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近年来,成都师范学院坚持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提出的“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变革与创新”的要求,从培养信息时代未来好教师的角度出发,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将信息技术全面融入“师德养成、师能培育、师知传承”全过程,在理念和实践层面为地方师范院校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创新建设理念,建设智能育人环境
在应用需求驱动下,学校立足师范生培养实际,不断加大智慧教育教学条件建设,分层次、系统化建设满足信息时代未来教师培养需求的智能育人环境,主要包括:
学校建成有线无线一体化万兆校园网和资源中心,为建构的泛在学习空间奠定基础;将所有教室建成新型交互式多媒体教室,实现了“互动式、参与式”信息化教与学环境的全覆盖,改变了师生信息化教与学的行为;建成“成师·文轩智慧教育研究院”,有效推进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
此外,学校还下大气力,全面升级智慧教学示范区(示范区于2015年9月建成,2016年获批为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省级实验教学中心),示范区以锐捷网络智慧教室“简、易、融、合”设计思想为指导,采用锐捷网络首创的5C学习环境理念为主线,将学习空间、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了深度融合,建成了灵活转换型、自主交互型、协作探究型、极简互动型、课题研讨型等各类教学空间,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示范区成为教师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和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要基地。
加强教师培训,为提升信息素养赋能
智慧课堂变革,教师是关键。学校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科学制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规划和实施方案,为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赋能。建立了成都师范学院教师培训网校,重点开展以信息化教育教学理念提升和通识技能培训为主的全员培训。
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专项培训,有序提升学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先后开展了“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智慧课堂操作与应用”“混合式教学培训”“慕课教学与建设专题培训”“智慧教育种子教师培训”“智慧教学先锋团队教师培育(2019年)”等各类型培训15期,培训教师1536人次。
为了培育“名师名课”,学校通过组织“微课”“精彩一课”及“智慧课堂教研周”等展示活动来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作用。例如,2018年马涛教授《版面文化与设计鉴赏——教你学会版面设计》和雷萍副教授的《燃烧脂肪——流行健身舞蹈》两门课程获批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近日,“创新智慧教育 赋能课堂革命——2019年高校智慧课堂教学创新与应用示范研讨会”在成都师范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电子学会现代教育技术分会主办、成都师范学院承办、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研讨会围绕智慧教室建设、智慧教育变革、课堂教学创新等专题组织了5场专家报告、18场智慧教学工作坊和3个分论坛。成都师范学院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周鑫燚教授在题为“聚焦智慧课堂 赋能课堂革命”的主题报告中表示:“好的教育信息化产品,不仅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更是一堂好课的重要组成部分,能真正解决学校和老师的痛点,要有深度贴合教学法的功能和简化便捷的操作培训,才能满足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
在研讨会上,“智慧教学先锋团队”的马涛、唐瓷、夏珊、白玉培等12位先锋团队教师的工作坊赢得800多位参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提高教学能力,培育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学校对照“四有”好老师标准,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信息素养课程体系重构、智慧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信息化教学能力应用实践”等四个方面重构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了全面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践路径:
一是依据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结合中小学教师工作实际,注重信息化理念引领、加强信息技术技能训练,全面提高信息素养。
搭建师范生信息素养基础平台课程。为突破师范生信息素养单一课程培养模式,学校以完善信息素养理论、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导向,在本科低年级设置面向所有师范生的信息素养基础平台课程。
改造传统信息素养课程。从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现状及热点出发深度改造传统课程,同时结合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实际需求,增加“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实践”。
重构信息素养选修课程体系。围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五个维度(技术素养、计划与准备、组织与管理、诊断与评价、学习与发展),构建了“模块化、菜单式”拓展选修课程体系,丰富了师范生信息素养课程资源。
二是加强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课堂教学实践,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一方面通过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方式推进师范生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师范生浸润在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氛围中,提升开展教学的能力。
从2014年10月开始,唐瓷副教授推出了首门以“校园慕课”的形式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教你做微课”。共有来自18个专业的302名同学选修了该课程。在两个月的学习周期内,学生通过网络自主学习、在线小组研修、线下小组讨论、网络答疑、专题讲座、在线测试等模块的考核,约92.5%的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取得了学分。
在课后的问卷调查中97%的同学认为该课程收获较大且对“学习课程后能够根据教学需要,制作相应的微课”表示认同。
三是常态开展远距互动教学观摩和远距混合教研。通过远距互动教学系统,让师范生观摩中小学课堂教学现场,与一线教师开展对话与协作,将教师所需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与日常学习和训练有效融合,提高信息化背景下师范生自我研修与发展的能力。
四是多层次开展“在职”教学见习。通过智能微格教室,师范生开展教学模拟、指导教师全程督导,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实践同学校的“国培”“省培”有效融合。
五是开展信息素养测评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诊断,定期组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竞赛。学校对12个师范专业的1257名学生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诊断测评,形成了相应的分析报告。
不久前,在四川省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工作会上,校长陈宁教授向全省109所高校代表们介绍了学校的改革培养方案,重点是通过加入师范生信息素养模块,依托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开展了以“3+X”为主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师范生定期与名校名师开展网络远程课堂观摩互动,让师范生在校期间就掌握了信息化教学的理念、模式、策略和方法,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今年年初,四川省一项对教育实习和毕业生的调研发现,95%受访校长认为,和同类师范院校相比,成都师范学院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过硬,更能适应信息化教育教学要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