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中学生青睐“巫毒娃娃诅咒”的近忧远虑


 
作者:人民网网友:高福生
     
 

  家住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洪城路的刘女士最近有些发愁。几天前,她发现自己上初三的女儿买了一个“小娃娃”的手机吊坠,并且还经常神秘兮兮地在一旁捣鼓。一次,刘女士惊讶地看见,女儿往“小娃娃”的心口上插了两根大头针,插针位置的小纸片上还写着一个人的名字。逼问之下,女儿告诉刘女士,这个小玩偶名叫“巫毒娃娃”,纸片上的人名是她班上的一名同学。因为这名同学平时老跟自己过不去,所以女儿买个巫毒娃娃诅咒她,出出怨气。(3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据了解,巫毒是英文Voodoo的译音,在南部非洲的一些国家有一个叫巫毒教的宗教。该教施法需通过一种媒介,即“巫毒娃娃”。原始的巫毒娃娃由兽骨或稻草编制而成,面目狰狞,再加上仪式神秘诡异,巫毒法术及巫毒娃娃被视为邪恶咒的代表。近年来,一种由各种颜色的麻绳缠成,头做得像个绒线球,身子像稻草人,来自泰国等地,被商家描绘有魔法、“能治仇家能避灾”的“巫毒娃娃”进驻国内市场。据商家介绍,购买“巫毒娃娃”后,只要主人在“娃娃”身上扎针并心中默念某人,“娃娃”就能向那个人施展法术,使其或心神不宁,或背运连连。因此,这种神奇的“巫毒娃娃”一亮相,便受到了少男少女的“热捧”,有的把它挂在书包上,还有的用一个红绳把它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从表面上看,这种让少男少女时刻怀有仇恨和报复心态的“巫毒娃娃”在校园粉墨登场,在客观上起到了一定心理安慰和情绪发泄作用,用不着大惊小怪。但如此信奉封建迷信,能导致喜欢“巫毒娃娃”的人从潜意识里作怪,认为诅咒别人可以宣泄内心的压抑,成为一种心理折磨和负担,是一种不好的心态。试想,21世纪培养出来的孩子,一旦出现纠纷不是通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合法的途径去解决,而是躲在某个角落里用“针戳”等迷信的方法,借助巫毒娃娃虚幻的力量来诅咒、发泄、解脱,获得心理上的“胜利”,这样的结果,只会“巫毒”少男少女们的心灵,“造就”出一批头脑简单、刻薄狠毒的不正常的人。

  有迹象表明,“巫毒娃娃”的畅销与封建迷信抬头并呈蔓延之势也息息相关。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时期,有一部分人的精神感到困惑和空虚,他们便求助于鬼怪、神灵和迷信。不少媒体,如电视台、电台、互联网、报纸、刊物、图书音像制品也在卖力地宣传鬼神迷信、伪科学和神秘主义。加之我们的教育不能与时俱进地掌握孩子们的心理,不能化解他们面对学习、成长以及青春期生理变化等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巫毒娃娃”侵入校园、毒害少男少女洞开了方便之门。

  少男少女们的心灵是一片净土,没有鲜花在上面开放,杂草便会繁衍。为此,各级各部门应齐抓共管,联手设置“防火墙”。商家在开发产品时,不能仅追求一时的经济效益,无视产品的负面影响和社会导向,赚取昧心钱;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禁止销售此类“玩具”;学校、家长一方面要给孩子指出巫毒娃娃的迷信色彩等不科学成分,另一方面也要教育孩子从积极正面的角度看待周围的环境,引导他们用合法、合理的方式解决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而不是借助巫毒娃娃虚幻的力量得以解脱。

  新闻链接

  宣称帮孩子找“意中人”灭“眼中钉” “巫毒娃娃”惊现南昌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1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