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普遍喜欢报喜不报忧,当家长的更是希望孩子带给我们的总是好消息。大部分家长与孩子交流的开场白往往是“儿子,最近有什么好消息告诉妈妈?”“宝贝,今天给爸爸带来什么好消息?”孩子听话听音,爸爸妈妈想听好消息,那就只报好消息吧。其实,对坏消息的接纳程度,可以看出父母是否真爱自己的孩子。
记得儿子上大学前,我叮嘱他说:“儿子,你就要离开家上大学了,希望你能经常给妈妈报报忧啊。”“家长都是希望孩子报喜,您却要我报忧?”儿子纳闷地问。
“孩子好比一棵苹果树。苹果熟了采摘后,我们会把坏苹果挑出来,把好苹果放进筐内。因为我们不希望坏苹果影响好苹果。”我解释给儿子听。“我明白了。您是把报忧比作把坏苹果挑出来吧。妈妈真是用心良苦啊!”反应敏捷的儿子悟出了我的意思。“对的。给妈妈报忧,就是让负面情绪找到一个释放导管,让内心正能量满溢,然后神清气爽地前行。”
“那我岂不是把妈妈当垃圾桶了吗?”儿子幽默地问。“妈妈不是垃圾桶,妈妈是分析师和魔法师。我会首先对坏苹果进行分析,看看是什么原因让它坏掉,是阳光不足,是害虫侵犯,还是飞鸟叼食?然后,我会把坏苹果放进有机肥催化器中,作为养料返回给苹果树。”我也用比喻回应儿子。“妈妈不愧是教育学博士啊。我建议把这个道理称为‘坏苹果理论’。”儿子幽默诙谐地说。
说实话,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就是最简单的“健康平安”四个字。
儿子大二开学后不久的一个晚上,我从家长微信群看到一个令人伤痛欲绝的消息:一位才华横溢的华裔学生自杀身亡。我吓出了一身冷汗,悲从心生,为那位青年才俊深感惋惜,为含辛茹苦养育孩子19年的父母深感难过。突然间,我内心的伤感情绪被一种莫名的慌张完全占据,立刻拿起手机按下儿子的电话号码。
儿子很快接了电话。听到儿子声音后,感同身受永远失去的悲痛与一种仿佛失而复得的幸福交织在一起,我竟放声大哭起来。那一刻无以名状的复杂心情,让我深深地感到,孩儿安好,便是晴天!
懂事的儿子告诉我他一切都好,不必为他担心,要我赶紧休息。还直截了当地说,他绝不会那样做,因为他非常感恩父母,他比世界上的很多人幸运很多。儿子是一个敏感而具洞察力的孩子,他已经读懂了藏在母亲心底的害怕与担忧。
家长往往认为乖巧优秀的孩子省心,不需要更多的关注。其实,越是省心的孩子,越需要家长悉心呵护。他们好学上进表现好,不等于就不会有问题和困惑。因为这些孩子自尊心很强,不愿打搅和麻烦家长。如果家长期待孩子报喜,孩子的问题和困惑就会积压于心,负能量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就可能超出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最终把孩子压垮。
鼓励孩子报忧,说明家长愿意敞开胸怀,全方位地接纳孩子。作为孩子最在意、最看重、最亲近的人,家长对待坏消息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对待挫折和压力的态度。
“坏苹果理论”用于家庭教育,家长首先要意识到在孩子那里存在坏消息是正常的,压力必须及时疏解。其次,家长要对好消息保持敏感,有时候坏消息可能会披上好消息的外衣。比如孩子因为取得成绩而骄傲自满,或者因占了别人小便宜而自鸣得意等。再其次,家长要学会分析坏消息的本质,有的可能涉及思想品行,有的是学习态度问题,还有的可能与心理健康有关。最后,家长要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和困惑,提出合理建议,帮助孩子自我改进和提高。
鼓励孩子报忧,是对家长是否无条件地爱孩子的检验。报忧肯定不能带来报喜的舒适度和满足感,但报喜只能带来短暂的舒适和满足,忽略坏苹果只可能会得到更多的坏苹果。无条件地爱孩子的家长愿意弃简求繁、去喜求忧。
家长的真爱付出,一定会得到孩子真情回应。在做重大决定时,被无条件的爱滋润的孩子,会本能地把父母的感受与承受力纳入自己的考虑之中。即使孩子远走高飞到地球另一边,家长无条件的爱也像一根魔力红丝线,牵着孩子稳稳地走人生的路。(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