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9日电 马宪华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珲春市果树农场果树小学的一位普通女教师,也是这所小学的唯一一名教师。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林业管理局要在珲春的10多座深山上建设万亩以上苹果梨园,来自东三省的一些贫困农民拖家带口到这里承包果园,在山沟里盖起了茅草屋,“果树村”就这么建了起来。几年后,果农的孩子到了上学的时候,但最近的学校也在10多公里以外。1996年8月25日,珲春市教育局把人品好、能干、能吃苦、当时在新地方小学任代课教师的马宪华调到果树农场小学任教。这一调就是7年多。
从马宪华家到学校,单程33华里,山路崎岖,要绕过4座山,趟过5道山间小河。遇上暴风雨雪时绕道要走39华里。北方的大山里,季节十分鲜明,冬天大雪封山,夏天河水湍急,春秋寒风刺骨。如果出游,这是美丽的景致,但是对于每天要赶时间、走远路的马宪华来说就变成了一种磨难。山沟里的太阳7点才露脸,下午4点就落山,马宪华每天必须5点30分从家里出发,晚上6点多钟才回到家。冬天雪大,没有路标,就约摸着走,常常多少天不能骑自行车,有时候骑一段推一段再抬一段,实在抬不动了,就把自行车埋在路边的雪堆里,回来时再从雪里扒出来。
春秋两季是最难熬的季节,山路泥泞,马宪华上班要穿一双鞋,还要带一双鞋子。有时她只好强忍着冰冷的河水脱下鞋,光着脚,推着车,一步一步趟过那满是冰碴的水过河。夏天雨水急,赶上汛期,眼看着从山上奔腾而下的满槽河水不敢过去,常急得她在河边打转。有一次刚下河里,连人带车一下被冲出好几米远,在过路人的帮助下,才脱离了危险。有时一连下几天雨,黄泥山路特别粘,脚踩下去,拔不出来,一步一陷,车轱辘上全是泥,走几步就粘住了,她就用木棍或手抠,有时候天黑,手抠破了她还没有察觉。
在这条路上她没少掉眼泪,但不管刮风还是下雨,不管严寒还是酷暑,马宪华都按时到校上课,从没有给学生缺过一节课。她总是在想:坚持一点,再坚持一点,一点坚持就可能改变那些孩子的命运。7年来,为了大山深处的孩子,她一万多次穿越大山,两万五千次趟过山间河流,一双脚板走了八万多公里山路、水路,充分展现了这位山村女教师的顽强意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