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扫码入群”就能“免费观看摄影学习视频”、“28天养成早起习惯”、“100天读完三本英文小说”、“60天学会日常英语口语”……近期,微信朋友圈里总会出现分享免费培训课程的消息,或是朋友“晒”出的在某个微信群学习打卡的图片。
微信群上课是碎片化学习的新途径,还是某些营销号以“课程”为集粉丝的噱头?在微信群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收获的是自我提升,还是刷屏的快感?
现状
超七成网友尝试过微信群学习
8月16日下午,在一个名为“吃好睡好没烦恼”的群里,群主正在进行一场有关母乳喂养的1小时语音直播,木木妈妈趁着孩子睡午觉的间隙全程收听,并把需要注意的地方记录下来。为了恶补育儿知识,这位90后的新手妈妈加了一堆育儿微信群,“粗略统计数量超过15个,经常浏览的有7到8个群。有些微信群里会定期进行免费语音直播或课程分享,有经验的宝妈也会及时答疑”。木木妈觉得,从微信群里获得的信息比看书更直接有效。同为妈妈的郭女士则把微信群学习的时间安排在了早晚,“每天早上,群管理员会发老师讲解的英文新闻,晚上管理员会鼓励大家把学习笔记发群里打卡。”
和木木妈或郭女士一样,利用空闲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需求,而以“学习”或“相互督促”为主、强调互动的微信群正好满足了公众尤其是众多职场人士“碎片化学习”的诉求。在新京报教育周刊微信公号“学习公社”进行的网络调查中,有73%的人表示曾尝试通过某一微信群学习。今年4月,企鹅智酷报告发布的《微信2017用户研究和商业机会洞察》也显示:百人以上微信群主要承载的内容除了工作沟通、参加组织活动需要外,寻求有质量的资讯分享也成为加入微信群的主要原因。
从微信学习群的运作模式来看,形式也比较多样,有些是让用户通过微信端开发的相应产品进行学习,微信群用于助教老师进行课后知识补充和答疑;有些则是以微信群为主要阵地,定期进行语音、文字直播,平时用于分享答疑。
效果
若无毅力很难长期坚持
为了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PS,零基础的李然(化名)扫码加入了一个“30天学会PS群”,老师每天在群里发一节录播视频,学生可以安排时间学习。“刚开始热情很高,每个视频都一字不落地看完,并完成课后作业,跟群里的小伙伴讨论。”后来,李然因为工作忙中断了几日,等他再去“爬楼”翻视频时,发现自己已经跟不上节奏。李然认为,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虽然很丰富,但长期坚持却很难,“一旦落下课程,再捡起来重新学,很需要毅力。”学姐调查也显示:68%的被调查者认为难以坚持。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吕森林表示:学习是连续性过程,微信群受限于本身的功能,在承担教学职能时,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内容难以留存,不能及时进行回放等,如果将微信群作为主要阵地进行学习,不仅不符合学习规律,还很考验学习者的毅力。
但也有学习者认为,作为社交平台,微信具有较强的交互性,这也使得微信群学习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获取知识”。木木妈就表示,在加入育儿类的学习微信群后在焦虑期得到了群里妈妈们的心理疏导,“比起知识,陪伴的意义更大。”创办“better me健身群”的Skin也更多强调微信群给群友营造的健身氛围、避免了参与者的孤独感,让群友之间互相监督鼓励,而不仅仅是传播健身知识。
问题
内容参差不齐质量难保证
微信构建的网络社群,在满足基本的社交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部分知识共享。但是,随着各类微信学习群的不断涌现,背后隐含的问题也日渐显露。
张女士的孩子刚刚上幼儿园,为了孩子的教育及个人的职业发展,她在朋友的推荐下加入了某英语学习微信群,并在试听过后花费398元购买了一套涵盖30个课时的英语学习“课程”,该课程需要在其他学习平台听,微信群只做讨论交流。“学习效果很不好,在群里提问要等很久才能得到老师的回复。如果有群员分享有关英语学习的链接,反而会被骂不尊重老师。”张女士说,久而久之,主动分享的人少了,群里的学习气氛也越来越淡。
而有一些打着“扫码免费入群学习某某课程”的微信学习群则更像是某些营销号集粉丝的噱头。
冯女士曾扫码进入到某名著解说微信群。按对方要求将课程信息分享至朋友圈后获得免费听课资格。“从我入群开始,管理员一直发与课程无关的二维码图片,推荐我扫码再加入另一个群。课程质量也很差,感觉自己被骗进了一个广告群。”
此外,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也是网友常吐槽的几个关键问题。
学习类型
习惯养成类 设定具体参与时间拉动学员互相监督
内容:有相同诉求的人走到一起,互相鼓励、监督,养成某种习惯。这类群通常由一位有相关经验的“群主”发起,设定时间段,及相应的任务,群成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比于其他学习群,此类群不会定期组织整块的时间进行微信群教学,知识分享多以答疑解惑的形式进行。
探群:健身品牌淘宝店主Skin建立的better me健身群已经运营到了第三期,总共有800多人参加。“群采取了在微博上进行打卡,记录每一天的饮食、运动情况,在微信群里进行交流分享的形式。”之所以选取微博打开的形式,Skin解释,在微博可以发起话题,参与的群员都可以在话题下进行打卡,更易操作,也方便群员查找、互相监督。
在参与的时间上,Skin设定了28天。Skin认为,健身群不适合长时间持续进行,把看似比较难的习惯切割成较小时间段去完成,更有助于参与者坚持下去。
读书分享类 随时分享优质内容帮助学员积累知识
内容:对相同主题感兴趣的人聚集在一起,通过微信语音分享优质阅读内容。
探群:2016年底,心理咨询师、儿童青少年成长指导师刘娥将几个家长微信群发展为读书学习群,每天清晨在群里通过微信语音朗读家庭教育相关的经典书籍。
刘娥希望利用网络的便利,打破时间地点的限制,让家长随时能利用微信群学习一点家庭教育知识。“日积月累,就能看到家长的变化。” 第一本书,刘娥选择阅读《发现母亲》,共用时4个月。也曾有几位家长跟她交流在读书群里的收获。
现在,这种公益性质的分享仍在进行,但是刘娥发现几个群都慢慢不活跃了,读书讨论群也十分沉寂,鲜有人发言。
口语学习类 语音功能方便练习 学员过多影响体验
内容:因为便捷的语音功能,微信群是不少人学习或练习英语听力口语的阵地。常见模式是由一位负责人组织多名群员就某一话题进行讨论。
探群:面包英语创始人张齐认为,在人数众多的微信群学口语更多只是刷屏,而不是人人都能参与,学习口语和听力更适合师生一对一,但也需一些辅助角色保证教学效果。因此,他限制微信群人数,每个学习群仅限一名学员和老师、客服等进入。通过在微信群内发语音、图片、文字等,老师与学员一对一互动,群里的其他角色只在必要时介入。同时,学员和老师在微信群里建立社交关系,实现督促和陪伴。
Q & A
碎片化学习不可能速成
Q:如何看微信学习的效率和效果?
张齐:现在大家都追求短时效率高,想“30天速成”,但其实是“贪多嚼不烂”,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微信群里的“超轻度”学习相对灵活,不追求速度,而是侧重坚持和一点一滴的积累。
Q:微信群如何更好发挥教学功能?
侯瑞琦,和君集团合伙人:在微信学习群的管理上,群主由谁担任,入群门槛如何设定,群成员需要遵守哪些规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群成员的活跃度等都要经过科学的设计。其模式可以参考传统课堂,“设置听课、完成作业、考核等环节,如果达不到要求就‘开除’,只有这样才能帮助群员真正学好一门课程。”
吕森林,互联网教育研究院院长:形式上,微信学习群除了要专注微信平台上的互动分享,也不能丢掉线下的部分,需要在线下组织高质量的互动。内容上,要做精做细,需要进行深度挖掘,不能够提供优质内容的在线学习方式,最终都会通过市场自净机制被劣汰。
Q:微信学习收费是否可行?
张齐:优质的产品一定有成本,有价值的产品应该收费。有时免费的反而可能最贵,因为它浪费了用户的时间。目前一些微信学习群营销感很强,如分享到朋友圈可免费学习等,其背后可能有链条,有故事,有组织方想实现的目的。
吕森林:免费是一种营销方式,有助于大量获客。对大部分微信群来说,免费只是暂时的。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收费将会有所提高。如何将用户由免费或低价课导入高价课是组织者需要思考的,有数据显示转化率不足10%。(新闻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