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学术交流
  

于漪:劳动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基

核心观点:

劳动是创造世界的,劳动也是创造人的。在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点也不逊色。劳动是创造我们美丽人生的!

对于劳动应该是全面的认识,不能只是看到知识方面,还要看到脑力劳动要和体力劳动结合。

所有的教育既要持之以恒又要横向贯通。

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因为我们是在给未来国民素质打基础。一定要思考,要思考好,是打基础。

教育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要融合发展、要综合发展。

  

劳动不仅是个习惯,它其实蕴含的是一种精神。劳动是创造世界的,劳动也是创造人的。在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一点也不逊色。劳动是创造我们美丽人生的!

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创造了人间奇迹!我们国家的GDP2018年我们的全国经济总量是相当于1978年的36倍。这个经济总量,大家想一想,这是世界奇迹,人类的奇迹,谁创造的?是我们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来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说:“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当然,也包括我们教育,我们基础教育量是世界上最大的,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培养我们的孩子。所以劳动的价值在新时代是一点也没有逊色。我们的孩子要创造美好的人生,劳动是不能缺失的。我们党一直在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确实要“五育”并举,有的时候由于我们认识上的一些不足,我们知道:人在当今没有文化、没有知识是不能生存的,所有的知识都是劳动创造的。劳动创造一切!但是我们往往就会在知识的这个方面考虑的比较多,而忘记了劳动还有体力的。除了脑力劳动,它还有体力劳动。而在新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这样发展,因此它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要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们不能够培养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劳动教育,从恩格斯讲起,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都在讲劳动的重要,因为:你没有劳动,你就没有财富呀!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呀!

但我们中国人还特别不能忘掉的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里,勤劳是非常了不起的。

毛泽东主席说:中华民族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正因为我们的刻苦耐劳,因此,我们的国家才有这么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四十年,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改变了我们党的面貌,这是了不起的!因此我们对劳动应该是全面的认识,不能只是看到知识方面,还要看到脑力劳动要和体力劳动结合。

一是所有的教育要持之以恒。二十年初心不变,因此这个时间本身就是一个考验,整个的时间经历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育不是立竿见影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后,来告诉我们这个成品是怎样的。这个时间非常清楚,而且这个时间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应该是怎么安排的。

二是学校横向贯通地非常好。学校要和家庭,要和社会紧密结合在一起。我有的时候说:教育是全社会的事情,绝对不只是学校的事情,教育要“育人”办得好,一定要把家庭教育的能量发挥出来,要把社会教育的能量发挥起来,大家聚成合力,这样呢,就能够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好。

三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我一直认为小学是非常重要的。打个比喻来说:就是一棵树,参天大树归根到底,就是小学的根子扎得深不深。小学的根子,就是一棵树的根,它扎得深、扎得牢,因此它的树干就粗壮。中学阶段就是树干,基础教育,树干、树根扎得正了、粗壮了,我们就能够出人才,高等学校就会青枝绿叶,树冠它就是非常茂盛。所以我说基础教育是最最了不起的,是给人打基础的,它是陪伴人的终身的教育。因为我们学的是知识的核,原子核的核,是最不老化的。有些知识老化得很快,但是小学学的,字的形音义、四则运算……它不会老化的,它跟随人一辈子。因此,在这里把“五育”互相地交融起来、穿插起来,我说这是科学,也是艺术。我们的“五育”绝对不是一加一、加一,培养人是要实践性的、综合性的。因为在我们当今的社会,要强调我们人的全面发展。我们那个时候大学毕业,你学什么干什么。今天不是的,今天你学的和干的有的时候距离很大的。为什么?因为社会飞速地发展、飞速地转型,因此对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就特别高。

现在工业后社会,知识经济社会,什么叫知识经济型社会?知识就是生产力。谁获得了科技的先进,经济就发展了。因此知识本身就是生产力,所以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生产、知识的交换、知识的分配,它又重新布局了。如我们现在5G、机器人……因此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因为我们是在给未来国民素质打基础。一定要思考,要思考好,是打基础。

我对小学老师是非常尊敬的,我觉得真的是非常了不起,在人的基础阶段,给他打好了基础。三岁孩童映八十,小时候学的东西,完全不一样。像我这个年纪,九十岁了,前学后忘,这个脑子不行了。小学时候学得东西经久不忘,就好像手和脚在自己身上一样。

所以,我们要“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能够把它融合起来,综合性地发展,这是给孩子的极大的幸福。

    本文根据于漪老师在2019428日上午“进名校访名家学先进”中小学德育劳动教育(上海)高峰论坛活动上讲话录音整理, 该活动由中国人生科学学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上海市中小学德育研究协会、基础教育论坛杂志社等单位共同主办。

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19-05-0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