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梦麟、李四光、齐白石:大师们的奇闻异事
2008年06月10日 07:05 来源:新闻午报 学人轶事
蒋梦麟:北大的“功狗”
生卒年:1886-1964 籍贯:浙江余姚
主要经历:1919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被聘为北京大学教育系教授;1923年起,历任北京大学代校长、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1930-1945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30年12月,蒋梦麟辞去教育部长,正式出任北大校长,此后直到抗战胜利,15年间他始终是北大的行政负责人,是北大历史上掌校时间最长的一位校长。在此期间,针对北大“大度包容,思想自由”这两种著名“精神特点”所产生的“纪律弛,群治弛”两个缺点,他致力于“整饬纪律,发展群治,以补本校之不足”。这一新思路,使得北大的教学和科研在风雨飘摇的战乱年代也有稳步上升,实为一大奇迹。
蒋梦麟自己说:“从民国十九年到民国二十六年的7年内,我一直把握着北大之舵……一度曾是革命活动和学生运动旋涡的北大,已经逐渐变为学术中心了。”
去台后,在某次北大周年纪念时,傅斯年在演讲中称,孟邻先生学问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而他自己学问比不上胡适,办事却比胡适高明。蒋梦麟听后笑言:“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
李四光:名字缘于将错就错
生卒年:1889-1971 籍贯:湖北黄冈
主要经历:1913年,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地质学;1920年,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系主任;1952年,任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协主席。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902年,他到武昌一所高等小学堂报考,在填写报名单时,他把年龄“十四”错写在姓名栏下了。怎么办呢?他抬起头来思索,无意间发现学堂大殿上挂着一块“光被四表”的横匾,觉得这匾写得不错,突发灵感,何不借用其意改名呢?于是,他将错就错,把“十”字改成“李”字,在四的后面添了个“光”字。改过之后,他满意地说:“四光,四面光明,前途是有希望的。”果然,他顺利地考上了这所高等小学堂,后又被保送到英国官费留学,最后成了著名的地质学家。“仲揆”后来成了他的字。
1920年,李四光从英国学成回国,应蔡元培特聘,担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他在学校地质馆中夜以继日地工作,把精力都放在制作化石标本、冲洗化石照片、撰写学术论文上,很少休息。一个星期天,他像往常一样在地质馆认真搞科研,竟忘了天晚回家。正当他凝神思考时,偶一抬头,瞅见一个小女孩静悄悄地站在桌旁,他未加理会,又低头继续写作,并轻声催道:“你是谁家的小姑娘啊?这么晚了,快回家吧,不然你妈妈该等急啦。”只听小姑娘埋怨道:“爸爸,妈妈不是等我着急,是等你着急哪!”李四光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女儿。
艺苑春秋
齐白石:按价照只画虾
生卒年:1864-1957 籍贯:湖南湘潭
主要经历:1926年,于国立北京艺术专门学校任教;1946年,赴南京、上海举办个人画展,并应徐悲鸿聘,任北平艺专名誉教授;1953年,任全国美协主席。
据说,齐白石画虾图要若干代价,照只计算。一次,有人请他多画一只虾子,这只虾便走了样,毫无生气。那人有点儿奇怪,齐白石说:“你要添的这只虾子是不在价钱以内的,所以替你画了只死虾子。”
齐白石不喜欢照相。30年代中期经人介绍,郑景康到他家中去为他拍照,照了12张像,还放大了一张三尺半的,白石老人送郑一幅虾图。周维善为白石老人画了一张像,老人送周一幅《东方朔偷桃》人物画。过了几天,老人在客厅中写了个牌子,说“双方不合算”,表示以后再有人照相、画像,概不应酬。
刘海粟:题词“好”张冠李戴
生卒年:1896-1994 籍贯:江苏武进
主要经历:1912年,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任校长;1918年,在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任教;1945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校长;1949年后,曾任南京艺术院院长。
刘海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美术学校,率先使用女模特儿作画,展出裸体模特儿的素描。由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并未很开放,此次展览引起轩然大波,并被冠以“丧心病狂败坏风化”的恶名。
刘海粟与胡适之,当年一个被谴为“艺术叛徒”,一个被责为“文学叛徒”。有位钱化佛君,别出心裁地取一柄折扇,求刘画上山水,又请胡题几行诗,当时人们戏称此扇为“叛徒扇”。
刘海粟、黄胄、陈大羽应邀参加恽南田纪念馆开幕式。仪式过后,举行了大型笔会。黄胄第一个走到画桌前,画了一幅《陶渊明赏菊图》。黄胄请刘海粟题词,刘海粟略加思索,随即写下了“鼓素琴歌楚骚,对秋月霜月高”。有人提醒说:“写错了,‘秋菊’写成了‘秋月’了。”有人表示惋惜,有人出主意说可以改。但是,刘海粟对大家的议论不为所动,还是不停地往下写:“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四日参加恽南田纪念馆开幕式,黄胄画,刘海粟题,年方八十八岁,秋菊误写秋月,吾真老矣。”顿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掌声。
还有一次,刘海粟在桂林应邀作画,五尺皮纸上墨彩并用,大笔挥洒,顷刻间一幅泼彩荷花脱手而出。刘海粟题词:“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九七八年三月廿三日刘海粟写坡公句意于桂林,年方八三。”
岂不知他又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画中所题的词是宋朝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句子,而他却把它塞在苏东坡名下。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9-16
返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