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周五下午,湖北省大冶市大箕铺镇初级中学门口就停满了城里来的私家车。随着一批又一批孩子们坐上车,车流滚滚涌向城关。
如“候鸟”般的学生来自大冶市东风路学校——一所位于大冶城区的重点学校。去年9月以来,一场备受关注的教联体改革将这两所城乡学校融合在一起,近400名城里学生来到乡镇中学读书。
乡镇学校来了城里孩子
早上7点,黄恒老师带着东风路学校的孩子在操场上跑步,欢笑声打破宁静校园。棕绿相间的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郁郁葱葱的绿化带——这里是大冶市东风路学校教联体大箕铺中学校区。
大箕铺镇初级中学距东风路学校约10公里,设计规模1500人。几年前,该校虽经改造翻新,却仍难以扭转生源外流的局面,高峰时年流失生源接近100人。
今年,该校规模重返千人以上,在校师生数量超过1100人。这一变化背后,正是东风路学校为其输送400余名学生和教师,为这所乡镇学校注入新活力。
去年9月,东风路学校8年级学生罗金润成为第一批来乡镇读书的孩子。进入新校区,他被分到36人的新班。宽敞的足球场、篮球场是罗金润最喜欢的地方。周一到周五,他们寄宿校内,学会了洗衣、打扫卫生等生活技能。东风路学校副校长王金四说,去年该校有240名师生分流至大箕铺镇初级中学,今年又新增180人。
2022年,大冶市围绕“提升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教联体建设”目标,将教联体改革纳入深改工作,全市共组建县域教联体27个。该市通过撬动城乡接合部闲置的校舍,在大箕铺镇中学开办了12个寄宿班。
城区32名教师组团下乡
为何把城里孩子送去乡镇读书?带着疑问,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随同王金四来到东风路学校。
这所位于大冶闹市区的学校,各类场馆空间被用到极致:缩小版的操场上,几个班级的学生扎堆上体育课,做些跳绳等简单的运动。食堂虽有5层,赶上学生吃饭时间,仍无法一次性地容纳全校师生就餐。
“学校占地32亩,却有6500名学生就读。”王金四说,学校地段好、师资力量强,不少家长挤破脑袋把孩子送来,更加剧了教育资源紧张。
一边是核心城区人满为患,一边是乡镇学校空空如也,“以大带小”联合办学模式得到两所学校认可。东风路学校教务主任卫学富认为,与单纯的“强带弱”“大带小”模式相比,该模式建立在利益互补基础上,两校取长补短、抱团发展,既可以优化城区学校教育资源配置,也能带动乡镇学校恢复生机活力,是激活教联体建设的内在动力。
消息一出,激起千层浪。“你们开玩笑吧?”“初中是孩子学习关键期,去乡镇寄宿,我不放心。”质疑声一时不绝于耳。
城区学生家长的质疑归结起来有三点:担忧孩子成绩掉队、担忧孩子不适应环境,担忧孩子受欺负。一些老师也有顾虑——离开本部后,会不会影响今后的晋升?又当老师又当“爹妈”,责任更重了!
针对这些问题,东风路核心校着手组建一支过硬的下乡教师队伍。校教务主任卫学富是黄石地区英语学科带头人,业务能力强、口碑好。他率先响应,带动32名教师下乡。
学生家长罗强坦言,静下心来想想,到乡镇学校去,孩子告别大班额,课后还有老师辅导,可谓学生得益,家长省心,“看着这么多优秀的老师会过去,心里踏实不少”。
大冶市教育局副局长周文君介绍,为调动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去交流,市财政建立教联体专项奖补资金,教育部门出台办法,让到农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在职称评聘、岗位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更有优势。今秋,全市教联体内教师双向交流已达254人。
融学交流,共同成长
早上7点半,大箕铺镇初级中学传出朗朗读书声,这是孩子们的早读时间。
“他们来了后,我们的学生也有读书热情了。”大箕铺镇初级中学教师向金枝说,过去一年,两校孩子私底下几乎没有来往,但彼此间的影响却悄然发生。
有了城里孩子融入,他们早读锻炼、排队吃饭,开展英语拉歌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一旁的乡镇师生看在眼里,也落在行动中。一年来,大箕铺镇初级中学推出早读课,还举办全校运动会、元旦晚会等,校园一下变得热闹起来。
大箕铺校区向金枝老师经常去东风路学校的班级听课,每次都有新收获。有的老师讲课生动,把学生熟悉的社交软件表情包搬上语文课堂,“这是忧愁的表情,可以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来形容”。
去年,大箕铺镇初级中学推选20名学生到东风路学校“融学”交流。今年,大箕铺镇初级中学又推选90名学生到东风路学校“融学”交流。全市19个乡镇学校当年排名中,该校进位8位。
大箕铺镇初级中学负责人说,该校每年计划招生282人,去年招到217人,今年达到248人,“越来越多的本地学生愿意留下来了。”东风路学校也传来好消息:首批分流的学生成绩普遍有提升,仅七年级144名孩子,就有120人的期末统考成绩进位。
作者:彭磊 程良友 乔绮曼(作者单位:湖北日报)
文章来源:学习强国/全国学习平台展播/湖北学习平台/校园/2024-11-26(转载时图片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