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20世纪陶行知研究概述(五)


 

金林祥

        尤其应该指出的是,这个时期陶行知研究的一个很大特点,就是从理论研讨向实践试验延伸,不仅在理论研讨方面成绩斐然,而且在陶行知教育思想实验方面也取得重要突破,全国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如以安徽省黄山市(原徽州地区)、山西省柳林县前元庄、江苏省苏州市和四川省温江县等为代表,借鉴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开展农村教育改革实验,开创了新时期“科教兴村”、“科教兴镇”、“科教兴县”的新鲜经验;江苏、上海、安徽、四川等地,从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中汲取智慧与营养,从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试验,实现了素质教育从局部探索到区域推进的发展;广州市白云区行知职业中专、浙江省衢州行知女子职业学校、北京行知职业学校、安徽省金寨县初级职业技术学校、福建省安溪职业中专等,借鉴陶行知职业教育思想,进行创造性的教育改革,创造了职业教育“以陶兴校、造福一方”的多种模式和成功经验;规模空前的持续不断的学陶师陶活动,促进了新时期我国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我国师范教育改革。上述这些典型经验,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有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上述80余年的发展历程清楚地告诉我们,20世纪陶行知研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第一,曲折性。20世纪陶行知研究所走过的路不平坦,既有蓬勃发展,也有曲折坎坷;陶行知既受到客观评价,也遭遇不公正对待。研究在不断推进,路在向前延伸,但明显地表现出发展的曲折性以及波浪形特征。第二,阶段性。陶行知研究,其重点是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研究,因而在研究的内容上有其相对的稳定性和连贯性。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诸如陶行知的哲学、政治思想以及与教育思想的关联,乡村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等,在各个时期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每个时期社会所注意的热点问题不尽相同,所以,20世纪陶行知研究在内容上又展示出阶段性特征。如探索研讨期人们关注人口统制与教育问题的讨论,纪念评价期重视陶行知诗歌的评价,批判沉寂期强调陶行知提倡武训精神,争鸣复兴期突出陶行知与杜威关系的分析,发展实验期又凸现陶行知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与实践意义,等等。第三,广泛性。陶行知的一生,短暂、艰难、曲折,但又丰富、精彩、辉煌。他具有多方面的出众才华,在社会诸多领域作出杰出贡献,赢得了人民广泛的尊敬和爱戴。这就决定了陶行知研究的广泛性。它表现为:其一,研究内容的广泛性,涉及理论和实践,教育、哲学、政治和文学等诸多方面。其二,研究成果的广泛性,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形式多样。其三,研究队伍的广泛性,既有生活教育运动的同志,包括陶行知的学生、同事和朋友,又有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还有政界要人。其中,陶行知的学生、同事和朋友,长期以来一直起着骨干和核心的作用;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实际工作者的参与度在不断扩大,这种现象在发展实验期表现得尤为明显。第四,实践性。陶行知研究从一开始就带有重视实践的秉性。教授法改为教学法的辩论,其目的是为了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各科教学实践中推行教学法。学习、宣传晓庄学校,同样也是为了推广、效法晓庄的办学经验,创办更多的晓庄式的学校。在发展实验期,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以更强劲的势头,更新的姿态与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相结合,创造出许多新鲜经验,陶行知研究的实践性特征进一步显现。因此,既重视理论研究,又重视实践试验,这是陶行知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总而言之,20世纪陶行知研究的上述特征,既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人物研究的共性,也体现了陶行知研究的特殊性。它们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社会历史原因和陶行知研究自身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事20世纪陶行知研究,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能够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反映中外人士,在上个世纪80余年中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进行研究的历史真实。其次,在此基础上,揭示80余年间陶行知研究的基本走向,分析成败得失,总结其经验教训,并展望今后陶行知研究的发展。那么,历史给21世纪的陶行知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呢?我们认为以下六点是重要的:
  首先,对陶行知要正确定位。陶行知一身数任,被认为是教育家、思想家、民主战士、爱国者、共产主义战士,等等。但是,究其本意,察其业绩,陶行知的本质属性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一位在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在中国教育向西方学习的历史进程中,把外国先进教育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从全局上改革传统教育,并取得重大突破,产生广泛影响的伟大教育改革家。也就是说,陶行知主要是通过为人民办教育来为社会作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是由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种种制约和限制,才促使他走进政治斗争的行列,有了较多的政治色彩。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对陶行知作评价时,就不能以政治家的标准来要求他,更不能因为他没有直接拿起枪杆子而给他扣上“改良主义”等莫须有的帽子。回顾20世纪陶行知研究中曾出现的失当,甚至失误,恐怕这是一个值得深刻记取的教训。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4-0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