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透视】自主招生:高校选拔制度的重大跨越


 

【特别观察】

 

  自主招生,高校选拔制度的重大跨越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改革透视

 

  本文关键点作为高考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补充形式,高校自主招生改革在扩大招生自主权、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更多入学选择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改革,是在高考评价和自主选拔的双重标准下,以学习成绩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招生模式。这一新的选拔机制运行为时虽短,但不失为一项积极的招生考试改革探索。总体而言,其改革走向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逐渐扩大自主招生的选拔范围,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简化自主招生程序,增设考点,提高选拔效率;适当放宽对综合素质特别者的高考成绩要求,自主招生规模逐步扩大;调整招生考试办法,增强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关注招生公正公平问题。

 

  自主招生考试是近年我国高校招生选拔制度改革的重要导向之一。自实行高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以来,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考试改革的范围与方式不断发展。2003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获教育部批准,实施5%招生计划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到今年,全国已有59所高校实行自主招生。四年来,北大、清华通过自主招生考试实践,积极探索选拔优秀人才的新机制。透过北大、清华的改革试点,我们能够认识其自主招生特点,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激发思考,进一步推动我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1 扩大招生自主权提供更多入学选择机会

 

  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试点虽然起步不久、招生比例小,且不断调整招生办法,但作为高考选拔人才的一项重要补充形式,两校自主招生改革在扩大招生自主权、为全面发展或具有特长的考生提供更多入学选择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其他同类型自主招生试点院校一样,北大、清华自主招生实行的是在高考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拔、综合评价、降分录取的招生模式。


  首先,以高考评价为主,自主选拔为辅,二者互为补充


  从招生人数来看,高考录取占主体。自主招生人数限定在其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自2003年自主招生政策实施后,北大、清华一直致力于探索综合性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就录取权重而言,既重视各校自主选拔的评价结果,又兼顾高考成绩,具有双重组合的特点。报考两校自主选拔的考生必须参加高考,凡通过自主招生选拔者,可享受高考降分录取的优待,降分幅度一般为10-20分,特别优秀者降分更多。如北京大学2004年自主招生办法规定,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和极具才能者,经学校招生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适当放宽录取标准。清华大学2005年自主招生实施方案规定,特别优秀者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讨论,可享受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


  其次,试点高校根据办学条件、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确定自主招生对象,自主招生范围逐年扩大


  2003年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对象仅限于文艺、体育、美术特长生及文科优秀生;次年开始扩大到在科技发明方面有突出特长和培养潜能的理科优秀生和综合素质突出者;2007年自主招生对象进一步扩大,包括外语考生、综合素质突出的国防生和定向生以及七类体育特长生(运动成绩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2003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对象限定为11省市49所重点中学的应届高中优秀毕业生;次年自主选拔范围有所扩大,但仍限于省(自治区、直辖市)著名重点中学。2007年,北大自主招生开始面向所有中学,只要是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学兼优的高中毕业生均可报考。


  第三,自主选拔的标准多元,注重对考生综合素质和专长的考查与鉴别


  报考两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须提交所在中学推荐表、推荐函、平时文化课成绩及各项表现、成绩证明材料,经过自主招生学校的初审、复试,最终确定自主招生对象。以北京大学2006年自主招生为例,初选系根据学生报名材料,由该校自主招生、保送生专家组进行初审,合格者可获得笔试资格;再根据第一轮笔试成绩,参考综合考查成绩决定第二轮面试资格,然后根据面试成绩,参考笔试成绩排名,确定自主招生和保送生候选人。在实际操作中,北大、清华在笔试和面试成绩权重、考试时间与地点方面,每年做法不尽相同,但都是通过举办冬令营的形式对报考者进行综合评价和选拔。


  第四,自主招生程序公正,选拔过程公开透明,注重公平竞争


  北大、清华每年制订自主招生章程或实施方案,提前向社会公布。实行考生自愿报考与中学推荐相结合,被推荐人选的推荐材料公示。中学推荐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如有推荐作假者,一经查实,将取消被推荐学生的认定资格和该生所在中学三年的推荐资格。为保证自主招生选拔工作公平公正,两校成立由职能部门、纪检部门和专职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考生进行面试考核。自主招生认定结果,经招生办报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入选考生名单须向考生所在中学公布,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备案。由于5%自主招生指标来自两校的预留计划,从而能够保证各地报考院校的优秀考生免受影响,又不损害本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


  第五,自主招生报名人数众多,招生选拔竞争激烈


  北大、清华作为教育部首批开展自主招生的高校,每年都吸引众多的优秀生源前来应考。2004年,报考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者达5452人,初审后有339人进入复试。笔试面试后,有179人获自主招生资格。同年,报考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者和保送生有3200多人,初审后有590人参加该校“保送生暨自主招生冬令营”的笔试和面试,最终约有150人获自主招生资格,保送生约200名。2005年,北大自主招生报名方式调整为以中学推荐为主,个人报名为辅。受此影响,报名人数减少。中学推荐370人,个人自荐2824人。初审后,共有524人进入复试。其中,中学推荐347人,自荐177人。原计划自荐选入复试名额为50人,由于优秀的学生太多,将计划从50人增加到177人,增加了127个名额。经过初选、复试,共有203人获自主招生资格。同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报名者约3500人,参加复试者630人,最终获自主招生资格者242人。从这几组统计数字中,不难窥见自主招生选拔竞争之激烈程度。


  北大、清华的自主招生改革,创立了人才考查、测量和选拔的新机制,为其他院校的自主招生所借鉴。两校的自主招生,考核全面,考试形式与内容灵活多样,促进了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正如北京大学2007年自主招生、保送生招生简章所言,在以往的保送生、自主招生中,涌现出了很多有知识、有理想、品质好的优秀中学生,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批判、有创新能力、有强烈的成功欲望,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自主招生的命题考试,也积累了有益的考试经验。如北京大学2004年自主招生考试,语文试题根据“神舟五号”发射成功而给出上联:“九天揽月华夏英豪驰宇宙”,要求考生对下联。考题颇有创意,既考查学生的传统文化基本功,也密切联系现实,开发其思维能力,一举多得。

 

  2 完善自主选拔机制自主招生改革五大走向

 

  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改革,是在高考评价和自主选拔的双重标准下,以学习成绩为基础、以综合评价为导向的多元化招生模式。这一新的选拔机制运行为时虽短,但不失为一项积极的招生考试改革探索。总体而言,其改革走向突出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逐渐扩大自主招生的选拔范围,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升学选择

 

  在自主招生对象上,北大从第一年指定的49所重点高中优秀毕业生,扩大到第二年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著名重点中学综合成绩名列前茅者;2007年的招生对象简化为:“综合素质优秀、特长突出、品行兼优的高中毕业生”。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对象,第一年限于文艺、体育、美术特长生及文科优秀生;第二年扩大到理科优秀生;2007年增加了报考英语和日语专业者、综合素质突出且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国防生和定向生;乒乓球、武术、击剑、网球、手球、棒球、棋类特长生首次成为自主招生对象。


  二是简化自主招生程序,增设考点,提高选拔效率


  2005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将3份报考用表改为《考生用表》和《中学用表》2份,减少推荐材料份数。同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全部实现网上报名;2006年北大自主招生报名申请,也全部通过网上进行。这一举措便于考生递交申请材料,查询选拔结果及招生单位存档统计。为了方便考生,降低考生考试成本,清华、北大先后增设自主选拔的考点。2006年,清华大学首次按大区选拔人才,面向江、浙、沪三省市单独在上海举行冬令营考试,其他省市的考生到清华大学参加北京冬令营的活动。2007年清华自主招生考试,在北京、上海两考点之外,增加了杭州冬令营考点。北大2007年自主招生,也增设考点,笔试在2006年12月10日在各省同时进行;面试于2006年12月30日-2007年1月1日在北京大学进行。


  三是适当放宽对综合素质特别者的高考成绩要求,自主招生规模逐步扩大


  北京大学2004年自主招生简章明确规定,对综合素质特别优秀和极具才能者,经该校招生工作委员会讨论决定,可以适当放宽录取标准。清华大学2007年自主招生进一步放宽标准:冬令营测试成绩突出者,如果高考总分(含附加分)达到该校同类科目在当地的最低录取分数线下30分,即予以录取;特别优秀者,经学校招生领导小组同意,可以享有更加优惠的录取政策。随着两校自主招生范围和录取比例的扩大,其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四是调整招生考试办法,增强选拔人才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北大自主招生笔试科目中文科为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理科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理科每科均为100分。在面试和笔试成绩的比例上,2004年北大自主招生,两者各占50%;2005年笔试成绩占60%;面试占40%。2004年北大要求中学推荐、第三者推荐和个人申请三种推荐方式的考生,都必须进行个人陈述,并给出从2003级自主招生的同学中征集来的12个题目,其中必答题5个。


  清华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冬令营活动,对考生进行测试。2003年自主招生,文艺、体育特长生的测试内容为专业测试和文化课考试(语文、数学、外语);美术特长生的测试内容为专业测试;文史类考生的测试内容分为文化课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综合考试)和专家面试。2006年冬令营复试,测试内容分为文化课考试(理科考生:数学、物理、英语;文科考生:语文、数学、英语)和专家面试。报考英语和日语专业的文科生增加外语口语面试。报考国防生和定向生的理科生增加专业面试。2007年报考体育特长的学生,均参加北京冬令营的测试,在测试过程中除了参加笔试、专家面试,还要增加运动专项测试。


  在自主招生中,2005年、2006年,清华、北大先后将保送生与自主选拔生合并复试,通过同一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排出成绩名次,这是两校招生考试的重要变革。2007年两校继续采用统一的笔试和面试,考试中不分保送生和自主招生,在最后的候选人中具有保送资格的考生可以保送录取,其余则按照自主招生录取。


  其五,关注招生公平问题,保持自主招生的合理比例


  当前,扩大自主招生比例与维护大学招生公平性,往往会发生一定的冲突。创建一流大学,选拔创新人才,需要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比例,但由此则加剧了业已存在的重点大学生源城市化、上层化的趋势。


  据媒体报道,北大校长许智宏表示,北大正酝酿在现有的5%的基础上提高自主招生的比例,以满足大学对于多样性选拔优秀人才的需要。人才是多样化的,所以选拔人才的方式也应该更加多样化。


  自主招生改革如同高考领域其他改革一样,存在一系列需要解决的问题。像北大、清华这类国内一流名校,在稳步推进自主招生改革的进程中,应多留些招生指标,让农村考生或弱势阶层考生通过正常的高考选拔途径,实行公开公平的考试竞争。正视北大、清华自主招生试点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其成因,寻求对策,无疑有助于推进我国自主招生改革的发展。(作者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张亚群)

 

  《中国教育报》2007年3月21日第7版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2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