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克书: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民族边境地区的忠诚实践者
民国时期的边疆教育家——冯克书
冯克书,字继香,1896年生,自幼家庭贫寒,曾就读于绍兴县立第五师范学校、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在校期间,思想开放,对科学和民主十分,喜读《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毕业后,曾历任广西教育厅督学、浙江省教育厅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入川后,任四川省教育厅科长、编审、“十六区”教育视察员等职,当时的“四川省立威州乡村师范学校”正是在他的极力提倡和筹备下才得以创办的。
冯校长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在民族边境地区的忠诚实践者,他亲自将陶行知的“手、脑、心并用”、“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教育理念贯彻到对学生的日常培养中去,曾多次告诫学生说:“作为一名师范生,应该明白怎样才能做到‘教学做合一’”。为了让学生知道稼穑艰难,他在学生厨房门上亲书“思来处”三字,且常常组织学生去背煤、背石灰,使学生与群众接近,关注并了解社会,体现了陶行知教育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教育思想。
冯克书先生同时又是一位有良知的校长,有强烈的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感,因当时处于抗战时期,为激发学生斗志和抗日决心,他曾在学生寝室门楣上书横写“卧薪尝胆”以示勿忘国耻。当教员高庄以“异党份子”被国民党理番县党部逮捕时,他挺身而出说:“高老师是我聘的,我负责任,位们不能随便把他带走”,后来还多次前往茂县监狱探望高庄并想方设法营救。
他热爱民族边疆地区,尊重边区人民,认为边区民众能吃苦耐劳、勇于进取,若能重视教育、培育人才,社会发展大有可为。1943年3月,冯克书奉调担任“四川省马边边民生活指导所”主任,威师师生和当地群众都舍不得他走,一直送别至威州西门外。
1948年,冯克书在杭州高级中学执教期间,病逝于癌症,终年52岁。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4-07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