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先给学校减负才能落实教师减负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019年,减掉压在教师头上的“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是回归教师专业性,重视教师专业价值的进步之举。

因督学工作原因,笔者接触过不少不同学段的学校。一个整体的印象就是教师忙!既要完成教学、教科研、学生管理、家校联系等业务性工作,也要参加继续教育、专项培训,还要为个人的职称评审、考核评比、各种名目的头衔申报做论文、填报表,更要为学校各项创建、申报、检查、考核、评比等工作准备各类资料……其中有不少是非专业性工作。

政府进一步厘清责任给学校减负

学校是公益性一类事业单位,不应被视作政府行政部门来管理,不应承担本不属于学校而应由政府部门承担的职能和工作。诸如创建文明城市、创建卫生城市等社会治理类的工作,学校有配合开展教育和动员师生的责任与义务,但要求学校安排教师走上街头参与街道、社区的创文创卫工作显然不合适。

还有地方要求组织教师在国际性大型运动会、论坛期间协助安保工作,这明显超越了教师应有的工作职责,更不要说协助学生办理医保、公交卡等“小事”了。

有关部门“减自己的负、增学校的量”,下放与教师工作无关的任务,学校只能转派到教师头上,教师的工作负担自然就加重了。因此,不给学校减负,教师很难减负。

行政部门推进“管办评”分离给学校减负

“管办评”分离的核心是明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评价部门的权责边界,减少行政指令,扩大办学自主权,改革评价机制。

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敢于拒绝与学校教育无关的工作任务,梳理清单,有理有据予以反映,争取理解和支持,保障教育主业;另一方面,教育评价部门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应坚持以综合督导评估为主、专项督导为辅的思想,减少越来越频繁的专项督导检查、评估,压减检查评比次数和频率。

去年,我到学校督导期间,学校反映11月至12月间,学校迎接了语言文字工作、扫黑除恶、扫黄打非、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宪法学习、宪法网上学习、禁毒办网上学习、学校体质健康工作等8个专项检查、督导,这还不包括之前的标准化学校复评,学校真有点应接不暇。

不妨借助大数据建立学校评价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多头检查评估、各部门不同口径采集数据、重复性上报。否则,学校为完成各项检查、评估,填报各项报表疲于应付,这些工作也会不同程度转嫁到教师身上。

学校通过推动课程改革给自己减负

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抓手,授课是教师最擅长的本领,授课质量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和发展质量。督学在学校视导中发现,不少学校热衷于创建什么学校、申报什么项目,校园各项活动频繁举行的也不在少数,有的甚至每月都有大型活动,如3月学雷锋活动月、4月数学文化节、5月英语文化节。

学校不待扬鞭自奋蹄的精神值得肯定,教育也需要通过活动达成教育效果,但“度”的把握是关键,过多过频的活动则无疑增加了教师乃至学生的负担。

“缓创建申报,重内涵发展”。近几年国家不断压减创建达标和评比表彰,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减轻基层负担,学校如果过度醉心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必然会增加教师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教育是“慢”的艺术,学校需要的是循序渐进的内涵发展。

推动课程改革。充分发挥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作用,加大校本课程及特色课程的建设力度,将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禁毒教育等专题教育融入课程建设之中。整合学校各项特色活动,以课程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避免以运动、活动代替系统化、系列化的教育,回归教育潜移默化的渗透式本质。

(作者:孔文韬 系广州市政府督学)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4-0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