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史海钩沉
  

我国古代教育机构的称谓


      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

     
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

     
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

     
国学: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国学为天子或诸侯所设,包括太学和小学两种。太学、小学教学内容都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为主,小学尤以书、数为主。

     
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稷下学宫:战国时期齐国的高等学府,因设于都城临淄稷下而得名。当时的儒、法、墨、道、阴阳等各学派都汇集于此,他们兴学论战、评论时政和传授生徒,孟子和荀子等大师都曾来此讲学,是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重要园地。

      
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都是教授王公贵族子弟的最高学府,就学的生员皆称太学生、国子生。《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送东阳马生序》: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

       
国子监: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守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宋代著名的四大书院是:江西庐山的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和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明代无锡有东林书院,曾培养了杨涟、左光斗这样一批不畏阉党权势、正直刚硬廉洁的进步人士,他们被称为东林党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1-02-1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