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历来重视劳动教育。从幼儿园开始,日本就狠抓孩子的劳动素养培育,把培育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与劳动态度作为重要的教育培养目标,通过课程开设与各种活动开展渗透劳动教育,构建起了一种融合、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
亲历体验:参与小学生“插秧挑战”
很多年前,笔者在日本上越教育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期间,接到当地一所市立小学的请柬,邀请留学生参加该校五年级学生的“插秧挑战”活动。“插秧挑战”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笔者,因为在国内从事中学教育工作10余年,还没有和学生一道参加插秧之类的农业劳动体验。
日本是科技先进、经济发达的国家,农业操作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为何城里的小学五年级学生要参加“插秧挑战”呢?
笔者带着莫大的好奇心欣然答应参加此次活动。活动当天的上午9点,由该校两位教师带队,我们3个“老外”和70多名五年级学生从学校出发,步行前往该校的定点农业劳动基地。
边走边说,20分钟之后,我们便到达插秧的田边。田边竖有“新井中央小学劳动基地”的木牌。在我们之前到达插秧田边的,是田地的主人渡边先生。首先由他向学生讲解插秧的要点,不时有学生向他问及插秧要领的事项,他都做了形象生动的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听起来有点稚嫩,却富于好奇心和想象力。
上午9点半插秧挑战正式开始。孩子们虽然是首次插秧,但手一点儿也不显得笨拙,经过课外指导老师渡边先生的边示范边讲解,学生们一下子就学到了一手插秧绝活,学生们提出要和我们3位“老外”和他们的带队老师进行插秧比赛。他们之间也摆弄出了几个插秧擂台赛场,正值比赛激烈之时,该校的校长赶来加入了他们插秧比赛的行列。我边插秧边向校长打听此次活动的初衷,校长介绍说,他们学校每届五年级的学生都要到这里参加插秧、田间管理、收获这一全程活动。学生们在这里亲手播种、培育和收获,享受劳动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在实践中长知识,在劳动中学本领。
上午11点左右,插秧活动结束,最后由田主作总结,并宣布了此次挑战活动获胜者的名单。返校途中我有意识地向学生们问起参加此次活动的感受,他们大都告诉我,虽然活较脏较累,但其乐无穷,学到了在校园和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真正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当我们返回校园时,看到二年级的学生正和家长们在校园内植树。
提升高度:以立法统领劳动教育
自二战以后,日本把培养中小学生的勤劳观、基本生存能力纳入教育总方针,并以立法的形式将培养目标固化下来。尽管时代变迁,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但日本培养学生爱劳动的理念一直未变。1947年颁布的、素有日本教育母法之称的《教育基本法》第一条(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阐明“注重劳动与责任”。2006年修订的《教育基本法》第二条(教育的目的)被修订为“关注职业和生活的关系,培养重视劳动的态度”。从此修订可以看出,日本对学生劳动的态度更加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
作为下位法的日本《学校教育法》,对劳动教育作了细化规定——义务教育要实现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关于职业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尊重劳动的态度和适应个性选择未来出路的能力”;高中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在发展、扩大义务教育的成果的基础上,“(使学生)基于对在社会上必须履行使命的自觉,适应个性,决定未来的出路,提高普通教养,掌握专门的知识、技术和技能”。
《学习指导要领》是日本学校教育课程管理和课程实施的核心指导文件,是教科书编撰的重要法律依据,作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之用。从幼儿园到高中,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均要求各级学校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有关“劳动基本权利”“劳动基准法”“雇佣合同”等书本知识,让学生体味到“劳动的意义”“劳动的尊严”“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工作生活两平衡”等。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尊严,学习通过劳动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日本文部科学省将有关劳动教育的知识内容融入一些课程中来实现,让学生从心底熟谙劳动教育的必要性与参加劳动体验的紧迫感。日本初中学习指导要领对“社会科”的学习要求:理解劳动权利和义务、工会的意义及劳动基准法的精神。“特别教科道德”要求学生理解劳动的尊贵和意义,加深对将来的生活方式的思考,通过勤劳为社会作出贡献。“综合学习时间”这门课程则要求,参与职场体验、志愿者活动、生产劳动等活动,体会与感悟劳动的宝贵和生产的喜悦。《高中学习指导要领》在“特别活动”课程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地域活动,逐渐形成自身的勤劳观与职业观。
走向融合:将劳动教育贯穿于课程与劳作中
尽管日本政府与民间都十分重视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但日本的劳动教育并不是作为专门的课程,而是分散渗透在诸如社会、公民、家政、道德、综合学习时间等学科课程与校内外活动中进行。
上述渗透劳动教育的课程都有其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关于劳动的内容仅是其课程内容的一部分。诸如小学“道德”要求,感知劳动的美好,为大家而劳动(一、二年级);知道劳动的重要性,不断地为大家劳动(三、四年级);理解劳动的意义,知道服务社会的喜悦,为公共发挥作用(五、六年级)。又如,初中的“学生会活动”要求,协力进行学校例行行事活动,通过志愿者活动等参与社会。在“学校例行行事活动”中,参加劳动生产与服务性例行行事活动。
日本劳动教育除注重课程学习之外,更重视学生参与劳动体验。日本中小学生劳动体验可分为日常家庭家务劳动、学校卫生美化环境劳动、社会公益服务劳动三种形态。
在日常家庭家务劳动中,日本家长从小就要求孩子学会自己淋浴、擦身、换衣服、整理床铺,用针线缝制布袋、抹布、垫子,帮助家长烹饪、做料理,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有的学生在家帮助饲养小动物,有的在家帮助种菜养花、修葺草坪等。在日本家长看来,从小培养孩子这些动手的能力,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不可或缺。
参加学校卫生美化环境劳动,是日本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吃完免费午餐后清洗场地、清洗餐具。学校校园、厕所、教室清洁卫生以及其他清洁包干区也都由学生轮流值班完成。通过大扫除,让学生感受到劳动奉献的喜悦,懂得集体活动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学生还要轮流到食堂帮厨,自己完成餐桌摆放、饭菜分配、收送餐具等。有的学校有自己农场,学生们都要按照分配的任务在学校农场帮助收种蔬菜与农作物。还有些城市的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生活条件较差的岛屿、农村、山寨去接受劳动锻炼。
社会公益服务劳动,是学生走进社区、公民馆、养老院等,做公益服务性的劳动。日本中小学有劳动服务的历史传统。各学校按所在地区的情况,在学校的组织安排下,由学生会组织学生有计划地进行社会服务。例如,给老弱病残者生活起居帮忙,到敬老院、社区福利院给老人擦洗身子,到公民馆、图书馆做志愿者服务,回收废旧衣物、电器、报纸书刊等社会公益活动。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