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7-8日,全国高等院校陶行知研究所(中心)第一次联席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隆重举行。
来自华中师范大学、浙江丽水学院、山西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太原师范学院、西南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南京晓庄师范学院、安徽省教科所等9单位的陶行知研究所(中心)的方玉芬、梁宇光、王成玉、金林祥、屠棠、林银光、吴雁、张志刚、徐仲林、髙岩、檀庆双、徐志辉、徐明聪等13名代表出席会议。
7日上午9时,联席会议在上海师范大学外宾楼101会议室举行了简短的开幕式。上海师范大学校长、陶行知研究中心主任李进,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蒋威宜,副校长、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陶行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建非;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常务副会长、陶行知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侨联副主席张癸,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季国强,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研究员孙秀娣,上海市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萧斌如,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常务副馆长、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副秘书长陆黎明及上海师范大学有关学院领导和陶行知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共五十多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由陆建非同志主持。
李进同志首先致欢迎词,代表上海师范大学向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陶行知研究机构的领导和专家表示热烈欢迎。李校长说,召开全国高等院校陶行知研究机构的联席会议,这是第一次,这就使我们的这次会议具有历史意义。上海师范大学之所以发起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是希望通过研讨、协商,能够整合各高等院校陶行知研究机构的力量,梳理出一个交流合作的框架,共建一个能够共享研究成果的平台,合力提升高校陶行知研究的水平。李校长深有感触地说,无数事实证明,思想新则学校新,思想富则学校富。根据上海师范大学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正是这样一座可以更新和丰富我们办学思想的宝库。李校长表示,上海师范大学将为这次会议提供尽可能周到的服务,希望各位代表在沪期间心情愉快,预祝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接着开始交流研讨活动。上海师范大学团委书记孙勇作了题为《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的交流发言。他的发言热情洋溢,同步播映的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孙勇在回顾探索历程时深情地说:“我们从多年来的实践中,深感陶行知先生关于教育必须同变化着的生活密切联系、教育必须十分重视社会实践、教育必须特别注重教学做合一这些观点,对于做好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他介绍说,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上海师范大学就坚持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在大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以学陶师陶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活动,让大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才干、提升素质。接着孙勇从“贴近生活——文明修身,让大学生从身边的小事中接受教育”;“走向社会——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提升素质”;“服务农村——志愿者活动让大学生在奉献中健康成长”;“重在践行——‘学陶’系列活动从基本功开始培养明日教师”等四个方面,列举大量数据和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他们持之以恒借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探索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的具体做法、心得体会和成功经验。孙勇还系统介绍了如下的探索和感悟:为纪念陶行知诞辰115周年,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以“学习陶行知精神、弘扬陶行知精神、践行陶行知精神”为主题的“七个一”系列活动,并在开展系列学陶活动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组建理论型学习社团;将“学陶”活动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让“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追求真理做真人”、“公德和私德都不可欠缺”等陶行知名言深入大学生之心;将“学陶”活动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结合起来,围绕贯彻落实新时期团员标准,引导青年增强“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责任意识;将“学陶”活动与师范生教育结合起来,从狠抓师德建设和基本功开始,为培养明日教师打下扎实基础;紧扣学生思想实际,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陶行知先生的理想与学说构筑新一代师范大学生的精神支柱,促进他们在学习生活中自觉以伟大人民教育家的崇高品德为楷模,把自己锤炼成新时期人民教育事业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孙勇最后说,在总结以往“学陶”活动经验的同时,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的历久弥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一如既往地弘扬陶行知精神,结合我校师范院校的特点,秉承生活教育的宗旨,不断深化“学陶”活动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不断开发和创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亮点和新品牌。孙勇的交流发言给与会代表留下来深刻难忘的印象。
上海师范大学分管学生工作的蒋威宜副书记对孙勇的交流发言做了简明扼要的点评。她认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开拓了新时期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思路。“生活即教育”启示我们要紧密联系实现生活,使大学生不仅本身“过着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而且能够成为用前进的生活引导落后的生活、引领社会各阶层一起过前进的生活、受前进的教育的中坚力量;“社会即学校”启示我们,“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我们要“把社会当成学校,利用一切现有的物力”提高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全体人民的“道德和文化水平”。而“教学做合一”则提供了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有效方法,即让大学生从打扫宿舍、清扫校园等点滴小事做起,文明修身,自立自强,在兴办爱心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等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成长,增长才干,逐步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把社会主义的主流价值观于潜移默化之中内化成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蒋书记认为,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大学生德育工作新途径,是一项值得认真深入研究的课题,企盼高等院校的陶研专家对这个课题的研究能够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取得新进展。
最后张癸同志应邀讲话。他首先代表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会长、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荣华同志,对前来出席这次联席会议的领导、专家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张癸是从改革开放后为陶行知恢复名誉起就投身陶行知研究的资深专家,他根据亲身经历,盛赞上海师范大学是全国最早开展学陶师陶的高等学府之一,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上师大就在校园内开辟了优美的行知园,树立起高大的陶行知塑像。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上师大的历届党政领导都很重视在师生中开展弘扬陶行知崇高师德和学习、研究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的活动,陶行知的精神与学说成为上师大培养一批又一批新时期高素质人民教师的宝贵资源。上师大团委在一届又一届学生中持续开展的贴近生活、文明修身,走向社会、投身实践,服务农村、奉献爱心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陶师陶活动,已经成为上师大远近闻名的办学特色之一。张癸在谈及陶行知研究的现状时,认为在这方面存在着三个差距,一是国内的研究与国外相比不够深入、细致,对陶行知及其学说国外的评价也比国内高。例如我们的一些教育专家不顾国情、不问是否符合实际需要热衷于引进国外各种时髦教育理论,对植根于本土、对奠基人民教育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的陶行知教育思想不予重视,而参加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召开的学术会议的各国著名教授却一致认定陶行知是全世界20世纪对人类社会最有影响的十大教育家之一。二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重视上层同基层相比存在差距。现在中国教育界主流对陶行知教育思想好像不太认同,但全国各地许多学校却在扎扎实实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结合教育教学改革开展实践研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那么多教育家,没有任何一个教育家像陶行知那样为这么多的教师奉为学习楷模。三是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研究高等院校同中小学相比存在差距。当然高校中也有不少很重视陶行知研究工作,今天参加联席会议的高校就都很突出。华中师范大学先后出版过不少很有分量的陶研理论著作,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忻州师范学院借鉴陶行知教育思想,实施“411工程”,让学生到贫困落后地区的中学顶岗实习,正是高校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成功范例。但从总体上看,全国参与陶行知研究的中小学无论从数量和积极性看,都远远超过高等院校,这大概是大家都会承认的客观事实。张癸认为,针对这种状况,上师大这次发起召开全国高等院校陶研联席会议的意义就不言自明。据说这次联席会议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要通过相互学习,进一步在大学生、特别是在师范类大学生中有效开展学陶师陶活动,使陶行知的崇高师德能为大学生所熟悉,所敬仰,并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自觉仿效与弘扬;使陶行知对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指导意义的教育思想与实践,能为大学生所了解、所信仰,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自觉继承与发展。研讨这个问题,将使我们的会议更具现实针对性。张癸最后表示,希望并且相信,这次会议将对高校今后的陶行知研究工作起到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预祝这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日下午,与会代表通过交流发言增进了相互了解。徐志辉同志全面介绍了南京晓庄学院和陶行知研究所的工作,学报开辟陶行知研究专栏、建立陶行知研究学术沙龙、启动“陶行知研究重大招标项目”、提出多学科解读陶行知的工作思路、举办陶行知研究高层论坛、组建“陶行知教育思想实践团”、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等,成为晓庄陶行知研究的亮点。张志刚同志介绍了太原师院三校合并后统一思路、仍然高举学陶大旗的诸多举措,如继续编撰教材在学生中开设陶课,遵循教学做合一理论派学生去贫困地区学校顶岗实习,拨款建立陶行知研究所和陶行知纪念馆等,这些举措把太原师院学陶师陶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梁宇光同志除了介绍丽水师院开设陶课、宣传和普及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各项活动外,着重介绍了他们陶研工作的特点,即全面搜集陶行知研究资料。在上个世纪末同上海市图书馆联合编撰、出版了资料最全的《20世纪陶行知研究资料索引》后,丽水师院在搜集新世纪陶研资料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方成玉同志介绍了山西师大借鉴陶行知教育思,在让学生到贫困地区顶岗实习的同时把被顶岗的农村教师接来学校进修培训,他们认为这样做既有利于让学生通过做中学、做中教增长才干、体察民情,又有利于原有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山西师院还和省发改委联合开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并下设陶行知研究室,大大拓展了陶行知研究的空间。方玉芬同志介绍了华中师大改革开放后在陶行知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如编撰陶行知全集,连续出版影响重大的陶行知理论研究著作等,但她坦言,由于原有陶研专家或已高龄、或有重任,学校陶研工作近年来有所减弱,回去后要向领导汇报,力争下次联席会上向大家汇报新的进展。檀庆双同志介绍了忻州师院去年才成立的陶行知研究所正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介绍了他们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引起广泛反响的派学生到贫困地区中学顶岗实习一年的“411工程”的有关情况,并表示根据他们的实际今后陶研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宣传普及方面。徐仲林同志作为西南大学资深陶研专家,首先坦率地谈到他对上海学陶师陶的看法,他说自己曾多次到上海参加各种陶研活动,总的感觉是,上海的中小学学陶很有成绩,出了一些很有特色的先进典型,但是大学的学陶研陶并不怎样。这次来上师大出席联席会议,听了团委的介绍,感到上师大的学陶很有特点,很有成绩。他接着重点介绍了重庆成为直辖市后的陶研工作,先后召开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国际研讨会及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基础教育改革、乡村教育改革研讨会,合川陶行知纪念馆建成开馆,育才学院达到数万学生规模,这些都显示出重庆陶行知研究的蓬勃活力。徐明聪同志介绍省教育厅下属的陶行知研究室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主要是通过大量发展理事单位不断扩大《行知研究》杂志的影响,通过课题研究、举办培训班、设立实验学校等多种途径推动陶行知研究向纵深发展,还组织力量编辑多种陶行知研究的书刊。由于时间限制,上师大以书面发言的形式向大家介绍了陶行知研究中心今年的工作计划和三年的初步规划。与会者一致认为,这样的交流发言,起到了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的作用,为今后的联系会议开了一个好头。
8日上午,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并落实了几件具体工作。
第一,关于联席会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上师大发起召开这次会议很及时,很重要,很有意义,今后原则上应该每年召开一次,由与会单位轮流承办。经过讨论,大家一致同意会议名称简化为“全国高等院校陶研联席会议”。根据一些同志的建议,大家一致同意联席会议设立由参与单位分管陶研工作的院校领导组成的主席团,由上师大分管领导任主席团执行主席,由上师大陶行知研究中心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的秘书。今后视情况需要可增加若干副主席,执行主席、副主席和秘书可定期轮换。经协商,联席会议第二次会议初步定于明年适当时候在安徽黄山举行。
第二,关于陶行知教育思想国际论坛。与会代表对上师大将于今年11月召开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国际论坛开展讨论,认为论坛“邀请国内外陶行知研究专家,研讨陶行知精神及思想在促进人类社会通过普及教育和平民教育走向繁荣、和谐、辉煌中的现实意义,以扩大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与实践的国际影响,加强中外教育思想交流,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的立意很好,建议与会单位作为这次国际论坛的协办单位,通力合作,力争把这次论坛开好。
第三,关于开设陶行知著作选修课。大家建议,要认真总结已经开设过类似选修课的院校的经验,争取院校领导支持,尽快在各自院校开设陶行知著作选修课。为了提高该选修课的质量,决定由与会单位分工合作,编撰一本比较权威的《陶行知教育名著大学生读本》(暂名)。该读本主要选编对大学生、特别是对师范类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陶行知教育名著,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字数控制在20万字左右;通过对每篇陶行知名著撰写题解的方式,引领大学生认真阅读陶行知原著。经协商,决定各单位尽快推荐一名领导组成该读本编辑委员会;题解的撰写工作由各与会代表分工负责。会议委托上师大陶行知研究中心提出初选篇目,交各单位讨论定稿,然后以自报和协调方式确定各篇题解的撰写名单。大家希望该书能在11月正式出版。
第四,关于联合举行师范生技能评比。大家对上师大团委提出的联合举行“行知杯师范生技能评比”的建议很感兴趣,委托上师大团委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案,交各院校团委讨论,取得一致意见后联合举行。
大家一致认为,这次联席会议内容丰富,除抽空参观上师大生物标本陈列室、宋瓷名品展、学生社团和《行知行》网站外,8日下午,与会代表还前往上海市陶行知纪念馆和上海市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参观。会议于8日晚圆满结束。
全国高等院校陶研联席会议秘书处
2007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