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7月,国务院召开专门会议,明确提出“搞好筒子楼改造,是党中央 、国务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 从1997年至1999年,国家共投资37.8亿元用于中央部委高校筒子楼改造。 与此同时,全国城镇中小学和普通高校教职工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从1995年的 8.0平米提高到2000年的10.8平米,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筒子楼改造,在不经意间成为我国新时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幅度提高 教师待遇和地位的开始。
筒子楼改造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储召生
谁也不会想到,让广大教师真正感受到“科教兴国”战略的具体落实,竟 是从一个并不起眼的高校筒子楼改造开始。
教师住房困难的问题可以说由来已久。1994年至1998年,国务院先后在大 连、昆明、北京、南京连续4次召开全国教职工住房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大 力推动城镇教职工住房建设的进程。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全国城镇教职工住房得到了不断改善,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高校中青年教师 的住房仍然十分困难。据教育部1996年底的统计,仅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中, 尚有数万名中青年教师住在没有独立厨房厕所、陈旧简陋的楼房里。青年教师 住房困难严重,直接影响到高校教师队伍的稳定。
安居才能乐业。1998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后,不断提 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逐步改善教师的待遇,使教师成为人们最羡慕的职业之一 ,已成为实施这一宏伟战略的关键。而住房,在教师的各项待遇中显得尤为重 要。
1 高校筒子楼不许跨世纪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名牌大学一位女研究生出国前拜访自己的导师,好 不容易找到学校的筒子楼里,却见老师正光着膀子在楼道里炒菜做饭,那位平 日在讲台上风流倜傥的副教授的风度已荡然无存。这位原本打算学成后回国的 研究生开始犹豫了:“若干年之后,难道我就在这样的筒子楼里生活?”
说起“筒子楼”,可能没有几个人知道这一名词的确切来历。但熟悉高校 的人都知道,这些建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旧楼,原本生活设施就十分简陋 ;几十年过去,一茬又一茬人搬进搬出,筒子楼而今变得面目全非。一位女记 者曾这样描述筒子楼:走进筒子楼,就像走进了狭长的黑洞,天花板上电线裸露 ,走廊里堆满杂物,墙皮剥落,地面脏黑,门窗破损。每到做饭时间,拥挤的 楼道里便奏起“锅碗瓢盆交响曲”,窜出阵阵辛辣呛人的油烟味;厕所是公用 的,到了每天需要方便的时候,筒子楼里的大人小孩们每每都会感到尴尬与无 奈。
1997年春节前夕,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冒着严寒来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专门考察了青年教师的居住状况,仔细看了青年教师的住房以及公共的厨房 和卫生间,并同青年教师进行了交谈。李岚清副总理一边看,一边与学校的负 责同志探讨筒子楼改造的方案,并当场决定,由两校在最短的时间内各对一栋 筒子楼进行改造试点。他还深情地说,希望经过大家努力,能否不让青年教师 在走廊里烧饭了。1997年底,李岚清副总理再次来到两校,视察筒子楼改造试 点工程,肯定了两校的做法。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决定在全国中央部委所属300 多所院校中普遍进行筒子楼的改造试点。
1998年3月,科教兴国被确定为新一届政府的最大任务。国家科技教育领导 小组多次开会,研究科技和教育改革发展问题,提出要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 包括青年教师在内的专家和高校教师的住房间题。随后,国务院决定由中央财 政拨出专款,各主管部门和高校筹集配套资金,对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进 行彻底改造。1998年7月15日,在两批试点取得经验的基础上,国务院召开专门 会议,全面动员、部署筒子楼的改造工作,明确指出“搞好高校的筒子楼改造 ,是党中央、国务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大举措”,要求各级政府和各 有关部门,采取一切措施,千方百计到1999年底完成改造任务,决不把高校的 筒子楼带入21世纪。
于是,筒子楼改造,这项在中国教育史上别具特色的重大工程,便在20世 纪的最后几年轰轰烈烈地开工了。
2 筒子楼改造牵动众人心
在1997年到1999年近3年的时间里,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一 时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教育战线到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工程。
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等中央领导同志始终关心着筒子楼的改造进程。那段 时间里,李岚清副总理每到一地考察,都要详细了解当地高校筒子楼改造工作 的进展情况,并多次强调,对这项工程要特事特办,优先优惠,既确保质量, 又重视进度,坚决在20世纪内解决筒子楼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为此做了大量协 调、指导工作。
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在国务院做出决策和部署之后,立即行动,以 最快的速度,通过各种渠道,完成了对全国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的初步摸 底统计工作。随后,三部委仅用十多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相关文件的起草、报批 工作,下达了第一批筒子楼改造计划,并开始落实相关经费的拨付。建设部要 求各地建设和房地产管理部门加快对筒子楼改造工程的立项、审批。国家审计 署组织力量,对高校筒子楼改造资金管理与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检查,保证资金 合理使用。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国家计委主任曾培炎、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多 次到高校考察筒子楼改造工作,一旦发现问题,现场及时处理。三部委还联合 成立了工作小组,注意及时研究问题,调整相关政策,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狠 抓质量和进度。1998年7月至1999年底,工作小组先后召开了30多次各种类型的 会议,对筒子楼的改造工作进行了五次普遍督导和检查,小组成员跑遍了有改 造任务的每一所高校。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的领导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负责同志,都大 力支持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的改造工作。北京、天津、上海、河北、湖北 、河南、湖南、陕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相继采 取了一系列旨在加快工程进度、节约改造资金的措施。地方出台的一系列优先 优惠政策,为筒子楼改造节省了大量投资。
各有关高校负责人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广大教师主动配合,师生员工共同 协商解决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改造期间,筒子楼里的教职工自己解 决住处,毫无怨言。许多高校不等不靠,在国拨资金没有到位之前,自筹资金 先期安排开工。在筒子楼的具体改造方法上,各高校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 通”:有的将原楼改造,有的原地拆掉重建,有的易地新建;至于样式,或加楼 梯走廊,或加厨房厕所,或几间重组成套……
堪称高校建设的一项壮举的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就是这样在各级政府和 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夜以继日地进行着。
3 筒子楼改造暖了教师心
2000年新年伊始,教育部部长的办公桌上喜报频传:
北京市45所高校的138栋筒子楼改造顺利竣工,竣工面积59.3万平方米,近 万名青年教师有了新居;
上海市成功改造79栋筒子楼,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2500多户青年教师 告别了筒子楼;
天津市高校筒子楼改造任务全部完成,2460多户青年教师陆续喜迁新房;
河南省11所高校完成筒子楼改造工程并交付使用,改造面积15.4万平方米 ,可以安排3175户青年教师入住;
陕西省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改造、改建住房面积49万平方米, 约有6800多户青年教师共贺乔迁之喜;
湖南省12所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已保质保量全部竣工,共改造、改建青年 教师住房106栋、28万平方米,3570余户青年教师与筒子楼告别……
各地汇总的材料表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到1999年底已基 本完成。
据时任全国高校筒子楼改造工作小组组长的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介绍, 1998年和1999年,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三批共下达筒子楼改造计划1826 栋、359万平方米。到1999年底,筒子楼改造实际完成建设面积404万平方米, 超出计划45万平方米。此外,有些部委所属高校还利用筒子楼改造的契机,结 合统筹解决教职工住房,自筹资金计划外扩大改造校内其它宿舍46万平方米。
在中央部委所属高校筒子楼改造工程的推动下,地方所属高等学校也加快 了筒子楼的改造。北京、天津、上海、河北、吉林、辽宁、黑龙江、江苏、浙 江、河南、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等16个省、直辖市,政府拨 款4.3亿元,改造了142万平方米筒子楼,24000多户青年教师将在今年底全部搬 入新居。
对筒子楼改造印象最深的,应该是那些因此而大大改善了住房条件的青年 教师们。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的一位教师说,像北师大这样的老校,过去青年 教师结婚,能在筒子楼有间房住就算比较幸运了,但生活也确实很不方便。筒 子楼改造后,住房面积扩大了一倍,最为高兴的是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和厨房, 再也不用过那种“在走廊里做饭、排队上厕所”的日子了。
并不起眼的高校筒子楼改造,其实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传达了这 样一个信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已经把教育放在了优 先发展的位置。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了,教师住房条件得以改善,教师 收入大为提高,教育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