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时代民歌手叶佳修上海师大说唱会 12月19日下午,“台湾时代民歌手叶佳修上海师范大学说唱会”在我校徐汇校区如期进行。 叶佳修是台湾校园民歌运动代表人物之一,曾经创作、演唱了许多广为流传的民歌作品。他的民歌不仅是台湾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吟唱明媚单纯的青春爱情,也抒发着经济起飞年代台湾年轻人对乡土与故国的眷恋。校园民歌成为台湾人在西方化氛围中寻求文化自觉的表征,用民歌手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要让我们中国人唱自己的歌”。这种清新明朗、乐观单纯的理想化情怀被海峡彼岸的年轻人所分享,叶佳修成为1980年代大陆校园文化中的流行偶像,凝聚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近年,他的《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等歌曲甚至被选入大陆地区中小学音乐课本。虽然歌者已过知天命之年,但歌者本人却一直秉持“歌,让我们的心同步,走青春Ave(nue)”的精神,不断保持和年轻人的交流,希望让校园民歌精神能够被不同年代的年轻人所继承。正是本着如此理念,在“台湾校园民歌运动三十周年之际”,叶佳修带着他的人生经验和校园民歌来到校园,为我校学子回想、介绍台湾校园民歌的过去,以及自己的创作与演唱经验。 说唱会由同为台湾校园民歌手的徐晓菁女士担任嘉宾主持。她与叶佳修是台湾东吴大学校友,因音乐而结识。在70年代中后期的台湾校园,到处是年轻人抱吉他的身影,在校园唱自己的歌曲。音乐让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抒发年轻的情怀。虽然徐晓菁女士后来负笈海外,此后从事电子资讯业工作,但是在说唱会主持中,徐晓菁深情怀念台湾校园民歌时代“用心去感知”的真诚演唱,其清澈、谦逊的语调同样透露着这样的真诚。这似乎成了台湾校园民歌手共同的特质,就像叶佳修在回顾自身创作演唱道路时,谈及其最广为流传的民歌《外婆的澎湖湾》,他说道“我只是一个平凡的乡下小孩,但是因为我的歌曲,几乎全体华人的外婆都搬到了澎湖湾。”歌曲之所以有如此的魔力与感染力,正是因为歌者的乐观与单纯,是用心去爱这个世界,是歌者自己所说的,“如果人生是一首歌,有悲也有喜,那么为这首歌定调的则是我们自己。” 叶佳修也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父亲期待的冲突。因为唱歌和足球,年轻人曾经懈怠过学业。但是父亲富于智慧与经验,告诉孩子除了热爱还需要智慧,因为等人老了,玩不动也走不都的时候,有一个脑子还能够让人思考,所以要趁年轻的时候把脑子装满。而父亲也并不禁止孩子唱歌,反而为孩子买了一柄珍贵的限量版吉他。正是因为有父亲的这份爱,叶佳修始终带着这柄珍贵的吉他去唱歌,在重要的场合,用父亲的爱激励自己。以至于唱歌的年轻人一直唱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舞台。叶佳修同样讲了爸爸和吉他的故事,康奈尔大学的校长深受感动,在这把吉他上面贴上了康奈尔大学的校徽——一头红色的大熊。于是,吉他的故事又多了一个新的情节。 叶佳修还讲到了他的恩师,在他选择未来道路的时候,他的老师提醒他,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记得“服务大众”的道理。承继着这样的精神,叶佳修为自己为别人写歌,为我们创造了丰富而精彩的音乐,让人们在这些动人清新的歌声中找到朋友找到家园。伴随着诚恳动人的讲述,叶佳修抱着爸爸送的吉他,穿插演唱了多首民歌。《赤足走在田埂上》、《家书》、《爸爸的草鞋》、《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秋意上心头》等等熟悉的旋律让歌者与听众亲切互动, “歌让我们的心同步,一起走青春的道路”,这也正是本次说唱会的主旨所在。。(以上由行知行网站记者 陶群报道,陶桃提供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