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行知精神是教师成长的精神源泉

  

陶行知先生一辈子奉献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他留给我们非常多的教育遗产,至今仍散发着耀眼的光辉,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奋勇前行。

我比较系统地向陶行知先生学习,是从七十年前开始的。1951年,我在复旦大学教育系读书,四年级的时候要写毕业论文,我的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那时候文献资料很少,文献搜集也远不如现在这么便捷,在有限的文献资料当中,当我读到陶行知先生办教育的艰苦经历,读到他办教育的至理名言,读到他办晓庄师范、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一系列非凡的教育实践,我总是感动不已。我读着读着就被他那种救国救民、那种舍我其谁的“中国魂”所震撼。在深入阅读陶行知先生著作、论述的过程中,我领悟到人活着是要有境界的,作为教师要追求为国为民的大境界。陶先生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时我读了非常震撼,这不是标语、不是口号、不是标签,而是陶先生用一辈子践行的人生信仰和行为准则,也因此谱写出了他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神圣光环和璀璨风采,我想这就是我们教师成长的源泉,既是精神的源泉,也是力量的源泉。每当我在工作、生活中碰到困难挫折,思想上产生纠结,行动上茕茕不前的时候,我想到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至理名言,想到他一辈子亲力亲为教育的那种形象,我就猛然醒悟,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我们是为民族、为老百姓培养后代,因此自己就会猛醒过来,自己就会有用不完的力量。

由此我就联想到,老子在《道德经》里用了这样一个富有哲理的词汇:“天长地久”。他说世界上,天是最长的、地是最久的,可以说它不会毁灭的,为什么呢?他说天、地的运行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世界的万物,为了万物的生死荣枯、四季交替、周而复始、气象更新,因此讲到“天长地久”老子就这样做解。为什么天地这么长久,就是因为“无私成其私”,这五个字了不得啊,天地是有私的,它什么时候无私呢?无私就成为它的私呢?这是一种怎样的大气象、大智慧、大格局!因此我想到,陶行知先生他放弃了自己优越的物质生活,放弃了名誉地位,把从国外学来的好的东西,结合我们当时的国情,来寻找我们解决教育面临的各种客观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这真正是“无私成其私”啊!

由此我就联想到,陶行知先生讲的“爱满天下”。我们都知道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教师就不可能真正为每一个孩子着想。2500多年前,孔子曾经提倡“有教无类”,但在孔子那个年代事实上是没有办法实现的。而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才真正实现了全民教育、普及教育、融合教育,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教育,做到了“有教无类”。

但教育又是没有选择性的,因为每个孩子,他的天赋基础、他的生活环境、他的成长过程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在用一生谱写着一曲别样的诗歌,老师要爱每一个孩子,要“爱满天下”。我想,这不仅是一个教育方法的问题,更是教师道德的修炼,是人的情感的净化。我回想我年轻的时候、刚做做老师的时候,真的很惭愧,我碰到两类孩子就很喜欢:一类是很聪明的孩子,你一教他就会了,你刚讲完上半句,他立马就能回答下半句。这样的孩子,你教起来当然很省心、很省力;第二类就是长得非常可爱的,像洋娃娃一样的孩子,那是天工造物,就是那么神奇,一个人一个样。而教育是没有选择性的,只要生长在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上的孩子,他都有权利享受公平而优质的教育,他都应该获得每个老师的爱。一想到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我就要不断地净化自己的情感,这是一种道德的修炼。我们都熟悉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故事,过去我们往往把这个故事简单看作是一种教育方法、一种教育智慧,但其实这是一种情怀。陶先生提出的“爱满天下”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智慧出自情怀,只有拥有这样一种博大的胸怀,你才能生成教育的智慧;你对孩子爱得深沉,才会想出各种各样有智慧光彩的教育方法,也才能让孩子在温暖的师爱光辉中健康成长。我说,陶行知先生留给我们的教育遗产是非常丰富、非常珍贵的,他的无私忘我、他的“爱满天下”、他的“教学做合一”他对“行——知——行”的理性认识等等,对我们来讲都是我们教师成长的精神财富。

历史是川流不息的,先贤创造的精神财富应该是代代相传。我们生逢盛世,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跟陶行知当年所处的年代已经是两重天了,新旧社会两重天,我们教育的事业已经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啊。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其中的一个主题就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时代新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要给学生做什么样的示范呢?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为人、为事、为学的示范,促进我们孩子全面发展,成为时代新人。

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没有高质量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我们今天在传承陶行知先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遗产的同时,还要很好的发展、创造。我想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因此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一定要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因为我们所从事的是了不起的事业,我们有几千年的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我们从事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事业,我们培养的是致力于民族进步、社会发展、人民生活、人类文明提升的时代新人,这种教育是何等的大气象、大格局!这是我们广大教师应有的高远志向和博大情怀。要从事如此大气象、大格局的教育工作,我们没有什么现成的模板可以照搬,国外虽然有一些好的经验,但是任何一个经验都是有时代性、历史性、地域性的,需要结合具体的场域的。因此我们要着眼长远,立足我们国家的国情和战略发展目标,对域外的教育经验、做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这个方面,我们首先要对我们国家的教育要有高度的自信,志存高远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就是要实践自觉,我们所从事的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我们推进教育改革、教育创新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跟着人家后面走是永远不能超越的,我们要择其善而从之,根据我此时此地培养孩子的要求,来加以创造性传化、创新性发展。比如说,立德树人,这就是我们的原创,中国的原创,“树人”这是古今中外都知道,教育就是培养人,而我们中国的教育是培养有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他必须是有中国心、中国情、中国味的,他必须有建设社会主义的真本领,有生存、生活、发展、创新的本领。因此,我们的教育和西方的教育,虽然在某些原理、方法、途径上可能是相似、相近乃至相同的,但我们有我们的本质立场和宏大追求。因此,我们广大教师一定要放出眼光,站稳中国立场,来认认真真深入思考。我想实践自觉非常重要,而不是盲目去照抄照搬。

我们的理论自信、我们的实践自觉,一定是需要归总在我们教师自身的深度觉醒。当教师自己觉醒过来,深刻体会到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和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每个老百姓家庭的命运、学生的命运血肉相连、休戚与共的时候,你的人生格局和生活视野就会广阔起来。我们每一位教师,都需要站稳中国立场,打开视野,把握时代发展规律,来认识问题、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我想这才能让更多年轻的教师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大先生。陶行知先生在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从事教育事业,百折不挠、砥砺前行,为我们树立教育大先生的光辉形象;今天,我们千千万万的老师,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正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继承和弘扬陶行知先生的精神财富,根据我们新时代的要求赓续红色血脉,培养时代新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

教师的成长归根到底是要通过教师自己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升华来实现。我们的党和国家为广大教师的成长、成才提供了众多平台,但我们的教师能不能真正成为大先生,我想归根到底要从内部来突破。我曾经举过一个例子,鸡蛋如果成为从外面来敲破的话,只能炒一盘菜——番茄炒鸡蛋;而如果鸡蛋从内部突破,小鸡鸡雏把它弄破,那就是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新时代,我们的教师要成为“四有”好老师,要成为教育的大先生,要在为人、为学、为事等方面给学生做出示范、做好榜样,教师首先自己就一定要内部觉醒,要拿出自己的潜力,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共同谱写我们新时代教育新的辉煌,这样才不辜负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才能够恩泽我们的莘莘学子。

 

(本文是于漪先生在“培养造就新时代‘大先生’研讨会”上的发言,根据录音修改而来。)

作者简介:于漪,女,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曾任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语文特级教师。长期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重要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为推动全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称号,2019荣获“人民教育家”国家称号。

 

来源:生活教育》(2021年第12期转载时内容有删减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2-02-1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