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浙江重教“神话”:一个没有中小学的教育强乡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学校没有了,却更加重教;财政吃紧,每年却增加教育支出10万元。浙江云和县大源乡上演重教“神话”——

 

一个没有中小学的“省教育强乡”

  说起来,令人难以置信。这是浙江省一个没有中小学的库区欠发达乡镇,又是浙江省唯一一个没有中小学的“省教育强乡”——云和县大源乡。

  教育是大源乡头等大事

  云和县地处浙江南部丽水地区,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大源乡位于云和县紧水滩水库的北面,距县城26公里,是一个一面靠山、三面环水的库区乡和移民乡。全乡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3743人,其中6个村是移民村,库区移民人口占12%。由于特殊地理条件的制约,该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资源匮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2005年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80元。

  教育搞不好,农民没出路。为此,大源乡着力通过教育改变农民的生存现状。该乡原有小学17所,到2004年撤并所有村小,仅保留1所中心小学。2005年,该乡又撤并了乡中心小学,与云和县实验小学古坊分校联合办学,在全省率先实现农村孩子全部进城免费就读。2005年10月,大源乡通过了“省教育强乡”的评估验收,成为浙江唯一一个没有中小学的“省教育强乡”。

  乡里学校没有了,“重教”精神却不能丢,“教育优先”始终是大源乡党委、政府的第一选择。该乡成立了教育管理中心,由乡长任主任,制定并出台了《大源乡教育管理实施方案》。乡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定期听取乡教育管理中心的汇报,研究并制定本乡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措施;同时建立乡干部教育联系制度,乡干部定点联系有关学校,了解学生是否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协助学校开展有关工作,并将教育管理工作纳入驻村干部年度考核。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针对学生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的状况,大源乡成立了基础教育家长委员会,研究并推行科学的家庭教育,定期听取乡教育管理中心和相关学校的工作信息反馈,并提出意见和建议;2006年又开办了“家长学校”,让农民家长懂得如何培养、教育孩子。

  办教育不能增加农民负担

  大源乡党委、政府认为,办教育不能让农民增加负担。乡政府加大教育投入,在乡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补助政策:对2005年并入县实验小学古坊分校就读的60名大源籍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入学,除享受省里规定的“两免一补”政策外,其余不足部分全部由乡政府补足,并一次性拨给学校,仅此一项乡政府每个学期就需增加支出1.9万元;学校撤并后,乡政府对每周往返的学生实行免费接送,交通费用除县里补助外,不足部分全部由乡政府承担,为此乡政府每学期要增加支出1.5万元;乡政府挤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学生的营养餐补助和优秀学生的奖励,让每个学生每周能吃上5顿学校提供的营养餐,让周末回家的学生每人带两个熟鸡蛋,此项乡政府每学期要增加支出5000元。以上几项,大源乡政府每年要增加支出10万元。

  大源乡是库区,学生往返学校全部要乘船或乘车,给学生的安全工作带来巨大的压力。为此,该乡成立了学生交通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学生水陆交通安全的监管,同时,专门指定安全性能良好的两辆中巴车、3艘客轮作为接送学生的专用车、船,实行每周定时、定车(船)、定点接送制度,并与车、船主和驾驶人员签订了安全管理责任书,还为每个乘船学生配备了一套救生设备,确保学生安全。至今,该乡的学生上下学从没有发生过事故。

  一系列惠民举措的实施,让学生和家长都很开心。学生家长黄育三说:“到城里读书对孩子来说更好了,不仅见识广,各方面也得到了锻炼;乡政府有专车、专船接送孩子,学杂费也全部减免了,我们非常放心,也非常开心。”

  把闲置的教育资源用起来

  长期以来,大源乡是云和县唯一没有中心幼儿园的乡镇。学校撤并后,为了充分利用原有的教育资源,2005年9月,大源乡在原中心小学内挂牌成立了大源乡中心幼儿园,并与县实验幼儿园建立长期帮教关系。中心幼儿园由乡政府提供办园场所和必要的办园设施,幼儿园园长由乡教育管理中心聘任,目前该乡的学前幼儿入园率达到90.3%。

  与此同时,大源乡还在原中心小学内成立了省三级标准的农民素质培训学校,合并了原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以网络和面授的形式,重点加强对农民提高素质培训和就业指导培训,并在学校积极开展食用菌、竹笋两用林、网箱养鱼、山羊养殖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如今,学校已开辟了网箱养鱼、大牛仙宫茶叶、桃子竹笋两用林、云和玩具操作等4个实验基地。针对大源乡农民在县玩具厂打工多的情况,农民素质培训学校又在云和县城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对农民工进行玩具生产基本技能培训,同时加强基本法律知识的培训,教会外出务工农民如何保障自身利益,如何签订合同,如何遵守交通规则等,大大提高了外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及文化素质。

  2005年,大源乡开展各种培训12次,参加人数1800人次。经过几年来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大源乡大部分青壮年都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和技术能手,还有不少的农家子弟在云和、松阳、温州、杭州、北京等地经商办厂,自己当起了老板。(本报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唐毅蓝 俊文)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1日第2版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