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江苏东海县石榴街道东安小学农耕文化展室内,教师向学生介绍传统农耕工具,让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了解农业知识,接受劳动教育。
“一些孩子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甚至扫一下地都不愿意。”近日,记者在一个中部农业大县——湖南省平江县进行实地调查时,一位教师说。当前,一些学生劳动意识日渐淡薄,一些学校和家庭的劳动教育趋于边缘化。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到被列入教育部2019年的工作要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已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在新时代,如何让劳动教育契合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真正在校园中落地生根?日前,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些学生劳动意识日渐淡薄
平江县长寿镇邵阳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完全小学,这些寄宿学生90%为留守儿童。学校对三至六年级80名寄宿生进行内务卫生整理调查,结果令人吃惊:三年级20名学生只有1名女生会自己洗衣服,有2名学生家长每天晚上到学校来为孩子洗衣服;四年级20名学生中能自己洗衣服的只有5人;五年级有8人会洗衣服;六年级有12人会做家务。通过进一步了解,发现这些学生的脏衣鞋袜大多是周五放假带回家由家长清洗。
这样的现象,不只发生在邵阳学校。平江一中教师张从军说,有一次组织学生打扫一下公共区域的卫生,借了一把锄头,学生把锄头举得很高,却不能将杂草铲除,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使用锄头。在上劳动技术课的时候,张从军给了学生很多劳动工具,如锯子、刨子、美工刀等,可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会使用这样工具。
谈起劳动教育,不少教师表示,劳动教育成了自己人生的美好回忆。平江县龙门镇泉水小学教师王再兴至今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学校安排全体师生下田帮助农户“双抢”(指农村夏天抢收庄稼、抢种庄稼),割禾比赛,你追我赶,乐在其中,一天下来可以完成十几亩地的收割。学校还给每个学生奖励作业本,通报表彰劳动优秀的学生。学校每次还要选拔一批热爱腰鼓的学生排练,选择恰当的时机到每个村进行惠农政策的宣传。每个乡村角落,都曾留下校园腰鼓队震耳的鼓声与激昂的口号。
曾几何时,劳技课几乎是每所学校纳入课程表的必修课程。然而,近段时期以来,总体上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2015年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近年来,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由于保洁工作外包,师生连清扫校园和环境卫生的工作都不参加了。由于不知道劳动的辛苦,更谈不上对劳动的体验,一些学生形成了不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认识和习惯。此外,不少学校未能按国家规定开设规范的劳动课程、劳技课程,几乎没有专任的劳技课教师,没有合格的劳技课教室,甚至挤占本来就少得可怜的劳动课、劳技课课时,加之劳动教育、劳技课考核没有纳入升学和学校评价体系,致使劳动课形同虚设、劳动教育缺位。
现在的许多孩子,在家里对家长的依赖性很强,往往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自理能力差。在和孩子沟通中,有的家长言语中或多或少对普通劳动者的工作存在不正确的看法。
在邵阳学校教师刘想看来,孩子劳动意识的日益淡薄,一些家长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第一,有家长觉得让孩子劳动越帮越忙,觉得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干省心,无意间挫伤了孩子对劳动的兴趣;第二,把劳动当负担,怕影响孩子的学习;第三,鄙视普通劳动者,导致在孩子的心目中普通的体力劳动成了不体面的下等工作,躲避劳动、轻视劳动就成为必然;第四,不少条件好的家长认为过去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如今生活好了,当然得让孩子多享几天福;第五,用劳动惩罚孩子,有些家长把做家务活当作惩罚手段,这样使孩子从小就对劳动产生了不良的心理定式,即使家长有心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也很难调动起孩子对劳动的热情。
此外,许多企业没有接待学生劳动体验的规定,一些学校出于对学生安全的担忧,也不敢组织学生外出实践,这也是劳动教育弱化的原因之一。
新时代对劳动教育提出新要求
“劳动教育既是与‘德智体美’并列的不可缺少的一育,也是和‘德智体美’相融合的一育。加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纠正实际存在的劳动教育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的需要。”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通用技术学科教师姜腾说。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科研处处长王毓珣表示,劳动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体脑结合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同时,这些劳动者必须具有相应的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知识、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意志、劳动技术、劳动技能、劳动习惯等。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界限逐步消失,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天津市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室主任赵松涛认为,课程是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成长的跑道。无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都应该关注学生活动,关注学生体验,关注与生活的联系,关注知行合一,要实现课程在劳动教育方面的全面育人的功能。
天津市教科院教育决策与发展研究所所长马开剑认为,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中小学生必须接受的教育和必须修习的重要课程。
马开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突出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使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德智体美”提高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举措。
对此,致力于劳动技术教育工作40余年的北京师范大学天津附属中学退休教师程实深表赞同。即使退休多年,他仍十分关注劳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注重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推广和传播。
“劳动教育永不过时,技术越发展,劳动对人来说就越重要,只是其内涵会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从国家发展的需要来看,新时代格外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劳动教育,认真落实劳动教育。”程实表示,实施包括技术课程在内的劳动教育,对于使学生从小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明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逐步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劳动教育现状中存在的“窄化”的问题,马开剑表示,从劳动性质上,劳动教育不仅包括有限度的生产性劳动,还包括非生产性劳动,甚至包括自我服务劳动,不仅包括物质生产劳动,更包括基础的工艺设计这样的间接生产劳动和艺术创作这样的精神生产劳动;从劳动的科技属性上,劳动教育不仅包括传统的体力劳动,更包括机械电子、科技发明甚至人工智能在内的科技含量高的劳动;从空间范围上,劳动教育不仅包括学校劳动教育、社会劳动教育,更重要的还包括家庭劳动教育,家长应该成为学生家庭劳动教育的法定教师。
马开剑说,期待政府尽快出台有关劳动教育的规划体系和指导意见,构建大中小幼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明确各学段的目标任务,确保劳动教育的连续性,最终形成五育并举、纵向贯通、横向连接的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需要融入育人全过程
“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有幸福生活的能力。”王再兴认为,劳动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传统,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一环。劳动教育的意义,就是让学生身体力行地感知劳动的辛勤与光荣,获得收获的喜悦。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在天津和平区教育局,不仅保留而且发展了劳技中心这一教育机构。和平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是依托于成人中专转型而设立的专门服务于全区中小学劳技教育的事业单位。为加大对中小学劳动教育服务的力度,和平区劳动技术教育中心因地制宜,利用中心城区学校位置集中的特点,派出教师,携带设备耗材,送课入校,实施分设教学基地的办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
而在滨海新区塘沽小学生活劳动教育基地管理中心,记者看到了这样一番情景:木工制作教室,学生们拿起钢锯,活力四射地制作建筑模型作品;工艺制作教室,学生们正在专心致志地制作小闹钟;传统工艺教室,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娴熟地进行自行车模型拼装……该中心主任张辉介绍,作为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塘沽小学劳动基地每天可接待三四百名学生,每年都要完成三至五年级适龄学生的劳动实践教学,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快来看呀!罗马生菜、奶油生菜长得真大啊!”“我种的苦菊也是碧绿碧绿的。”孩子们穿梭在绿油油的蔬菜园地中,忙着采摘,分类摆放,时而低声交谈,时而用笔记录着蔬菜的样子,一篇篇自然笔记跃然纸上。这是天津市东丽区丽泽小学着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学生量身打造的集现代农业技术、传统农耕教育、劳动教育为一体的新课程。
记者发现,开展劳动教育,一些学校将关注点聚焦在课程上,让体验学习成为课程最核心的实践样式,让关联和整合成为学校课程实施的常态。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场地,让学生更真切地体验先进科技水平下种植的乐趣,和平区岳阳道小学下大力气把闲置的楼顶空间利用起来,建立了388平方米的物联网种植基地,内设10个物联网小菜园,10个自动种植小菜园,供学生从事种植活动。同样,在岳阳道小学,钉扣子、包装礼物、包书皮、整理书包、洗红领巾……这些与孩子们息息相关的实际生活技能,在教师们的精心设计下都变成了学生必备的本领。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探索与实践,天津南开区五马路小学逐步形成了“以劳立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以劳悦心”的劳动教育特色。该校校长田艳告诉记者,学校提出了“劳动最美,一生相随”的口号,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各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通过自理习惯、生活技能、校内岗位、社会体验、创意探索5个途径来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劳动教育特色,“劳动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应该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服务”。
而天津市复兴中学在全市率先开展普职融通工作尝试,创建了“普职结合”办学特色,开设了独具“普职结合”特色的校本课程,建设完成了工程实践创新项目教室、机器人技术实训教室等多样化的实践技能教育实验室。该校校长刘宏坤说,普职融通是今后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为学生多元发展搭建了成长平台,为增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高其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选择和自身发展做准备。
除了学校,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每年,塘沽小学劳动基地都要举办亲子活动,包括竞赛、小型俱乐部等。美好的亲子时光,不仅吸引着学生翘首以盼地参与到劳动中,而且促使着家长们在心中摆正劳动的位置。“《锄禾》不只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因此有必要渗透到每一个家庭。”张辉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