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义务教育的瓶颈: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义务教育的瓶颈
 
关注民工子女教育的现状

作者: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小康协会会员——潘俏华
   
 
    随着中国农村家庭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在城市,民工这一社会群体迅速扩大。且突出的特征是以家庭为流动单位的比例较大。因而,城市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就逐渐成为社会各界备受关注的焦点。特别是90年代后期以来,城市的民工子女数量急剧增加。
 
    民工子女相对“民工”而言,这是一个派生的过程,但是,这个群体有着一种独特的成长性,在他们身体上体现着更深远的社会变迁意义。在这些民工子女面前,最突出的是其在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城乡分割的旧体制的弊端暴露得越加清晰,越备受社会的关注。民工子女的问题,向我们现有的教育体制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这不仅关系到民工子女这一群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会为以后的城市问题留下隐患。
 
    2003年10月2日至4日,我们在武汉的汉口,武昌对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采访了22位民工,10位武汉居民,18位民工子女,共寻访了曙光学校,长江小学,晨光小学等一批民工子弟学校,为这次的调查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一.   民工子女的生存状况及家庭教育
 
    生活的环境、周围的影响,对人的成长,特别是对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的民工子女而言,尤为重要。这是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思想的形成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那民工子女的周遭状况如何呢?
 
1.父母从事的职业及收入状况
 
    在武汉,不管是清早还是傍晚,都会看到很多的卖小食的民工,这就是民工的一个缩影。大多民工只是经营些城市居民不愿做而且费时费力的小生意,如卖早点、卖水果、卖衣服、卖杂货等。他们都是来自全国各地,有浙江的、江西的、四川的、安徽的……
 
    因为大多数民工都从事小买卖,所以收入也不会很多。一般夫妇两一年可以有一万多的收入,但有部分少的只有八千多。其中,笔者遇到有一对三十出头的夫妇则说:“我们挣的钱基本上能够糊口而已。”但民工中亦有一部分开店铺作些较大生意的,但也普遍反映在外地生活不容易,生意不好做。其中一位浙江服装店的老板说:“现在生意不好做啊,但也不得不做,去年我们亏了一万多。”
 
    由于收入有限,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大多数的民工子女都是上一些私立的民工子弟学校,虽然教学差些但是收费较低。
 
2.居住环境
 
    在城市,很多民工渐成一种聚居的趋势。他们选择了某些较方便自己工作,而且租金便宜的地方(普遍为城市边缘地带的农村)为住所。因为经济上的局限,他们只要求有个地方可以安顿即可。较少考虑其环境状况。
 
    10月2日,笔者深入走访了武汉市郊区的一民工村——刘家村。沿着公路旁的一个小坡拐人刘家村的小巷,只见两边是密密麻麻,参差不齐的房屋。房屋里面都是很暗,在外面看不清里面有些什么。巷越走越窄,且满路泥泞。一路上各种味道扑面而来。有油漆味,木材发霉的气味,还有粉面的香味。且周围很多地方在施工,不时会掉落一些灰尘,还有不时会发车阵阵刺耳的机器声。
 
    一位安徽的卖早点的阿姨告诉笔者,他们一家四口,夫妇两个和他们两个女儿就住在刘家村村口的一个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这既是住所也是工作的地方。她还说:“两个女儿晚上挤在屋里做作业。”
 
 
3.孩子与父母
 
    武汉的大多数民工,只是经营一些耗时耗力的小本生意,整天就为挣几个钱而忙碌。他们普遍说都很忙,没什么时间关心,照顾子女,但都很关心子女的学习情况。
 
    一位卖豆浆的阿姨告诉笔者:“我们对孩子的关心不多。因为很忙,没时间。我和丈夫每天凌晨12点就起来做豆浆,有时候孩子两三点起来帮忙。做好豆浆天就快亮了,又要赶着给别人送豆浆。送完后我和丈夫分别摆摊卖早点,直到10点多才收摊。回去就洗衣服,做午饭,下午又要买材料准备第二天做早点用。晚饭后休息三四个小时,凌晨12点多又要起来做豆浆。每天都这样重复。不过两个女儿都很懂事,成绩也不错。
 
    另一对卖水果的夫妇则反映,他们平时工作虽又累又苦,但也有督促孩子学习的。他们的儿子很懂事。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所以很会节约,学校要买衣服,他妹妹硬要买,但他却说:“你买校服干什么,爸爸妈妈挣钱不容易,我们有衣服穿就行了。”
 
    最值得关注的是,普遍民工家长都要求其子女好好学习,都希望孩子至少有大学以上的学历,不要象他们没有文化那样辛苦。在城市难以立足。其中一卖水果的阿姨还强调:“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讲文凭,像我们这样摆一天的摊子,又累又挣不到钱。所以我当然想我的孩子考上大学了。”
 
二  民工子女在学校的受教育情况
 
民工子女的学校教育一般又三种选择:家乡学校,武汉公立学校,武汉民工子弟学校。
 
1.家乡学校
 
    大多数民工为子女选择家乡学校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
 
    首先是在家乡熟人多,关系较好,比较适合孩子成长。这也是许多经济较宽余的民工不把孩子带来武汉就读的重要原因。
 
    其次就是因为家长在外面工作不稳定,住所很易变迁,不方便照顾孩子,也有些家长是根本无时间照顾孩子。
 
2.武汉公立学校
 
    一般而言,武汉的公立学校无论是从环境还是教学质量来说都比私立学校要好。但由于户籍制度和经济状况的限制,很少有民工的子女进入公立学校就读。据很多群众反映,公立学校对民工子女接受存在两大门槛:
 
(1)要有熟人关系。民工必须认识学校的有关人员或者通过介绍,学校才会考虑接受。否则不能就读。
 
(2)必须缴纳一定的借读费。大多数公立学校的借读费在300元至600元之间,每个学期不等。本来民工就属于低收入阶层,以他们这么低的收入怎样去维持这么高的负担,所以往往不得不放弃。
在收取借读费这方面,民工的反映是最强烈的。他们认为很不合理。而且在最近的报刊上亦载文说:国家禁止公立学校收取借读费。还有民工去学校争论过,且向武汉市教育局、物价局和市长热线反映过。但至今未果。
 
3.武汉民工子弟学校
 
    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各地的私立学校不断涌现。武汉的许多民工子弟学校因此应运而生。适应了很多经济状况不好的民工子女教育之需。在武汉,80%的民工子女选择就读民工子弟学校,因为其收费低,且进入就读方便。一般是报名就可入读。但是,武汉的民工子弟学校存在着很多弊病,不能适应现代教育之需。
 
(1)教学环境恶劣。普遍民工子弟学校的选址很随便,只要有个地方上课就行了。根本不考虑到周围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而且设备及其简陋,教室只有几排破旧的桌椅,一块黑板。
笔者寻访的曙光小学,是建立在一马路边上的。上课时外面的车声听的很清楚。但是老师讲什么却听不清楚。且学校只有十来间很旧且有点暗的教室。教室里挤的很紧,几乎没有走廊,且学校无运动场。
 
(2)教学质量差。
 
    对于民工子弟学校而言,盈利是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因而,他们聘用老师没有什么标准。什么人都可以当。一个武汉当地人反映:“那些私立学校的老师都是很差的,有的是退休工人,有的是农村进城打工的,有的是附近的失业者。他们根本上无什么文化水平,并且兼任很多课程。”
民工子弟学校认为,反正是小学嘛,什么人教都行。
 
三.结语
 
    民工子弟学校作为特殊时期的产物,只是一种边缘化的义务教育而已,并非真正的义务教育。民工子弟学校确确实实存在很多令人愤慨的弊端。但久其原因还是我国现在的义务教育体制存在缺陷。才会有了民工子弟学校的出现。
 
    就目前情况而言,民工子弟学校有其好的一上面,也有其不好的一面,好的是它能为民工子女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不好的是它根本上不能很好的发挥教育的职能,且其教育存在种种限制。
如果民工子弟学校得不到很好的改善,城市民工子女长期处于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公立学校仍然歧视民工子女,那么,将会引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从短期来看,民工子女在私立学校不能受到很好的教育,这一群体的素质当然不会很高。甚至有些民工子女迫于家庭经济、社会压力而过早辍学。因而,即使是完成了义务教育,民工子女这一群体仍然只能处于较低的文化水平,那他们就不得不走像父母一样的路,加入打工者的行列。但这只会加速城市人口的流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不利。
 
    从长远来看,民工子女在公立学校的排斥下接受私立学校如此恶劣的教育,心理上必然形成很大的落差。在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前,他们必然会对城市、对城市人产生仇视。这可能会成为城乡矛盾,为城乡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埋下祸根。
 
    因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民工子弟学校的发展是对义务教育的一种制约。我们在强调素质教育的同时,民工子弟学校却没能很好的走素质教育之路。
 
四.反思与意见
 
    民工子女教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备受关注的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这问题的产生有以下几个因素。
 
第一,随着以家庭为单位的流动人口的增多,城市的民工学龄子女随之增多。
 
第二,城乡户籍制度的限制,使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无法获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受教育权利。
 
第三,公立学校收取借读费的门槛让经济状况较差的民工无法逾越。
 
    上述原因,使得大多数民工子女受教育权利缺失。使得我国的义务教育失去了它的原意。
 
    从私立学校的现状、我国的国情以及义务教育的宗旨出发,笔者是不赞成义务教育商业化的,即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应设立私立学校。因为义务教育本来就是国家的职能,只有通过国家的大力投入,整体实施,才能使每个公民都平等的,公正的享有这项权利。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目的。况且,在义务教育阶段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候,若义务教育商业化,过多地引入利益机制,将不利于受教育者心理健康发展。
 
    针对私立学校的存在,笔者提出一个“两步走”的意见:
 
    第一步,改革私立学校的限制和规范私立学校的发展。就公立学校而言,要求其提供民工子女与城里学生同等的教育机会;而对私立学校而言,取消教育质量差、环境恶劣的私立学校,允许符合教育标准的私立学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第二步,当公立学校发展到适应城里学生与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之需时,取消实行义务教育的私立学校,使我国的义务教育更健康的发展。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