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经济论坛(WEF)发布了《全球竞争力报告》。瑞士连续9年蝉联全球竞争力排名榜首,美国、新加坡紧随其后,分列第二、第三位。中国位居世界第27位,较去年上升一位。
自1979年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次《全球竞争力报告》。这份报告是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萨拉·伊·马丁提出的全球竞争力指数(Global Competitiveness Index,简称GCI)为基础而编订的,数据来源于可公开获得的数据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委托的调研机构对相关国家开展的调研。
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定义为,决定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政策、制度以及影响因素的集合体,它包含12个指标,分别为法律和行政架构、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环境、卫生、初级教育、高等教育与培训、商品市场效率、劳动力市场效率、金融市场发展、技术发展成熟度、市场规模、商业发展完备性、创新。
根据阶段发展理论,基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世界经济论坛将所调查的所有经济体分成5类:要素驱动阶段、效率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以及从第一到第二阶段、第三到第四阶段的过度阶段。位于不同阶段的经济体的三大类要素权重不一样,因此可以较为全面科学地反映一个经济体的竞争力。
从整体排名上看,中国在今年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表现良好,得分为5.0分(7分为满分,0分最低)。其中,基本需求指数(Basic Requirements)得分5.32,较去年下降1名;效率增强指数(Efficiency Enhancers)得分4.88,分数有所提高,位列世界第28名,较去年上升2名;创新和复杂要素指数(Innovation and Sophistication)得分4.33,也比去年稍有提高,位列世界第29名,与去年持平。
在与教育和创新相关的一些指标中,“初等教育”的指标包含入学率和教育质量两个层面,芬兰在该项指标上再次拔得头筹;中国的初等教育入学率仍然保持全球第一位,排名较去年有较大提升,排在47位。
高等教育与培训指标主要考查中等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入学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是否满足劳动力市场和经济发展需求、数学和科学的教育质量、学校管理质量、学校互联网的接入程度、在本地获得培训的程度、员工得到培训的程度。在这项指标中,新加坡、芬兰和美国分列第一、二、三位,日本名列第23位,中国排名第47位,较去年上升了7位。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子项中,中国排名29位,比去年上升了14位,学校管理质量排名第50位,较去年也上升了11位。“创新指标”重点考查创新力、科研机构质量、企业研发投入程度、校企合作、政府采购高科技产品投入、科学家和工程师等专家的使用程度以及专利数量。这项指标中,排名前列的国家包括瑞典、美国、以色列和芬兰,中国位列第28位。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教育、科技、文化、创新力仍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特别是随着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这些指标的影响力将愈加凸显。而不管人才的培养、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还是社会文明的建设、文化的传播,以及国家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归根结底还要通过教育。中国是世界上最大教育规模的人力资源大国,从报告中也可以看到中国各学段的入学率在逐年提升,初等教育的入学率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在高等教育与培训、产学研合作等方面仍有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