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踩着泥泞小道 走访拉祜山寨


——上海师范大学2007暑期云南教育跟踪纪事系列报道之五

 

 

 

三兄弟/摄影:陆建非

村民/ 摄影:陶群 

     

        按预定计划,7月25日下午,上师大支教扶贫考察队结束在竹塘乡乡政府座谈会之后,冒着蒙蒙细雨,来到深山,走访了竹塘乡大唐子村玉保寨,那里居住着拉祜族山民同胞。随同的有澜沧县县委和团委的领导以及竹塘乡的领导。

 

 

 

 云雾缭绕,宛如身临仙境/摄影:Lucy

 儿童/摄影:陶桃

 

远山连绵不绝,云雾缭绕飘渺,宛如身临仙境。

 

 

 

  隐没在深山中的拉祜寨子/摄影:特约记者

     

 

在绿色怀抱中,考察者将要走向的山民生活会是怎样的呢?对此考察者充满好奇。一路青山叠绿,细雨飘摇,考察者踩着泥泞的山间小路,走向隐没在深山中的拉祜寨子,探视山民。

鸡犬之声相闻,鲜花掩映之下的是世外桃源?迎接考察者的是想像之外的风景。

 

 

 

“餐厅”,惟有新摘下的佛手瓜鲜绿/摄影:陶桃

 “神坛”,用来祭祀祖先/摄影:陶桃

      

 

初来乍到,这里的贫困深深地震撼了每一位考察者。没有窗户的屋子,一片漆黑,进去后半天才能适应黑暗中的微弱光线,谈不上什么生活设施,谈不上什么饮食,面对此情此景,考察者们几乎无法想像山民的生活。

这是“餐厅”。一家人的饭食。惟有新摘下的佛手瓜鲜绿着。

这是“厨房”。这是“卧室”。这是面对门的“神坛”。每户拉祜山民都有这种神坛,用来祭祀祖先。

 

 

 

 取暖的火塘/摄影:陶群

 生病的女孩/摄影:陶桃

      

 

一个生病的女孩睡在漆黑的墙角。她的床靠近火塘,可以取暖。这个位置一般让给家中的老人,以便取暖。

一位拉祜山民。考察者无法与之交流,他们不懂汉语,不会说普通话。

 

 

 

 

拉祜山民不会说普通话,考察者无法与之交流/摄影:陶桃 

  狗是他们生活中的伙伴/摄影:陶群

             

         守候在家门口的狗。每户拉祜山民至少养着一条狗,狗是他们生活中的伙伴。考察者们试图想象这些孩子每天的生活。

 

 

 

 陆建非副校长与大唐村村长/摄影:陶桃 

 为考察者驱赶狗的寨民/摄影:特约记者

 

图中的女孩现任大唐子村村长,她说她本人就出自这样的寨子,若不是有支持她读书的父母,她肯定不能念到中专毕业。毕业后,她回到了寨子,担任村长。

考察者询问她,这几年来寨子里有何变化?她说:什么变化都没有。该死的死了,该活的仍旧那样活着。

另外考察者得知,她已经参加了今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

 

 

 

 竹塘乡的干部/摄影:陶桃

      

                                                                                               

愿支援者们的努力能为这些孩子走出黑屋子增添一丝光明和力量。

 

 

 墙上标语:住院生孩子,母子平安,全家幸福,哈哈!/摄影:特约记者

  

离开寨子的时候,不用举目远眺,眼前的风光依旧那么美丽,青翠欲滴。山里的竹子正在顶出鲜嫩的竹笋,城里高价出售的各类菌子在此时的云南雨季中,源源不断地在树林里冒出。这里的人们住在富饶的土地上,却令人困惑地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考察者们被告知,刚才见到的大唐子村的寨子还算是普通贫困级别,还有些寨子至今都未通电。那里山路险峻,正值雨季,因此考察者们根本无法深入到那里去走访。

短暂的考察,只是浮光掠影。手举高级数码相机在这个据说一户人家一周消费不足2元人民币的地方寻找镜头,显得非常荒诞。那些屋子里真的非常黑,这个你从照片上看不出来,为了让人们看清里面的情形,相机必须打开闪光灯才行。事实上,我们常常需要看到照片以外的东西。

上师大志愿者此次的考察目的,是想留下这些影像,期待唤起人们对那种生活的关注,然后谋求社会的共同进步。(本网站记者 陶群)

 

        

 愿支援者们的努力能为这些孩子走出黑屋子增添一丝光明和力量/摄影:陶桃

……………………………………………………

【相关链接】

      交流与对话:澜沧县竹塘乡考察座谈会

     为了孩子,为了未来(上)

     陆建非副校长在云南澜沧县作教学专题讲座

     情牵山区 扶贫帮困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07-09-17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