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用好教育教学诊断数据提升自我能力


2022年,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发布,对教师提升个人能力、调整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提出新要求。2023年,国家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教育发展呼唤教师的转型成长。深入分析教育教学诊断数据,可以帮助教师不断改善自身教学表现,是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重要手段。

 

年轻教师在教育教学诊断中应当追寻的目标

教育教学诊断作为一种教学情况反馈工具,可以对教师起到激励和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在诊断反馈的项目中,提前为自己设定目标,从诊断结果观察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使教育教学诊断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可以追寻的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能够开展学生喜爱的教学活动。课堂是教师工作的基本阵地,教学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学生认可甚至喜爱教师的教学活动,可以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进而确保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学质量有所保障。

能够全心全意与学生建立全面的联结。教育的本质是人对人的影响。在教师教学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的联结越深,越容易产生思想的交流与思维的碰撞,这样才可能真正实现深度的教与学。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践行全员德育的教育理念,全方位保障学生的健康成长。

能够初步形成个人教学风格。能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只能算是一名合格教师,有鲜明个人风格特色的教师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在从教初期,很多青年教师不容易对自身的风格特色形成明确的认知,而学生的留言可以直观展示学生眼中所见的教师教学闪光点,也就可以帮助年轻教师更快地找准定位。以笔者自身为例,结合学生留言,笔者立志打造个人特色的四有课堂,即每一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有活力、有魅力、有温度、有收获。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养也能得到长足发展。

 

教育教学诊断中应注意的不足

教育教学诊断最大的功能,在于呈现日常教学中教师难以发现的问题,其中比较常见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教师个性化教学不足。一些教师通过分析教学诊断数据,会发现自己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对于个性化教学的期待。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一般有两个:一是教学班级较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与进展。二是教师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差异化的教学设计,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学生学科作业收获少。作业对学生学习帮助不大,也是教师容易从诊断数据中发现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还没有达到作业设计要精的目标。如何在不增加作业量的同时,把作业设计得更实用,让学生更有收获,是教师需要重点突破的一个难题。


个别班级教学感受差。一些教师会意外发现自己认为用心教学且关系热络的班级,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感受并不好。这种问题多发生在纪律管理开展不足的年轻教师身上。其实,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纪律管理,才能保证学生的听课状态,进而确保教学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改进策略

针对诊断中暴露的常见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发力去进行改进。

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教师要明确在课堂上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因此,教师应建立有效的教学反馈机制,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一是教师应与学生和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了解他们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增加即时反馈。具体来说,可以增加巡堂,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增加检测环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增加交流时间,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三是教师应通过定期教学评价、面谈、问卷调查等方式,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

例如,某个班级的某节生物课总是纪律不佳,与学生沟通后,教师发现这节课是上午最后一节课,且安排在体育课之后,学生们普遍感觉又累又饿,所以状态不好。在充分听取学生的想法和建议之后,教师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参与感、强化课堂纪律要求三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调整。目前,这节课的教学质量已得到较大提升。可见,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是提升质量的一大法宝。


开发高质量的开放实践作业。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重实践,同时提出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和综合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发跨学科探究实践类作业。跨学科探究实践类作业一般是开放性项目式作业,其设计要紧密联系生活,活动要具有较强的趣味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更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表现性评价。作业设计中的开放式问题和表现性任务没有唯一正确的答案或解决过程,因此,需要借助基于核心素养的等级量表、核查表等工具进行考查。而这恰恰与新课标提出的全面推进基于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要求相契合。因为对于核心素养或高阶认知的测评,表现性评价有着天然的优势,更能够提高教与学的质量。总之,设计跨学科探究实践类作业,既可以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提升,也可以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以八年级生物课动物的运动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在课程结尾设置跨学科实践作业:请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动物屈肘、伸肘的动态演示仪。这个作业不仅可以促使学生思考模型结构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结构的对应关系和运动背后的原理,也可以使学生更加认同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有效提升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深度教学优化教学设计。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郭元祥强调,深度教学一定要聚焦核心素养,构建开放性、探索性的课堂。所以,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观念,注重知识的广度、深度、关联度,以深度教学为导向,优化教学设计,切实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真实情境下聚焦核心概念的学习任务群,通过课堂预习、自主学习、表达交流、自我检测、课堂小结等教学环节,利用做中学、悟中学的动力激发机制,开展深度教学。

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诊断,深入分析结果,不断查漏补缺,以促进个人专业发展,落实育人目标。

 

作者:周梦鹤 广东实验中学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民族教育”20240927 发布。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4-10-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