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文教新闻
  

传统模式制造出'假话作文' 应提倡'天性'教育


新安晚报3月13日讯草丛一朵小红花在一夜之间枯萎了,一位女生见此情景,在自己的作文中忧伤地写道:“草丛中那朵鲜艳的小红花灭了”。老师看到这句话后严厉地批评了这名小女生,说“花怎么能讲‘灭’呢,应该用‘凋谢’来形容。

  昨天下午,做客合肥一中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毛继东对此进行点评时说,女孩从感知和情感上认为小红花就像一簇火焰、一支蜡烛,说“灭”应该是出于自身感觉的,而老师说只能用“凋谢”来形容则过于主观,抹杀了学生的自我感知意识。毛继东认为这样作文教学方法,在全国中小学非常普遍,而其结果往往使学生写作文没有了自己的感知,甚至在作文中就会自然而然地说假话。

  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写“假话作文”,在毛继东看来是由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感觉能力、认知思维和情感造成的。“我们的孩子在没有见过花的时候,就先学会了‘繁花似锦’;在没有见过鸡的时候,就先学会了‘呆若木鸡’……有了这样词语的积累,再去让孩子们拓展思维,无异于给他们设计了一个框子。”毛继东说。

  针对传统作文教学中单一字、词、句教育、语言教学和主题教学模式,毛继东教授主张用符合学生天性的方式教孩子写作文,并让孩子们学会运用各种器官,自由自在地去感受,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辅之以思维能力训练,在进行主题思想教学的同时辅之以情感能力训练。(于强、殷平)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7-06-18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