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一人一校”:女教师张梅花坚守20年(图)


 


 

 

身后的小庙,就是张梅花执教20年的学校。记者 禾嘉 摄

    三个年级,一名教师,这是山区典型的“一人一校”。

    教师的名字叫张梅花,在朔州市朔城区三泉村小学执教20年。

    学校的教室就是村里的一座小庙,张梅花的学生已经由这座小庙走向全国各地,可她自己,不久前才平生第一次到太原———这是她去过的最远的地方。

    月工资30元的时候,她没叫过苦,现在挣300元,她不嫌少。就这点钱,她还要接济村里上不起学的孩子,最后,自己的女儿因为没钱到外面读书不得不辍学。

    今年,学校从庙里搬进新校舍,张梅花说:“教学条件改善了,工资增加了,我很知足。”

    留村任教她很知足

    9月19日,雁门关外,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三泉村。

    这是一个贫穷的山村,村里流传着一句老话:“家有两间房,关内姑娘能娶上。”

    三泉村村头有一座小庙,对张梅花的采访就在小庙前进行———这里,是她教书20年的教室。

    张梅花今年47岁,高挑个儿,衣着朴素,人很精神。

    1986年,张梅花高中毕业后回村。1987年,三泉小学的老师退休,村干部找到张梅花,请她“帮着代一代”,她没有多想就接下这副担子。

    张梅花走进的教室原本是座庙,她对这座庙一点也不陌生,从前,自己也是在这里上的小学。现在她要在这里当老师了,而且,全校就她一个老师,一到三年级共20多个学生。

    一个老师如何给三个年级的20多个学生上课呢?“只能用‘复式教学’,即三个年级的孩子在一起上课,教室小黑板不同区域讲不同年级的课。给一个年级学生讲完后留作业,然后再给其他年级上。上课如此,备课也要分成三部分。”

    学生上课所在的庙比村里任何一处房子都古老,庙墙用青石和泥巴砌垒,到了冬天,外面北风呼啸,十分寒冷,“取暖全靠一个小火炉,在校学生最大的不超过10岁,每天早上生火就成了最重要的工作,我早起一个小时生火,等学生们来了,教室也热了。”村民说庙里上课困难远不止这些,以前因为经费有限,张老师连一个粉笔头也要节约着用,很多时候她都是和学生们在院子里用树枝“画”字。

    如此艰苦的教学条件,张梅花一个月能拿多少钱呢?从1987年开始,张梅花每月30元的工资一直拿到1990年。后来,涨到60元,78元,110元,160元,今年4月,终于涨到了300元。

    今年,学校才从庙里搬进新校舍。张梅花说:“教学条件改善了,工资增加了,我很知足。”

  资助别人女儿辍学

    免除学杂费,是近几年的事,在以前,上学首先要交学费,而三泉村的孩子上学,大部分都是啥时有了钱啥时交,有的学生甚至小学上完了还没有交过学费。

    村里有个孩子叫张二虎,母亲生下他后嫌穷,悄悄走了,家里三代人只有爸爸一个劳力下地干活。到了上学年龄,因为交不起学费,爸爸说啥也不让二虎上学。张梅花几次找二虎爸,二虎爸就是不同意,张梅花急了,“只要孩子来上学就行,没钱可以不交一分学费。”二虎上学后,爸爸外出打工了,二虎的生活由年事已高的爷爷照顾,有时二虎一日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张梅花心疼,又把二虎接到自己家里吃住。村里人说,没有妈的二虎比有妈的孩子还幸福。三泉村有不少像二虎一样的孩子,看到二虎不交钱可以上学,个别人家也开始效仿,憨厚的张梅花并不在意,学生买不起笔买不起作业本,她还掏自己的钱给买。

    村里的其他孩子上学了,张梅花自己的女儿却辍学了。张梅花有三个孩子,大的上高中,最小的上初中。惟有中间的女儿,初中毕业那年实在没钱供她继续读下去,只好辍学。

    村民们说,村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经过她的手长大的,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全给了我们村子,教育了我们村几代人。

    分娩当天还在上课

    一人一校,如果老师生病或有其他事情,学生们就可能没法上课,然而,三泉村小学却从来没有因此停过课。和张梅花老师谈到这个问题时,她笑笑说:“怀孕时都没有休息一天,平常就更不可能了。我们乡下人不讲究,稀里糊涂就过来了。生我小儿子的那天,白天我还在上课,晚上就生了。”

    孩子的生日,当地农村习俗以农历记,所以说到孩子出生,张梅花记住的也是农历日期。

    1991年农历十一月,张梅花的产期越来越近。“每天腰酸腿痛,我当时也很想休息一下,但为了保证孩子们上课,还是坚持了下来。”那时正好下了雪,踩着地上的积雪,迎着塞外的寒风,张梅花小心地挪动着脚步,“虽然家离学校很近,但每天总得走很长时间,比平时得多3倍。”

    农历十一月十六下午,张梅花一如既往前去上课。第二节课正给三年级上语文,她的肚子突然发疼,“是不是要生了?”张梅花自然地想到了这儿。“肚疼好长时间才会生,后面还有一节课,还是坚持上课吧。”第三节课继续上,阵痛频繁起来,每当痛的时候,她就靠着墙停下来歇一会儿,阵痛过去后,再讲课。就这样,张梅花坚持给学生讲完了当天的所有课程。当晚10点,张梅花的小儿子出生。“整个怀孕期没误学生们一堂课!”张梅花说。

    张梅花坐了月子,孩子们的课仍然没有停下。“丈夫一边照顾我,一边给学生上课。”张梅花的丈夫虽说是初中毕业,上起课来也是有板有眼。

    说到分娩当天还在上课,张梅花老师一脸轻松,“农村生活艰苦,从小习惯了,遇到什么难事,挺一下也就过去了。”

    交流学习首到太原

    张梅花教书20年,自己的学生中两个已大学毕业,9人在大学读书。可以说,张梅花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可她自己,到现在还没有出过远门,甚至连太原也是在最近才去过一次。

    教师节前,太原某单位在多家媒体撮合下邀请张梅花到太原做客,并参观省城同类学校。行程确定下来后,张老师高兴得晚上睡不着觉。家人听说后,像叮嘱未成年人一样,“千万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在太原,张梅花第一次看到了几十层的高楼大厦,第一次晚上不睡土炕,第一次看到了城市小学……她对城市的许多事物都感到好奇和向往。

    最让张梅花心动的是参观太原双语实验小学。在这里,她面对面与教师进行了交流学习。张梅花羡慕这里宽敞明亮的教室、羡慕老师课上的教具、更羡慕学生们能如此幸福的读书。她心里暗下决心,要带自己的学生们来看看,要把学生们教好,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不得不做的思考

    “山里条件差,很多人不愿意去任教,个别人带着情绪去了,又背着行李离开了,有的甚至宁愿放弃教师这个铁饭碗。因此,一段时期内,像张梅花这样的代课老师还是农村义务教育的主要力量。”

    说这话的是朔州市朔城区南榆林乡联校校长张光生。张校长介绍,该乡有18所学校分布在27个自然村,截止到目前,单人单校还有6个。“代课老师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在一定区域,表面看教师总数够了,但分布却极不均衡。大城市和交通便利的乡镇超编,偏远山区却严重缺编。”

    当地教育部门一位负责人说,一方面代课教师仍然作为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的支柱而存在;一方面按照国家政策,各地要全面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清退代课教师。“取消代课教师,实行全员聘任,在贫困山区实行起来面临很大困难。(记者 禾嘉)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10-0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