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让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吃透理论

“通过对马安村的实地考察,我深刻认识到精准扶贫是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大三学生刘霏思在谈到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心得体会时说,“和社会实践结合、和专业结合、和大学生自身的需求结合,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的意义。”

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必须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北京联合大学党委书记韩宪洲说,思政课入脑入心,关键在融,不仅要融入专业教学,还要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在实践中吸取新时代养分,并固化到学生每一天的生活行动中去。

融入专业教学

对于北京联合大学这样一所“城市型、应用型”大学,如何结合学生实际,让思政课教学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2017年以来,在前期“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的基础上,该校积极探索实施“因专业施教”。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中,授课教师刘晓云为了引导学生专业所学与课程相融通,以“回望百年中国”为题,让学生们选择百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等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来探寻百年来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变化、原因及意义,并开展课堂讨论。

“我们把学生按专业划分为文史类、理工类、艺术类、特教类、高职类五大类别,并结合学分制教学和模块式教学管理,针对不同专业特点,细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构建相应的教学模式。”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仲计水说,“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个体差异。”

学校结合各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点,优化落实“因专业施教”方案,以专业教育中的隐性德育、社团活动、社会观察等为切入点,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因专业施教’”的专题、案例、讨论、体验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方法改革。

目前,北京联合大学思政课学生的出勤率、抬头率、参与率、点赞率均有大幅提高。在学校最新一期关于“你对学校开设的思政课的效果”方面的问卷调查中,学生满意度从2015年的90.1%上升至2018年的97%

融入个性需求

思政课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导,北京联合大学鼓励思政课教师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紧紧抓住“培养人”这一牛鼻子,在“教”上下功夫,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与亲和力。

“在对残障学生的教学中,他们最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尊重和平等相待,而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尊重会让他们信心倍增,对学习也会有更大的兴趣。”思政课教师林绍玲说。她记得住全班所有学生的姓名,这个小小的细节让学生感受到了尊重和关爱。而对于没有盲文教材的视障学生,林绍玲会把教材的电子版给学生,便于他们通过读屏软件了解教学内容。

“教学能够联系实际,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便于学生理解知识体系。”林绍玲说。

“艺术学院学生的特点是形象思维比较好,针对他们的思维特征和行为方式,我在讲授政治经济学部分时,限于内容多、课时少,采用了‘卡片法’,这是解决众多概念学习的一个好方法。”思政课授课教师罗慧说。课上,罗慧还经常会选取学生喜爱的艺术家的故事、名言,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总是兴趣盎然。

融入生活实际

北京联合大学在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过程中,着力将本地化、本校化教育资源融入思政课。“用本地、本校的事例教育学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关注、引发他们的共鸣,从而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刘福军说。

思政课上,北京的红色教育资源、京味文化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北京的实践以及校史等教育内容都成了鲜活教材。

前不久,一部北京联合大学师生原创的京味话剧《护国胡同》成功上演。全剧围绕护国胡同是否拆迁的主线,展现了拥护拆迁与反对拆迁的强烈戏剧冲突。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贯穿剧中的京韵大鼓、泡茶遛鸟等京味元素中,透出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立德树人是大学的根本任务,思政课是为学生强本铸魂的关键课程,思政课的质量是大学教学质量的一块‘试金石’。学校将以培养‘术德兼修、手脑并用、知行合一’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巩固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守好社会主义大学的这条生命线。”韩宪洲说。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5-06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