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一生中应人之约所作题词、赠言很多,但在他的文选里只收录了两个题词:一个是写于1982年关于植树造林方面的;另一个就是于1983年10月1日给北京景山学校题写的“三个面向”。
景山学校是党中央为了搞教改试验而成立的学校,几十年来,邓小平一直关心它的成长。自1977年恢复工作以来,邓小平多次就中小学教育发表讲话,提出中央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要从小学抓起,一直抓到中学、大学。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一所旨在进行教改的实验学校———景山学校的中小学整体改革应该按照什么方针来进行,就成了大家思考的核心问题。带着这个问题,学校又以全体师生员工的名义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这封信于1983年9月7日发出,信中在感谢小平同志关心的同时,就学校进行教改的成绩作了汇报,并且着重谈到学校在新时期面临的教育指导方针方面的困惑,恳请小平同志对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进行教育改革,为学校做一些指导。接到这封信后,小平同志为景山学校写了回信。
9月10日上班不久,景山学校的校长、书记贺鸿琛收到了从“邓办”送来的信。打开一看,他竟激动得像个毛头小伙子似的叫出声来:“小平同志给我们景山学校题词啦!”
当天,学校马上召集全校老师及有关负责人到会议室。贺鸿琛激动地双手高高举起邓小平的题词,面对大家,高声朗读起来:“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一九八三年国庆节书赠景山学校。”
原来,邓小平的题词是于当年9月9日展纸写就的。毋庸置疑,他在落笔之前必定经过了深思熟虑。集数十年对中国教育事业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方面的经验积累,他关于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想也是水到渠成的。
那么,邓小平为什么在署名之后的日期落款处却特意写的是国庆节呢?据景山学校老校长、书记贺鸿琛后来回忆说,小平同志在题词上郑重书写“国庆节”而不是“国庆节前夕”,恰恰表明他对“三个面向”题词超乎寻常的重视程度。“这不是对一个学校提出的一般要求,而是着力通过‘国庆节’这个特殊的节日,告诉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