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韩国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评价新制度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无论是保证教师质量、提高教师待遇,还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工作作出公正、有效的评价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是各国不断探索的课题。最近一段时间,韩国、澳大利亚、美国在教师评价制度方面作出了较大改革。本期我们追踪这些国家教师评价改革的最新动态,他们的经验、困惑和争议或许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教师评价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所启发。——编者


  韩国: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评价新制度

  看点:学生、家长、教师、校长均参与评价

  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韩国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可能丝毫也没有享受到假期应有的闲暇与轻松,而是奔忙于各位学生和同事家中“联络感情”。任教于首尔市江南区狎鸥中学初中二年级的数学教师李美姬更加郁闷,本来计划好的新婚蜜月旅行也全部泡汤。

  原来,按照韩国教育科学部今年3月颁布的《全国中小学教师评价制度》规定,韩国所有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在放假前接受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评价,新学期开学后还要进行同事间互相评价。随着新的教师评价制度正式执行,韩国中小学教师往日那种清闲舒适的美好时光恐怕都将成为回忆。

  多方评价让铁饭碗感到危机

  韩国中小学教师的国家公务员身份使得教师职业具有相当高的职业保障和社会地位,是不折不扣“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但是由于缺乏一个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导致部分中小学教师不能够积极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敷衍了事。

  韩国过去实行的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自上而下,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过于缺乏弹性,不分年级和学科”,“以学生考试成绩为主导”,这是韩国教师为其评价制度总结出的几大通病。

  韩国政府意识到,教师评价关系着学校教育的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等环节,因此有必要建立合适和公平的教师评价系统,提高人们对教师专业的信任感。从世界范围内的教师评价革新趋势来看,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和绩效管理制度并用的评价机制势在必行。韩国政府计划采用一种“多方评价”模式,让学校管理者、教师、学生和家长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进来,并且将教师评价结果与教师的薪资、晋升乃至职业资格的延续联系起来。

  然而,韩国的教师评价改革并非一帆风顺。2000年至2004年间,教师评价改革方案多次因为教师团体的强烈反对半途而废。2005年,韩国《中央日报》调查显示,高达77.4%的韩国人已经认识到建立新的教师评价体系的必要性,改革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根据教师团体及亚太经合组织对韩国教师评价体系的建议,韩国教育部门制定了一份名为《教师评价体系展望》的文件,涉及教师评价体系的特色、实施步骤及预期效果等内容。2006年,韩国教育部门确定了67所试点学校开展新的教师评价试验,2007年又将试点学校扩大到506所学校。

  2006年至2008年期间,韩国教育科学部每年都对教师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并通过听证会收集社会各方面意见,不断完善新的教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专门机构来帮助学校开展教师评价试验,调整、更新评价手册和各项描述性评价指标。

  2009年4月,韩国国会教科委法案审查小组通过《中小学教育法修正案》,在承诺“不把教师评价结果同工资和职务挂钩”的前提下,其中有关教师评价的内容最终得到认可。

  家长学生意见受到重视

  “主要调查学生对老师的满意程度和家长对学校的满意程度”,首尔市马埔区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姜明河在今年7月和所有韩国家长一起首次对孩子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价,按照规定,三年级以下学生的教师评价问卷由家长代填。“这关系到孩子的切身利益,期待新的教师评价制度能够发挥好的作用,”姜明河说。

  韩国此次教师评价的对象是全国所有小学、初中、高中及特殊学校的在职教师及教育管理人员。评价分为学生与家长满意度调查和教师相互评价。小学教师由同年级的3名教师进行评价,初中和高中教师则由相同学科的3名教师进行评价。正、副校长可以评价教师,也要接受其他教师的评价。

  各学校根据韩国教育科学部的总体指标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其问题具体而多样。对任课教师的评价包括从学习指导到生活指导等18个指标,每个指标包括2至5个问题,一份问卷通常包括70多个问题。首尔市江南区一所学校设计的问题包括,“是否积极研究新的授课方法并努力付诸实践”、“是否有明确具体的授课目标”、“是否通过有趣的提问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习积极性”、“是否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的表现”、“是否指导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等。选项分“非常优秀”、“优秀”、“一般”、“不足”、“非常不足”5个档次。教师给同事评分一般以平常的观察和听公开课的体会为依据。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小学阶段以对班主任的评价为主,初中和高中阶段不但评价班主任,还评价各任课教师。家长还要对子女所在学校的整体状况和正副校长的工作作出评价。

  在家长姜明河的印象中,问卷上的问题包括“老师详细告诉我们每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老师认真听我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师给我们布置的作业量适当,内容合适”、“老师对我的个人生活很关心”、“老师关心我是否和同学相处得好”,等等。学生自愿参加,不参加评价也不会受到处罚,但学校鼓励全体学生参加。

  对任课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其授课和对学生的指导,对正副校长的评价主要以其对学校的经营管理为主,对非任课教师(如负责保健、营养、图书、心理咨询等工作的教师)的评价则视其具体工作内容拟定。

  “10月之前要完成同事间相互评价,搞得我整个暑假都在和同事打电话联络感情,不然评价结果不好多丢人啊。”延熹洞小学教师崔万九不无担忧地说。事实上,各校仅在网上公布各项指标的平均得分,教师个人的评价结果只通报给本人。同时,教师评价的结果并不直接跟人事管理挂钩。作为激励,分数高的教师将享受“学习研究年”休假等奖励,分数低的教师则必须完成规定的函授学习、假期进修或长期集中学习。

  公正性和效力遭到质疑

  韩国的教师评价制度虽然在过去10年间经过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论证,获得法律认可,但是在全国范围的推广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存疑问。

  “最担心的是评价中存在同事恣意评价,学生和家长按教师人缘好坏等投票的可能性。”李美姬老师表达的正是韩国教师当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新评价体系的公正性、客观性备受质疑。李美姬认为:“教育是一项需长期倾注心血的工作,并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取得显著效果的,对这样的工作采取量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不是很科学。诸如‘上课是否热情’、‘整个上课过程是否流畅自然’等问题是很难衡量的,评价者的感受可能存在很大差异。”

  李美姬的担心不无道理。2008年试点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对教师和学校的满意度调查方面,学生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为63.1%,家长回答“满意”和“非常满意”的比例为59.5%,而在教师互评中回答“优秀”和“非常优秀”的比例高达92.6%,差距之大可见一斑。

  学生家长姜明河表示:“参与教师评价的确有利于家长了解学校教育情况,可是那么多科目的任课教师,家长怎么能做到一个个熟悉、了解并对他们的教育教学进行客观评价呢?更何况还要家长对子女所在学校的整体状况和正副校长的工作作出评价,感觉有作秀嫌疑。”

  既是小学教师又是一名14岁孩子家长的崔万九说:“作为学生家长,我们当然希望通过这样的评价制度来督促教师集中精力投入课堂教学。但是作为教师,我盼望安定平静的教学环境,也希望教师评价制度等监督机制更加科学合理。”

  在韩国现代起亚集团任职的学生家长李秉玺的观点也反映了部分家长的看法:“评价结果既不能约束教师行为,也不和他们的职称、晋升以及奖金挂钩,这样的评价结果有什么用?我只怕这样的政策又会流于形式。”

  出人意料的是,大多数校长显示出对新评价制度的热衷。韩国《中央日报》近期对首尔市108位高中校长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的校长表示愿意接受学生、家长和同事对他们业绩的评价,41%的校长认为同事应该在评价中担任主要角色,96%的校长认为评价“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

  目前,新的教师评价制度已经在韩国全面实施。随着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将显示其实际效用及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关注。

  (张雷生 作者系韩国延世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0-10-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