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后毕业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学院、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师承世界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受聘于冰岛音乐学院、英国修伏特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吉他。并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讲学。曾先后应欧洲、亚洲、美国委约创作音乐剧、协奏曲、室内乐。创作的音乐剧《AfterSorrow》赢得全美作曲家联盟大奖。
当选第二十五届国际电脑音乐节ICMC主席,国际电脑音乐协会副主席,被北京2008年奥申委聘为特约作曲家,联合国“2002全球环境促进大会”GEF特约作曲家。约瑟夫2005年被美国时代华纳邀请出任《财富全球论坛》艺术总监、特约作曲家,中国国家航天局艺术总监,中国航天文化传播委员会执行主席。
约瑟夫•冯的书房完全由作曲家自己设计。颜色采用了“结合日出和日落中最温暖的黄色”。放电脑的书桌,桌腿都是原木。天花板用木头错综搭建起人字形的屋梁。
设计书架时,约瑟夫•冯参考了“自然、简约,注重品质”的北欧风格。书架铺满一面墙,每一个格子都是大大的方框,约瑟夫意在“可以没完没了地放书”。有些方框上装了抽屉,约瑟夫设计它们全都没有把手,因此一体全是松木,没有金属。抽屉上凹下去的地方,设计得刚好可以放得下三只手指,能舒适地拉开抽屉。主人说,木头有一种味道,他很喜欢。据说闻着这种充满大自然的味道入眠,从不会头疼。
从前跟约瑟夫•冯常有合作(给约瑟夫的音乐编演现代舞)的舞蹈家杨丽萍,服装设计师马艳丽,歌唱家彭丽媛,各国驻京大使。吉他大师约翰•威廉斯去过他在香港的书房。
《自然界的资本主义》一本关于大自然与环保的书。
《建筑的视觉辞典》一本关于建筑结构、理念的书。
《21世纪的有机种植》一本关于植物种植的书。
开放书房,主打“趣味性”
约瑟夫•冯有两个书房,一个对外开放,一个私密,只有其“奥地利首位华人女主播”太太能分享。对外的这个,用约瑟夫的话来说,多放“趣味性”的书:《建筑的视觉辞典》、《21世纪的有机种植》、《自然界的资本主义———下一场工业革命》等等,还有关于舞蹈、饭店设计、SPA、旅游的杂志。约瑟夫酷爱的物理书也少不了摆一本“趣味性”的:霍金的《时间简史》(1988年的英国平装版本)理所当然“金榜题名”。约瑟夫抖一下已被翻得很旧的书,称一直很同意霍金的这个观点:人需要“打散”到宇宙其他空间上去,因为“从现在的情势看,人类过不了一千年,生物工程小实验室发生意外与恐怖分子利用其制造污染几率太高了”。
少时看书为缺什么补什么
约瑟夫的阅读习惯源自在英国和冰岛度过的青少年时代。整个首都仅十万人左右的冰岛,到哪儿都只需要十分钟,随处都面向大自然。冬天很长,“人都很恋家”,约瑟夫说。在室内的时间很多,看书自然就多。约瑟夫一直怀揣一个“阴阳论”:自己已经懂得的,便不再去看;而尽量去补充自己认识比较少的知识。于是搞作曲的约瑟夫,艺术的,感情类、作曲的书一律不看,技术性为重的电脑音乐论文合集除外。当年在英国皇家学院,约瑟夫一边在约翰•威廉姆斯麾下练吉他,一边闲暇时就去啃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讲宇宙、谈大自然”的书。这些书中,作者用个人的见识写对自然、造物者的理解,内容一般深入浅出。约瑟夫•冯爱听巴赫的理由,是因为其音乐是“理性和感性的合体”;他相信艺术和技术的东西放在一起就比较完美,人生才比较平衡。物理书对约瑟夫之所以有启发,在于他认为“所有的故事都从能量开始。没有太阳给我们的宇宙能量,我们也不会存在。”他深信音乐是能量分配的一种。
从物理和哲学书中得到的启发
物理和哲学的书给予约瑟夫•冯多方向的启发。“音乐就是物理,因为声音就是物理的。”约瑟夫目前从事最多的是电脑音乐。这门音乐创作,一定要懂得声音的物理,电脑的编程,当然还有对音乐的深入认知。在此基础上,更需要作曲家的幻想力、结构构思和情感。在哲学方面,约瑟夫并非深入去研究,但有些能去体验。当老子和《易经》遇上电脑音乐时,会是这样的场景:比方说机遇(chance)音乐。类似“我在说话,你在听,你听完我回答,你提问,身边第三个人在听我们说法,也做出反应。”放到音乐中,便是A见到B,就会得到C.A、B、C加起来会得到D,D再碰到E会怎样,D返回碰到A又会怎样。“每一个动力都有一个反力”。还有一种“比较玄”的音乐创作方法:作曲家伸开手,在空气中移动手掌,音乐跟着他走。根据“结构性的能量分配”,约瑟夫就能描述出一首曲目:音乐节奏有时很紧凑,像刮风,有时很放松。就像色彩:白天阳光很强烈,充满温和的力;晚上只有月光,很清冷。而斜阳时分,慢慢淡化,人心会感到很珍惜。“最后的温暖过完,寒冷就快来了。这是过渡。反映在音乐里,有时雄壮,有时很凄凉,有时在过渡。”这是音乐创作中的约瑟夫对生活、能量之认识的折射。
读地图,寻找自己的迁徙地
年轻时,约瑟夫•冯喜欢看地图。从他读到的书中得到的信息,他能看到哪个国家是未来的亮点,便会循着地图迁徙到哪个国家去。中国是他第七个选择定居的国家。觉得“人生经验不少,不需要太多去弥补”,约瑟夫始终偏爱阅读大自然。再偏门点的,他也读关于园艺种植的书。读到了“怎样用大自然的方法有机地种植”,他与太太便在院子里尝试着种些有机蔬菜。迁徙到了北京,约瑟夫还有很多书留在冰岛和英国。每离开一个地方,他都只背着吉他、部分书和行李出发。书有些寄放在朋友家里,有些彻底丢弃。约瑟夫觉得,能够学会放弃很重要。“不要让物品困扰你。”因为最终要“走”的时候,还是什么都没有。因此他喜欢从一个国家到另一个全新的国家,没有朋友,不懂当地语言。“我喜欢了解未知”,约瑟夫称,他更倾向于体验全新,开拓未来。
自从来到北京,大量的时间都耗在交通上,书房主人真正能坐下来读书的时间比以前少了很多。约瑟夫•冯的书架上,还透露了主人令阅读时光显得拥挤的各种缘由。除了书,架上混杂着巴赫的协奏曲,电脑音乐CD,上世纪90年代“试机”用的发烧碟《东游记》不等。还有两张主人与世界吉他大师约翰•威廉姆斯踏青时的留影。约瑟夫•冯自称从小以“阴阳论”自律,少接触文化人,多与之交游的,都摆到书架上了———一览过去,主人身旁,不是站着奥地利总统,便是西班牙王子公主。各国驻京大使是约瑟夫500平米家中烛光晚餐的常客。大使们带来关于冰岛、北极光的书,尽管主人自称“很少念旧”,他却会向来客郑重出示这些留有自己成长光阴的冰岛图页:“你看,这是火山,这是北极光,染得到处奇光异影……”(来源:艺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