发展一步步走向成熟,他的内心感到无比高兴与充实。
“素质高、上手快、周期活、效益高。”这是受援学校对银龄教师的普遍评价。这些教师退休前大多有二三十年的教学经历,授课比新教师上手更快、专业能力有保障,同时还能在青年教师成长和学校专业发展中尽一份力。
是授业解惑之师更是传道之师
黄晓鸣曾在北京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任教,退休后通过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任教。他承担着两个专业的“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课程教学工作。虽然他所教课的名称相同,但面对的学生群体不同,针对这种情况,黄晓鸣精心备课,每次都认真准备不同的教学方案。他从不认为自己的辛苦是多余的,在他看来,“对于数学专业的学生而言,这门课属于专业课,上课讲的理论性更深,难度更大;对于石油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这是公共课,课程内容的设计需要浅显易懂”。在他的讲授和指导下,两个专业的学生都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据了解,来支援西部高校的银龄教师,有的是长期援派教师,有的是短期和远程支援教师。其中,长期援派教师的服务时间原则上至少要1学年,每学年至少要承担64课时的教学工作。为了满足受援学校的需要,有些银龄教师承担的课时甚至比退休前还多。但就像黄晓鸣老师一样,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真正惠及学生,他们都想办法“把课上好,上得漂亮”。
《大学生数学竞赛教程》一书被高校学生视为“提高竞赛能力”的解惑之书。而这本书的作者蒲和平,如今也是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银龄教师,他成为了在这所学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竞赛的“活教材”。为了培养更多数学拔尖人才,曾是电子科技大学“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课程首席教授的蒲和平,2023年带领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数学系的两位青年教师,为全校学生开设了数学竞赛选修课。在他们的精心指导下,数十名学生在2023年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的大平台中斩获奖项。
银龄教师们各有所长,他们各尽所能为西部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知识、方法和平台,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应用型高校,刚到学校的时候对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感到很迷茫,银龄教师的帮助让我少走了不少弯路。”滇西应用技术大学青年教师单宝炜直言。由于刚离开象牙塔不久,如何与企业打好交道一直是应用型高校青年教师最头疼的事。青年教师还需要“识途的老马”带一带,银龄教师在校企对接中的“一手”经验显得格外及时和关键。
“老带青”几乎成了所有银龄教师的自觉。青海师范大学的银龄教师贺晓星,退休前在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工作了30年,拥有丰富的科研经验,他以前是许多课题的评审专家,积累了许多课题评审经验。他用课题评审的独到眼光,帮青年教师打磨课题申请报告书,还从研究视角、分析方法、整体框架等角度为青年教师提供论文修改建议。在科研的田野中,银龄教师的智慧如春风化雨,在点点滴滴的提点中,驱走青年教师研究路上的疑云,也激励着青年教师们的求索之路。
“记得有一次读书课上,我看到周老师戴上眼镜,默默地拿出几页稿纸,和我们一起伏案写笔记。”在此之前,西藏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左沂平只知道这位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的教师有渊博的学识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如今,这位银龄教师的形象在她心中更加立体了,“这一幕十分打动我,周老师做学术这么厉害,还在坚持不懈地学习,我们更无理由松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传递一种精神和信念。”这正是周润年到西藏民族大学支援的初衷,也是银龄教师们默默传递的一种精神品质。
“当时,黄老师腿受了伤,却坚持在线下给学生们上课,有时不得不单脚点地,斜靠在讲台上。这种对课程用心、对岗位负责的态度让我很敬佩。”银龄教师黄晓鸣带伤授课的这一幕,一直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青年教师李中岩。与李中岩一样,在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任教的青年教师刘郭熠也曾深受银龄教师品质的触动:“一天晚上,我在打印室遇到了一位银龄教师,正在亲手分装自己打印的800多份试卷。起初我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后来他说这些工作虽然累,但由教师亲自完成,试题保密性会更高。当时我被这种责任感深深震撼了。”银龄教师在教学之外的精神品质如同甘泉,滋润着年轻人的心,他们所传递的知识和力量,是有温度的,更是有灵魂的。
是教师也是智库和桥梁
“我有什么建议,平常和领导聊天交流的时候就提了,他们甚至还会主动征求我的意见。”从广西师范大学退休的马佳宏,成为银龄教师的时间不足半年,但为广西城市职业大学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好的建议。马佳宏为学校提出了答辩工作流程及成绩评定等方面的改进措施,还专门给教师和毕业班学生分别作了毕业论文指导与撰写讲座。
在西昌学院信息技术学院,银龄教师李唐军也在为学校的发展忙碌着。“据我了解,学院的实验室是十几年前由大专转为本科的过程中建立的,可现在本科教学的重点发生了变化”。退休前在北京交通大学有着多年实验教学经验的李唐军深刻地认识到,学院的实验室建设水平关系到科研项目申请和硕士点申报。因此,李唐军多次在学院和全校会议上呼吁加大实验室的投入。如今,学院已就加强实验设备投入形成共识,并新购入一批崭新、精密的高频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验设备。虽然在短时间内整体改善实验室建设情况有较大难度,但李唐军并不气馁。她积极开设课程,以课程实验设备的购置逐步促进实验设备的更新。她说“下学期我要上高频电子线路课,争取结合课程实验,再提升一下高频实验室的实验装备”。
银龄教师的主责主业是支教支研,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的影响和贡献早已超出这一范畴。
“本来不是分内事,但一看学校的计算机考试还用的纸质卷,我心里急得不行!”为了帮助学校实现计算机考试无纸化,杨微第一时间联系自己的“大后方”——大连理工大学及其合作公司,为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借”来了考试系统和成熟的题库。就这样,东北与西南两所远隔数千里的高校,通过杨微老师建立起了紧密联系。随银龄教师一起来到西部高校的,不仅是他们自己对教育的热爱以及对西部教育的奉献,还有他们身后高校的有力支援。
“来新疆后,这里的许多精神都深深打动着我。”樊宇在新疆理工学院支教时,曾前往许多地方调研,对新疆人民修建坎儿井、植树造林的决心和勇气生出了深深的敬意。这些生发于西部地区的精神力量感召着她,这些精神也经由银龄教师这座桥梁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承和弘扬。
如今,通过银龄教师这座桥梁,让受援校与支援校之间加强沟通交流已经成为共识。2023年4月,教育部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强援受双方高校与银龄教师、援受双方高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进一步落实好银龄教师计划。今年6月,由东北师范大学主办的第一届银龄教师研究学术论坛成功举办,来自20余所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师生,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银龄教师”这一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与研讨。大家对如何更好地搭建起东中西部合作交流的桥梁提供了宝贵建议和可行性路径。今年7月,在伊犁师范大学的银龄教师欢送座谈会上,校长马合比亚提·斯德合对银龄教师提出了“一如既往地做好学校感情聚合的‘联络者’”的希望和要求。
从东北滨城到西南边陲,从江南水乡到三江源头,从首都京城到四川凉山……银龄教师群体用他们的热爱与奉献,奔赴最需要的西部教育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他们带来的智慧与力量,正一步步汇入西部教育发展的合力之中。
在这些银龄教师中,有夫妻、有朋友,更多的是互不相识却为同一目标奔赴而来的陌生人。有了他们,西部广阔的教育大地上就有了一束束希望之光。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中国民族教育”
本文刊登在《中国民族教育》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