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教师董银柱:在孩子的诗里发现惊喜

49岁的董银柱是一名有着22年教学经验的乡村老师,他笑称自己是中国移动,哪个教学点有需要就移动到哪里。22年里,他被调动过10多次,最远的教学点离家大约100多公里,但调动再远,也从未离开大山。

他对诗歌感兴趣,在大山之间辗转之余写了600首诗并集结成册。他将这一爱好融入教育中,也鼓励山里的孩子们写诗、写文章,孩子一句星星的善良,让他倍感惊喜。

113日晚,董银柱穿上正装,以青龙县七道河乡老师的身份参加第四届马云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河北省获得马云乡村教师奖的教师有五名,他是其中之一。颁奖词中提到治贫先治愚,治愚文化先是他的梦想。

这是他走出大山为数不多的一次,回去后他开始思考,如何找机会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

河北青龙县七道河乡石城子小学四周被大山环绕,山脉绵延起伏,最高的山在董银柱看来海拔得有一千六七百米20169月,他被调来这里教幼儿班和小学一年级。石城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胡凤伍说,自2010年撤点并校后,石城子小学只留有幼儿班和一年级,一年级以上并到石城子村中心小学。

学校离家里远,来回要走一条山路。董银柱平时住校,周末回家,为了周一8点能准时上课,他需要在夜里三点左右出发,翻山前往学校,深夜行走在一个人没有的大山里,最少得五六个小时

当教师一开始并不是董银柱的理想,他从小对古诗词感兴趣,想靠文学改变家乡贫困的面貌。1990年,正上高三的董银柱放弃高考,想在家乡创办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计划最终失败,他赌气离开,到离家100多公里远的北戴河当了一名养路工人。

直到1994年,董银柱偶然得知家乡的小学有代课教师的空缺,他报了名并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半路出家的合同制老师起初他并没有完全为此感到高兴,一度害怕今后要被困在大山里。

但他一直坚持了下来,教书育人22年,在大山里的各个教学点间调动了10多次。他笑说自己是中国移动哪里需要自己就移动到哪里。

事实上,奔波于大山之间的教师不止董银柱一人。10多年前,他和另一名当地教师金芝一起在七道河中心小学做老师,后来因为调动两人再也没见过。10多年后,金芝和董银柱又都来到了石城子小学。一见面发现(对方)都老了。” 

调动过程中,董银柱也收获着感动,曾有多次要离开时,学生家长希望他一定要留下来。

1994年,当上老师不久的董银柱在当丈子乡一个教学点交了两个月,被通知调往中心小学。他没想到,两个月里学生和家长已经对他十分信任,对他极力挽留。

另一次是在1997年,董银柱当时在肖营子镇光明村小学,他当时的学生李春阳想澎湃新闻回忆,自己读那时五年级时,不光自己的班级,还有低年级的家长,曾联名想留住董老师继续在光明村任教。

董银柱说,在和孩子们相处时,办公室几乎不怎么去,下课上课都和孩子们处在一块儿。到了晚上,高年级的孩子需要上晚课,他会骑着车把没有人接的孩子一个个送回家。

董银柱很少离开大山,经济条件不允许。”2019112日,作为第四届马云乡村教师奖的获奖者,他第一次去三亚看海。他说大山的孩子看山看厌了,想跟他们一起走向外面的世界。

用诗歌激发孩子的文学兴趣

董银柱是一个资深的古诗词爱好者,喜爱辛弃疾和苏轼的词。他给自己的笔名起名为青龙董旄,青龙是自己的家乡青龙县,旄意味先锋旗。

文学爱好融入了董银柱的教学工作,在闭塞的大山里,他鼓励学生写作,以此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1994年董银柱初当老师时,班上有位女同学写了一篇小作文,主题是关于如何跟同学好好相处。作文写得很有意思,他鼓励这位女同学发到《小学生学语文》上,最终这位女同学拿了15元的稿费。

在七道河中心小学教五年级时,董银柱提议建立山魂文学社,陆续有孩子将自己写的诗主动给他看。2004年,作为全七道河总校教师中第一个买电脑、打印机、装了宽带的老师,他把日常在教学过程中的创作和孩子们写的优秀作品放在了网上。

五年级往上孩子们写的诗歌等文学作品,往往能让董银柱感动。

比如一名男生写《春夜》:我愿倦怠的人慢慢入睡让夜风轻轻合上你的门扉。又如一名女生写《心之流浪》,感慨时间的流逝,文章的最后没有太阳的天空并非一无所有毕竟它还拥有月亮的明静星星的善良

星星的善良。董银柱说,他看到这个结尾感到了惊喜。

越来越多的学生对写诗感兴趣。董银柱记得,有一次刚去到一个新教学点,语文课上,学生问自己老师你会写诗吗?他对着黑板当场咏出《咏黑板》,孩子们很兴奋。” 

李春阳回忆,董老师讲起语文课时,声音很高,会利用课余时间讲关于古诗的写法,鼓励同学们写诗。董银柱说,他希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美好向往。

教学之余,董银柱没有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2017年,作为青龙县诗词学会副会长的他,将自己写的诗歌收录成册,名为《孤云集》一共近600首诗歌。这些诗歌大部分的时间是他在网上一个人安静下来时写的。

金芝回忆,10多年前两人相遇,当时的董银柱看上去像知识分子,喜欢出口成章。他说当时两人在一个办公室内工作,董兴致高了,会在办公室随口吟唱。” 

孩子王的困惑与期望

董银柱今年49岁,他身高16左右,130多斤,留着平头。个头不高的他,性格正直爽朗,笑称自己是孩子王,喜欢和孩子们玩在一起。

他所在的石城子小学目前有三名老师,在面对一群幼儿和一年级的孩子时比待自己孩子多了一份耐心。

青龙县七道河乡石城子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胡凤伍说,石城子村属于十三五贫困村,石城子小学里的学生贫困生很多,都是石城子村的村民。金枝介绍,自己所带的幼儿班,15个孩子有7个是贫困户,一般贫困户4人,低保户3人。

面对这些家境贫困的孩子,董银柱的方法是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他们玩在一起,从不摆架子。

在董银柱的观察中,跟孩子们在一起,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绝佳时期。他常常会仔细留心同学们玩乐的神情,有没有不耐烦愁苦的表情,玩游戏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跑步的频率、速度的快慢等。这孩子肯定有事。平时挺爱说话的,这几天为啥不爱说话呢?董银柱注意到有孩子神情不对,便会主动关心。

董银柱特别留心班上一位叫朱欣楠(化名)小朋友。她今年上一年级,是个识字能力很强的学生,只是性格内向。每到大课间休息时,别的小孩都在一起玩乐,只有她坐在教室内,眼瞅着外面想玩又不敢玩。” 

董银柱说,朱欣楠家里只有一位奶奶在照顾她,奶奶连她大名都不知道,只记得喊她丫蛋。” 

你愿意叫丫蛋,还是朱欣楠?要是叫朱欣楠,你就去把手举起来跟他们一起玩。董银柱希望用这种方式鼓励孩子走出教室,融入大家。

除了要操心孩子们的吃喝睡之外,董银柱最关心的是怎么让孩子能更好更快地识字?他说,有时为了让一年级的小朋友能更好的识字,他会用顺口溜、简单的打油诗让学生们加深记忆。

但他又发愁年纪大了,教学方法上会不会也老化?学生犯错了要不要惩罚?怎么惩罚比较好?

董银柱清楚,山里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城里孩子没法比,比如县上重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成绩漂亮,阅读理解能力强,而山里的教学点,一年级的孩子还在学拼音,识字

这次从三亚回到家,董银柱开始想如何找机会让孩子们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他把自己在三亚看海的经历放到朋友圈里,并写下文字孩子们看,努力学习,争取未来的生活更好。他始终认为,对于山里的孩子来说,上学才是走出大山最实际的路。

来源:澎湃新闻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1-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