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这块奶酪还没人动:越南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越南民族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民族,“寻师学道”、“尊师重道”和“无师有成才”等箴言在民间中广为流传,体现了越南人自古以来勤学好问,尊敬师长。

    人类未发明文字的前史时期及1000年北属时期不计在内。仅从国家摆脱北方封建统治取得独自后,越南的教育事业而言。

    李太祖登基,迁都升龙(1010年)后就非常关心文化教育事业的开拓。1070年,李圣宗建文庙。从此,除了祭供神佛的寺庙外,还有了纪念创立儒道诸圣贤的圣殿。1075年,李仁宗下旨开创科举,选拔明经博才。1076年,皇帝诏令开办国子监作为儒教的讲解之处。李朝各代皇帝先后于1086年、1152年、1165年、1185年和1193年举办科试。虽然儒教得到提升,但佛教和道教的影响力仍然很强。李高宗年间,1195年开设三教科试,证明李朝主张融合三教。(三教同源)

    李朝初期,绝大部分封建贵族都是文化低的武士。经过培训和科考,第12世纪出现了儒士阶层。

科举制度到了陈朝更加发展,朝廷取士逐步从推举袭荫转向科举。各场儒教科试照常例举行,比李朝规模更大。1236年,陈太宗定出了名为“齐调国子监”的职务,专为文官子女授业。1252年,开始从民间选才送国子监学习。陈朝末年(1397年),朝廷确定路、府、州各级学官职衔,以求把教育拓展到全国各地。

    胡朝仅在位8年(14001408年),但也在越南教育史上留下鲜明的印记。胡朝把算术纳入教程。

    到了15世纪黎朝初期,科举得到更大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黎朝的学制比李朝、陈朝更加放宽。允许平民子女跟官宦子女一起入国应学府求学,包括在国子监和太学院。求学及参加科试的学生日益增多,入学考试和获取学衔的考试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大。仅以壬午年(1462年)的一次会考为例,在几千名考生中,山南地区就有1000多名考生考入三科,并有约100名中选。这一点证明,儒学到黎朝已经达到极盛时期。值得注意的是,黎朝王侯只任闲职,爵高禄厚,但不得参政,政权则由皇帝掌控,官吏辅佐,这些官吏基本出于儒士。黎朝年代,喃字得到使用,学府也用喃字教学。学教里肯定也教喃字。从文庙国子监进士题名碑(1442年年可见,黎朝非常注重知识和看重贤才:“贤才是国家之元气。元气盛大由国势强。蒸

蒸日上。元气衰则国势一落千丈。因此,各圣帝明君,无不把培养人才,选技贤士,培养元气为首要之事。贤士与国家的关系重大,因而尊贤士是无止境的……朝廷得贤才而喜。”

    1617世纪,黎、莫、郑、阮朝王室忙于内部争权夺利,对文化教育已无颁行什么特别的政策,充其量只是维持前黎朝前颁行的一些政策,科举不如黎朝兴盛。17世纪末,郑阮纷争,郑主割据北方,阮主割据南方,制定乡试和会试制。然而,18世纪后,科举考试越来越失去其应有的严密性质,逐渐带上恶劣的商业化性质。

    西山朝在位于短暂,故对文化教育未有建树。

    1802年,阮朝登位,朝廷也很关心发展教育,特别是明命年间(1820年—1840年),明命帝本人是一位儒学家,崇拜孔孟这道,对教育和科举取士十分重视,1821年下诏重建国子监,设置祭酒和司业官职。恢复会试和殿试,将六年一考制改为三年一考制。

    法国殖民统治时期(18841945年年,推选愚民政策。90%的越南人是文盲,越文反被视为外语;对世界进步文化,包括法国文化进行封闭。殖民者传播毒害文化,歪曲越南历史及文化价值,虽然也开办学校,但主要为官吏、法商及其走卒,越南富人子弟服务,平民百姓不能享受任何教育权利。

    1945年八月革命成功。93日,胡志明主席在北部府主持越南临时政府首次会议,指出政府的当务之急是消灭饥贫和扫盲。98日,政府颁布成立平民学务署法令。

胡志明主席指出:“要捍卫独立,民富、国强。每个越南人都必须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掌握新知识才能参加建设祖国。首先要学会阅读和书写国语字。”

    为响应主席的号召,扫盲运动推广到全国各地。仅在短短的时间内,便有250万人学会写国语字。19461219日,全国抗战爆发,政府一方面组织全民抗战抵抗侵略者,另一方面仍注重教育工业。1947年,又有400万人摘掉文盲帽子。河静省是完成扫盲工作的一个省。1953年,教育部实现教育改革计划,从第四联区(清化、义安、河静、广平、广治和承天)至越北根据地,设立了近1000所小学和中学,第五联区(从广南至广义、平定)几乎每个县有一所初级中学,各省有高级中学。在南方则比较困难。1949年,越北根据地开设了医科大学、师范大学及美术大学,为了培养干部,首先是培养师资,在中国的大力协助下,政府在中国广西桂林设立了中央学舍(即桂林育才学校)。

    1954年,战争结束,北方得到解放,进入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更加急迫。各级学校得到开办,各地建立各种类型的工农补习学校和职业学校扩建或新办很多大学。成千青年在读完中学后,由国家选送到中国、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深造,包括攻读博士学位。几十年后,数万名各行业的技术干部学成归国,与在国内培养的数十万名科技人员一起效力于抗美救国战争及战后祖国建设事业。

几十年来,政府多次进行教育改革,特别是教程和教科收的改革。

    国家把教育视为第一国策。199811月召开的第十届国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教育法》。各种教育形式得到广泛采用:国家采取集中或非集中教育、长期或短期教育、正规或非正规培训、远程教学等,还有培养专业人材的专业学校和专业培训班。1974年,越南中学生首次参加国际优秀学生竞赛,在历届国际竞赛中均荣获高奖(见148页)。从幼儿教育到培养硕士和博士的大学后教育的体系日益完善。在校学生人数越来越增加(见148页),如今,全国平均每4个人就有一人入学,义务普及小学教育。第十届国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义务普及初中教育的计划。截至2000年,100%的省、中央直辖市、97%的县、区和省辖市及977%的乡、坊、镇,已验收完成国家标准的扫盲任务及普及小学教育任务,扫盲率达到94%

    200327日,政府总理签署教培字2003-26号决定,批准关于至2005年国家教育培训目标计划。该计划包括7个项目,即巩固扫盲成果,普及小学教育,实现普及初中教育。改革教程及教科书内容。培养信息学干部及把信息学纳入普通学校课程。加强国家教育系统的处语教学。培养教员,改善师范学校物质条件。资助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改善各学校综合技术职业指导中心,大学、中专的物质条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最近几年来,国家财政已经拨出可观的资金用于选派大中学生和干部到有越南目前或将来需要的专业的先进国家学校去接受从大学至博士的培训教育。

自从有了社会化教育的政策(公立和民办相结合),很多校舍修建得更规范。全国各地,乃至各省、县兴办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私立、民办和公私合办学校。

 

 

 

 

    2003年5月,政府发起全民为教育事业购买公债的运动。所集资金投入建校,以取缔土墙三合土校舍及一个教室三班上课的现象。10天之内,所发放公债达24400亿越盾,是预计的120%。

然而,越南的教育事业仍面临着种种考验和不足:学校的基础设施、教学设备、校舍和教室短缺(缺乏直观教具、三班制轮流上课及教室简陋等),缺乏有水平的教员,教育质量不高,教科书不足。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3-0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