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晚报
[新闻回放]据《中国青年报》昨日报道:3月7日,正在参加两会的朱清时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大学要关注硬件建设,所谓的硬件既包括大楼、实验室等物质资源,也包括一流人才的引进。但是,如果只停留在硬件层次是建不成一流大学的。
如果不是井底之蛙、夜郎自大,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即使是最著名的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相当差距。中国高校缺的不是楼堂馆所,不是仪器设备,甚至也不是教授博士,而缺的是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及追求卓越之理念。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有句名言:“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有大师之谓也。”普林斯顿大学校长曾经对大学精神有过一个精辟的论述,就是追求卓越、教研结合、学术自由和科学管理。我国高校恰恰在大学精神上缺失,难以形成自己的文化,表面的浮华和热闹,掩盖不住内在的苍白和空虚。在崇拜硬件的思维下,一些高校大兴土木,一掷千金,投入巨资建造美轮美奂的星级卫生间,花费数百万元安装最现代化的观光电梯,投资上千万元兴建学校的大门等等,其观念和境界和“暴发户”没有多大区别。依靠这种思想去追求一流大学目标,无异缘木求鱼。
一流的大学要追求卓越。而且这个卓越必须是所有的人都想追求的,不仅仅是学术、科研人员的追求,也包括管理人员的追求。然而,中国很多大学都忽略了这点。目前,中国不少大学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学校的骨干教授的收入高了,条件好了,但要应付的事情也多了,却已经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追求卓越了。
与追求卓越相对立的是,学术腐败盛行,欺世盗名成风。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一针见血指出,上至院士、博导,下至研究生、大学生,抄袭剽窃成风,巧取豪夺成性,弄虚作假为常,欺世盗名为荣。学术腐败已有从学者的个体行为发展成为集体、集团行为的趋势,并且有制度化、合理化的趋势。
支撑大学脊梁的,是具有独立精神的精英、自由思想的大师、科学思索的学者。而现实却是,国内一些所谓精英在世界影响微微,在国内却是学术江湖的老大,霸气十足,牛气冲天。他们拼命压制其他高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年轻教师,甚至将他们扼杀在摇篮中,以保护自己的名誉、地位、权力和利益。有的甚至沦为某些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中国的大学要迈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王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