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实践育人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将德育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引领学生成长成才。
让每面墙壁会说话
“不学礼,无以立”。儒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风范。宁波象山县丹城二中确立了“心儒雅、品自芳”的办学目标,开发儒雅教育校本课程,开展“儒雅之行”实践活动,打造优雅校园环境,塑造儒雅教师,培养文雅学子。
“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润物细无声”。走进宁波的中小学,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了德育的载体,各级各类学校因地制宜、因校制宜,走出适合自己德育工作的新路,呈现出了“一地一品,一校一策”发展态势。
宁波还通过开展主题创建活动,打造文化活动精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2006年开始,宁波市教育局将甬剧等文化艺术精品送进校园,目前已经累计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近千场。宁波市教育系统每年还举办体育节、科技节、艺术节、阅读节、社团文化节等科技文化艺术活动,活跃校园生活。
按年龄段明确培养目标
海曙区教育局去年出台了《海曙区中小学品格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中小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重点培养的12种品格素养,为不同年龄段学生提供符合身心发展规律的“德育大餐”。
宁波慈溪市杭州湾中等职业学校推行德育实践活动周,每周安排一个班级轮流负责校园的卫生、督查。每名学生都有两本特殊的作业本:心律本和修身本。给父母端杯茶、洗次脚、送上生日祝福,类似的德育作业被一一记录在册。
“生命教育”是宁波市鄞州姜山中学的德育品牌,目前已形成生命拓展、生涯规划、生命价值课等多门实践类课程。该校把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级课程进行重新建构,构建“德性养成、智性发展、灵性培育——三性共融,生命发展”的课程体系,形成了以体验式生命教育、导师式学生发展指导、普及式健康与审美、实践式科技教育、多元化生命课堂为主的生命教育“五大支柱”。
宁波市今年成立了德育发展研究指导中心、宁波市班主任专业发展指导中心和宁波市学科德育教研基地,搭建一体化德育工作平台。
“德育工作‘两中心一基地’的成立是为全面对接和推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宁波教育综合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通过其一体化的德育工作平台,将进一步发挥规范管理、创新研究、业务指导和成果推广的职能,推动宁波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宁波市委教育工委书记朱达说。
在实践中选择职业方向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宁波中小学纷纷开展文化行走活动,开展立体式学习。
“千年敦煌扬华夏,古陇丝路拓亚欧”。今年7月,宁波四中开设敦煌文化行走课堂。在此之前,该校文化行走地图上已经有了燕赵文化(东北、京津冀)、齐鲁文化(山东)、吴文化(江苏)、越文化(浙江)、楚文化(湖北)、汉唐文化(陕西)等文化行走线路。
宁波积极拓展校外德育阵地,在全国率先推出“社会实践大课堂”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体验,促进优良品德形成。全市建成社会实践大课堂300多家,免费发放学生卡12.3万余张,5万余名德育辅导员全天候提供义务服务。
为了给学生提供专业、系统、科学化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宁波专门建立了学生职业体验拓展基地。宁波学生职业体验拓展中心以六大职业类型为依据,开发了32个职业群200余个职业情境主题体验项目,学生可以深度体验各项职业,测试职业倾向,还能得到一份个性化的测试报告,获得私人定制的职业规划指导。
“通过知行合一、协同育人,使德育工作开展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宽广的平台,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朱达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