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高校改名就像雾里看花,一夜之间竟然冒出的全是“科技”、“工业”、“工程”、“理工”大学,这些校名大都叫得吓人,要么冠以“中国”,要么冠以某省名,要么东西南北中方向,就差没有叫“亚洲某大学”或者“世界某大学”,笔者以为,高校改名之风并不是什么好风,说的简单一点,好象那些嗲里嗲气的女人,故意
把猫要叫成咪,说的严重一点,就是为了虚荣,目的是为了招揽和欺骗考生。 高校改名按说无可厚非,成了一股风,就令人怀疑,好奇心驱使人们想了解它的根底,结果更加吃惊。有些是大家熟知的普通高校,有些是地级市的某个专科学校,甚至是过去的某一所中等学校,因为换了一个新装潢,便身价百倍。这实在有些自欺欺人,难道为了招揽考生非要改校名不可吗?大家可以看看全世界的大学哪有像我们这样改?日本早稻田大学名字并不多么响亮,而且是一所民办大学,但它是世界知名高校,问题是高校的知名度不是通过改名就有名了,而是要办出特色,办出高水平,要出成果。现在的一些高校几乎钻进钱眼儿里去了,总想趁着高校扩招捞一把,然后通过改名蒙人,这那是真心实意办教育,实在有欺骗之嫌。
高校改名那么顺当,也让人感到不严肃。如果在国外,恐怕也得通过议会之类批准吧,而咱们的高校这么大面积改名,只有一个审批手续就行了,这不禁让人要问:为什么一些高校要改名?为什么改名如此顺利?于是,让人想到近年来,一些中等学校升级专科、大专升学院、学院升大学的情况,据知情者说,升级院校所走的每一步,并不全是按正常学校规模、师资、质量进行评估,主要还是得找人,找人这里面的问题就不言而喻了。高校改名之所以不严肃,给人的感觉太随便了,就像这几年高校升格一样。
高等教育还得与世界接轨。纵观这几年出国留学热、争上香港地区大学热,我们的高等教育应该有所反思。我们的高校教育到底存在哪些问题?与世界高等教育有多大差别?为什么我们每年有众多的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中国的学生家长们对高等教育寄予了很高的厚望,为了孩子上大学,一些人花掉了一生的积蓄,即使最为贫穷的偏远农村,农民们也是希望自己的儿女通过上大学改变命运,从而脱离贫困。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投资太少了,高校也是被逼的,想一想,除了国家的投资,每个家庭的教育投资加起来还少吗?高校是需要名,但它更需要质量和信誉。
每年的高考填报志愿,真希望家长们擦亮眼睛,理想的高校不在于“名”,而在于名,不要让一些叫“咪”的高校眯了眼睛,还是把所报高校的底细了解一下。孩子们上大学是为了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学会自力,不是奔着那一个漂亮的校名。好的高校不改名,依然是好学校,清华、北大并没有冠以“中国某大学”,谁不向往呢?(来源:天山网 作者:尚崇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