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教苑肖像
  

山村教师杜广云为修校舍累瘫 妻背夫教书17年


 

    他,杜广云,河南省南召县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17年前,他为修理校舍落下了半身不遂。17年来,他以残疾之躯屹立在三尺讲台,只为山里孩子们求知的目光;她,李正洁,杜广云的妻子,是她用坚实的脊梁背起他,日复一日行走在从家到学校3公里的山路上。17年,她背起丈夫,也背起了偏僻乡村几代人读书的希望。

    A

    修校舍,丈夫累偏瘫,心想:教书恐怕是个遥远的梦想了。妻子说:“你放心,我背也要把你背到讲台上。”

    杜广云任教的留山镇大沟村小学,位于伏牛山脉的最深处。

    从南召县城坐车向东30多里,再步行10多里的山路,就到了这所只有9间校舍的山村小学。作为中国基层最小的教育单元,大沟村小学承载了大沟村遍布附近几十里沟沟岭岭500多户人家的希望。

    1981年,19岁的杜广云高中毕业,当起了大沟村小学的民办教师。此后的十年里,他拿着每月6.5元的民办教师工资,乐呵呵地当着孩子王。

    灾难降临在1990年。那年夏天,一场暴雨淋塌了学校的土坯房教室。暑假里,村里集资盖新教室,杜广云兴奋得跑前跑后,冒雨搬砖拉石头,全身都湿透了。突然,他“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两眼翻白,不省人事。雨水和劳累击垮了年轻的杜广云,他的身体严重感染,病倒了。

    病情好转后,杜广云发现自己站不起来了,左半边身子不能动。“不如死了算了。”时隔多年,杜广云依然清晰地回忆起当时遭遇横祸的绝望。他担心,教书恐怕只能是个遥远的梦想了。

    妻子李正洁看出了他的心思,走过来安慰他,“你放心吧,你不能走,我就是背也要把你背到讲台上去。”

    丈夫离不开他的岗位和那些娃,娃们也离不了他,要是不让他去教学,耽误了娃们的前途,他这辈子也就废了。抱着这种朴素的情感,这位不识一个大字的农妇从此背起教人识字的丈夫,从家到学校,每天6公里。17年,算下来,赶得上长征的路程了。

    B

    17年来,她背着丈夫摔了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但她却摔出了技巧,只要一摔跤,她总能尽量摔到底下,用自己结实的身体替丈夫垫住硌人的山石。

    从1990年9月1日开始,夫妇俩每天的生活都是这样度过的:大清早,李正洁起来做好饭,叫醒一家四口人,吃过饭,背起丈夫上路。一路上摸爬滚打赶到学校,妻子把丈夫安置好,再向几个大一点的学生叮嘱几句,又得抓紧时间赶回去,家里两亩多地还在等着她。

    自从背起丈夫教学起,李正洁最怕的是两个季节,夏天和冬天。

    杜广云家住在学校西南的山沟里,从他家的三间瓦房到学校,虽然只有3公里,却没有“路”。除了羊肠小道,就是横亘的乱石、树枝和小河流,晴天走还磕磕绊绊,到了夏天,山洪涨起来,平时温柔的留山河简直变成了可怕的拦路虎。

    有一年夏天,刚下过暴雨,李正洁像往常一样背着丈夫走出家门。还没走出1公里,夫妇俩就摔得跟泥猴似的。过留山河时,浑浊的河水已经淹没了“踏脚石”。李正洁小心翼翼地用脚打探着,不料,脚下一滑,她跪倒在水里,背上的杜广云也被摔出老远。

    湍急的河水很快把两人冲出几十米远,幸好,被下游横七竖八的树枝卡住。直到半个小时后,不放心的杜广云的父亲赶来寻找,才把儿子和儿媳从水里捞出来。

    这么多年背下来,到底摔了多少次,李正洁已经记不清了。刚开始,有时是他摔在底下,有时是她摔在底下。后来,李正洁摔出技巧了,只要一摔跤,她总能尽量摔到底下,用自己结实的身体替丈夫垫住硌人的山石。


每天,妻子背着丈夫涉过这条留山河。郭炳德 摄 来源:中国教育报

    C

    为了让她离开他,他像变了个人似的故意挑衅。她把他带到民政所去离婚,民政所的人笑着把他们劝回去了。风波平息后,她说:“就算你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也会背着你到老。”

    李正洁日夜操劳,杜广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最艰难的时候,正洁一直咬牙坚持着,我却差点打退堂鼓……”

    1993年前后,他暗暗打定主意:让妻子离开他,不再跟他“活受罪”。为了达到“目的”,一向心疼妻子的杜广云像变了个人似的,挑这挑那,故意挑衅跟李正洁吵架,开口骂她。不明就里的李正洁觉得委屈极了,一次两人大吵之后,真的闹起了离婚。

    去离婚那天,李正洁把丈夫抱上自行车,小心地推着去了留山镇民政所。民政所的工作人员认识这对相濡以沫的夫妇,一看两人的样子便乐了:“没见过女的把男的抱到民政所离婚的,我看你们还是回去吧。”

    离婚风波平息后,李正洁只跟丈夫说了一句话:“就算你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我也会背着你到老。”

    D

    镇里常会分来新老师,每个新老师待上一阵子,长的一个学期,短的一个星期,都走了。铁打的大沟村小学,岿然不动的兵,只有杜广云一个。

    多少年来,杜广云天天盼着能来年轻的老师——他不是怕一个人吃苦,而是希望“有个帮手,人家知识新,娃们也喜欢”。

    从杜广云残疾后,镇里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几乎隔一两年就会分来一位新老师。每次人一来,杜广云和李正洁嘴上不说,心里却欢天喜地,变着法想留下人家。

    两口子把教室修好,以免晚上睡在教室桌上的新老师淋着;从山上割来草,用泥巴在一角围起锅台,好让新老师做饭。条件确实艰苦,但这已经是山村小学能提供的最好条件了。

    可惜,每个新老师待上一阵子,长的一个学期,短的一个星期,都走了。铁打的大沟村小学,岿然不动的兵,只有杜广云一个。

    这一切,懂事的山里娃看在眼里,他们打心眼里感激杜老师和师母。从杜老师第一次拄着拐棍站在讲台上起,照顾老师的生活,成了学生们的默契行动。最初几年,杜广云身体刚恢复,连大小便都需要有人照应,学生们自发轮流帮老师解裤带、上厕所。

    一年四季,一幕幕动人的师生情在大山里上演着:孩子们帮老师干农活,还悄悄送给老师新鲜的山野果。

  E

    17年风雨不移,他从未耽误一堂课。世代没走出过大山的大沟村村民的后代,上了中学、大学,有一个还成长为中直机关国家公务员。

    学校条件非常简陋,但杜广云夫妇却让孩子们享受好的教育:老师身体不方便,师母带孩子们春游、做运动;没有音乐器材,杜广云用嗓子给孩子们伴奏;没有医护室,李正洁上山挖药草,夏天给孩子们煮凉茶,冬天煮沸药水预防感冒;没有国旗杆,杜广云每周一就带着孩子们唱国歌,想象着升旗。

    杜广云骄傲的是,在妻子的帮助下,17年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他没耽误过娃们一节课。

    据留山镇中心学校冀校长提供的数据:今年4月,国家“普九”验收,大沟村小学毕业率100%。去年高考,4个曾被杜广云教过的孩子考上了大学,今年又有4个学生考上了专科学校。

    此前,世代没走出过大山的大沟村村民的后代,因为他的培养,上了中学,上了大学,其中,有一个还成长为中直机关国家公务员。 如今,逢年过节,学生们专程赶回山里看望老师和师母,这成为两口子最高兴的事。

  F

    夫妇俩最大的愿望是:能够留住新老师。另外,学校添一根国旗杆,也像电视里那样,每周一也唱着国歌升国旗。

    去年夏天,南召县政府修通了留山镇到大沟村的村村通公路。镇里为了方便杜广云教书,让夫妇俩搬到了学校里的三间瓦房里。

    虽然一下雨,屋里还得拿塑料布接着,但总算有了个新家。李正洁不必再像以前那样,背着丈夫去教学了。17年,这让她脸上写满了笑容。

    一大早,李正洁起床张罗早饭,叫醒两个熟睡的孩子起来,7岁的周华双麻利地帮师娘盛饭,6岁的小李乐赖着不肯起床,冲李正洁撒娇:娘,你给俺做的啥好吃的?

    周华双和李乐都是大沟村的孩子,是全校44名孩子中,家住的最远的。杜广云和李正洁心疼孩子太小,跑几十里山路不安全,李正洁主动提出让两个孩子和自己住在一起,由她照顾他们的食宿。

    晚上睡觉时,小华双经常主动跑到李正洁床上给师娘捶腰,说是不能让师娘太累。娃们的点滴回报,让李正洁抹起了眼泪。

    现在,夫妇俩最大的愿望是:学校能再多建几间校舍,好留住新来的老师。另外,杜广云还想再给学校添一根国旗杆,也像电视里那样,每周一也唱着国歌升国旗。(张婷)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08-01-1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