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完全隶属于封建政治,近代以来这种格局依然维系下来。特别是军阀政府把经费都用于打仗,使教育经费极其短缺。当时各政党的政客又都是为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经营,从私利出发去干预教育。帝国主义在华办的学校则由基督教会控制,侵害中国的教育权。在这样的局势下,教育很难办好。教育独立论的主张,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
1922年3月,蔡元培发表《教育独立议》,提出教育一是要独立于政党,二是要独立于宗教,应当完全交给教育家去办,保有独立的地位。他认为教育以人为本,而政党以事业为本;教育求远效,而政党求近功,二者在方向上就有矛盾。再加上执政党的更换以及党内政策的变换不定,教育不得不跟着变来变去,是无法办出成效的,所以教育应摆脱政党的控制。教育讲究尊重个性,而宗教总是要人盲从;教育追求前进,而宗教趋于保守,尤其是教会学校借办学诱使青年信奉基督教,更是害人不浅,所以教育要摆脱宗教的影响。
教育独立应该包括:第一,经费独立,要求政府划出某项固定收入,专作教育经费,不能移用。第二,行政独立,专管教育的机构不能附属于政府部门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变动。第三,思想独立,不必依从某种信仰或观念。第四,内容独立,能自由编辑、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书。第五,以传教为主的人,不得参与教育事业。
蔡元培提出教育独立的思想,主张教育脱离政党、教会而独立,要求把教育交给教育家办理,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派要求摆脱军阀政府对教育的控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文化侵略,在中国独立、自由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愿望。
来源:《中国教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