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史海钩沉
  

分享“高考30年难忘记忆” 重温命运的“拐点”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今年是恢复高考30周年。30年的长度,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而高考的厚重,却足以改变几代人的命运。为了纪念我们每一个走过高考的个体的命运转折,为了铭记全体国人30年的高考历程,日前本报联合首都博物馆、北京新东方学校以及搜狐网,面向读者启动了征集“高考30年的记忆”活动。

  作为此次活动的阶段性成果,由本报读者捐赠的包括1977年高考准考证、录取通知书、高考日记在内的首批34件高考文物,已经顺利入藏首都博物馆。我们期待着,与更多的读者共同开启多年的高考珍藏,分享更多的关于高考的难忘记忆。因为,这不仅是我们每一个个体命运转折的见证,同时也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命运转折的见证……

  读着“猜想”进校园

  1977年先是道听途说国家将恢复高考,后来形势发展证明传说可能不虚。当时我到闽北顺昌仁寿上白村插队已2年多了,每天参加生产队劳动,对能否报考、如何参考,都很茫然。基层通知知青们,即便能报考,也要参考你们的出工天数和劳动表现来决定是否录取,因此,我们不敢停工备考,而是在疲惫的劳动之余,在自制的小油灯下,复习起翻箱倒柜找出的几本旧课本。

  1977年12月,高考的前一天,我打起背包,带上脸盆、草席、牙杯等用品,冒着寒冬细雨,徒步离开小村,走8里地,到公社乘车赴考。多年后才知道,当时像我这样的考生达到史无前例的人数,以至国家连印考卷的纸张都告急。1977年我是在顺昌浦上分考场应考。考生被安置在附近一小学内,学生已经放假,将课桌椅堆放在一角,地上胡乱铺些稻草,当中拉一根铁线,我们就睡在地上,闽北寒夜,北风呼啸,横竖都睡不着。当时徐迟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发表,我在油灯下多遍阅读此文,深受鼓舞,当年就报考了陈景润的母校厦门大学数学系,数学考了70多分(当时算高分),但总分不够,被录取到南平师专数学系,并需保证毕业后须留在山区任教。经冷静思考,我不想留在山区,也认定自己并非搞数学的料,放弃了。

  1978年恢复了夏秋季高考,我改报了厦大生物系。我在顺昌县城一中参考,考生一律免费住在县招待所,伙食也很不错。由于准备工作比1977年好很多,几经波折,我终于圆梦,从田野进了校园。(潘亮)

  备考冻成关节炎

  我的文理基础较平衡,相对偏好文史哲。但因敬畏政治,还是决心考理工。时间紧,我分秒必争,各科交叉安排,齐头并进,还陆续拜访了一些老师、同学,以便最大限度地收集信息,弥补欠缺。

  我除了吃饭,终日不停地复习达16-18小时。时值冬日,天寒地冻,就靠年轻硬熬。严冬腊月,不久冻成了关节炎,双膝肿胀,不能弯曲行走。

  村中此时用喇叭轰赶人们上甘河工地,不许青年在家复习迎考。我的腿稍好,村干部即要我去工地。工地里挑灯夜战劳动繁重,不可能看书。不久我找到党支书陈情,才获准从工地脱身。

  ……几场考试皆顺利,由此我在心中燃起了希望,期盼高考能点亮我远航的灯塔。西安交大通知书进村的那一天,邮差一喊,人们大哗,乡亲们因为村里解放后终于有人考上大学而兴奋。有人说“这在旧社会,要放铁炮庆贺的”。(宫周鼎)

  “心中的话儿向党说”

  ——30年前参加高考后的随笔片断

  校园里打扫得格外干净,给人一种舒适轻松之感。然而这种感觉只不过是战前的瞬时平静罢了,谁都知道一场紧张的战斗即将开始。教学大楼门口的墙壁上贴着通往各考室的指示图,围了好大一群人在看,操场上已站了许多应考的青年。有的几个人集聚在一起议论着,也有的人在独自思考问题……这样的场面,还真是第一次见到。

  铃……铃……整个校园里响起了预备铃声。这声音像针一样刺进了每个考生的耳鼓,随后人们迅速向自己考室走去,我也在人流末尾走进了第二十七考室。

  对于语文,由于考试前时间紧迫,我一点也没有准备,而考的第一科就是它。还好,自己并没有慌,拿了卷子看了两遍就做了起来……第三大题是写作文,题目为“心中的话儿向党说”。由于写作能力本来就较差,加之几年来基本上没动过笔,见题成文可真感到困难。但考前自己定了最低标准,无论如何要写篇完整的文章,就这样挥动了笔草草地写了起来……三个钟头真快,预备交卷的铃长长的响了起来,我只好被迫把文章这样地结了尾:“……我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奋地学习,努力工作,为四个现代化贡献我的全部力量!这就是我要向党表的决心。” (张和)

  试卷上即兴作诗

  当时只考语文、数学、政治三门。语文卷子试题分两部分,基础知识占20%,作文占80%。我从小喜欢学语文,前面基础知识部分很快就做完了。作文两个题目任选一个,一是《劳动日记》,另一个是《为革命刻苦学习》。经过考虑,我选了后者。可是从哪里下手呢?想到小时候母亲经常讲的颜回家贫,常以稀汤充饥坚持学习,想到“头悬梁、锥刺股”的典故,想到叶剑英副主席刚刚发表的“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诗句,想到建国快三十年了,祖国取得的科学成就,于是就有了开头,大意是“三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在我们伟大祖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原因之一,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人民善于学习的结果。”接着我从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入手,一口气写下去,很快就做完了试卷。一看表,离交卷还有一段时间。当时教室外边银装素裹,寒气袭人,我不想早早交卷到外边挨冻,于是就把手搓了搓,暖和暖和,再加上作文卷子那么好的纸下边还有一块未用,一时兴致上来,在下面写了一首诗,题目叫《恢复高考有感》,分两段,每段四句,每句七字,样子有点类似绝句。当时自己对格律诗一窍不通,根本谈不上平仄、押韵和对仗,全凭无知和勇气。

  下午考的政治,自我感觉还可以,在试卷后面又写了两段诗,跟语文试卷后面的题目一样,也是抒发内心的感受。现在想来,那样做绝对是不能允许的。当时,作为天山深处山沟里的我,对外界知之甚少,知识少得可怜,无知就算无畏吧,凭着朴素的感情和理解,也就那样做了。(李大成)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6-29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