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美国教育改革的三大有利因素


        美国当前以提升教师质量为重点的教育改革举措因何而出,又会给美国教育带来什么影响,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周满生。

  
        奥巴马政府一贯重视教育

  记者:美国当前教育改革,特别是提高教师质量改革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周满生:美国目前的教育改革,离不开奥巴马本人的高度重视。2009年1月20日入主白宫后,奥巴马立即公布了教育改革大政方针,包括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儿童早期教育、提升教师质量、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问责、扩大教育公平、加强高等教育,等等。

  可以说,上任以来,他所提出的教育政策与竞选期间的承诺基本保持了一致。不管是奥巴马本人还是美国政府,都看到了教育对于国家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作用,因此改革的基调是将教育视作重建美国经济的基石。

  在2011年国情咨文报告中,奥巴马特别提到中国和印度的教育情况,认为教育是中印与其他国家进行竞争的优势所在,比如进行更早和更长时间的教育,更加重视数学和科学,投资于研发和新技术。

  奥巴马在2012年的国情咨文中,反复强调要加强经济和提高美国工人的技能,突出美国企业家、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力和创新的重要性。

  由上述言论可见,奥巴马深刻认识到,只有解决教育问题,才能使美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继续引领全球,这是他坚定不移推行教育改革的动因所在。

  此外,美国的教育改革具有良好的基础。奥巴马政府推行的“力争上游计划”既是布什政府《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的延续,也是对该法的一个修正。《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把重点放在了特定的弱势学生群体上,但它更多是惩罚性的。其结果是,教师和学校领导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学生的考试分数不够高而被贴上失败的标签。而美国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是采取一个更加积极的、赋权的态度,鼓励各州对学生成绩采用严格的评价体系,对于目标的实现及取得的进步,提供相应的回馈与激励,在战略上更加灵活。

  抓住教师质量这个关键

  记者:奥巴马推行的这场教育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

  周满生:当前美国的教育改革抓住了教师这个关键。教师是奥巴马教育政策的五大支柱之一。

  他认为,目前美国的公共教育面临诸多问题,教育质量已落后于其他国家。麦肯锡公司对50多个国家的学校教育系统进行研究后,给美国政府提出的建议是“让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做教师”,因为教育质量不可能超越教师的质量。此外,今后10年内,随着婴儿潮一代人陆续退休,美国可能面临很大的教师缺口。

  因此,奥巴马在演讲中号召年轻人做教师。美国政府当前强调要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小学从教,帮助全美国的学校每年招聘3万名教师。同时,创建面向大学毕业生的“教师服务奖学金”,在师资极度匮乏的学科领域或地区任教满4年的大学生,可获得相当于研究生两年学费的资助。

  美国联邦政府推出的“力争上游计划”是奥巴马教育理念的一个具体体现,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推行教师绩效工资,引入同行评议、学生学业成果、课堂评估等指标。不能胜任工作的教师面临离职,而优秀教师的待遇得到提高。

  记者:对于这些改革政策,美国国内反响如何呢?

  周满生:应该看到,改革确实触犯了某些教师的既得利益,也与部分州的原有政策相抵触,遭到了一些教师工会的反对。尤其是教师评价的问题,最令教师担忧。例如,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威斯康星州等原来都有“禁止将学生成绩与教师评价挂钩”的禁令,是修改相关规定,还是固守传统放弃联邦资助,则成了美国各州颇为纠结的问题。

  记者:提到教师工资与学生成绩挂钩,我们往往容易联想到饱受批评的应试教育,美国如何避免这种倾向?

  周满生:鱼和熊掌如何二者兼得,美国也在不断探索。总体来说,美国基础教育有重视个性化教育和重视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养成的良好传统。美国的教育界依然非常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兴趣和能力,例如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能够进行多学科的思考、用多种观点看问题,能够批判性地评价获取的各种信息。与此同时,美国也进一步强调学生的责任。奥巴马要求美国学生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他说,无论学校如何创新、教师如何优秀,除非学生自己承担起学习责任,否则美国不会成功。

  金融危机创造特殊机遇

  记者:我们知道,教育在美国是地方政府的职责,联邦层面的改革如何保证落实呢?

  周满生:众所周知,美国的教育管辖权在各州政府,联邦层面的教育改革政策如何才能被纳入各州政策,需要费一番功夫。有学者指出,如果在正常年景里,改革不见得会很顺利。典型的例子就是布什主导通过的《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该法在通过的最初几年,各州一直抱怨配套经费不足,据此抵制该法的实施。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美国各州财政预算不足,联邦政府的拨款变得重要。奥巴马以救急的名义,在刺激经济法案中为教育投入1000亿美元,并且推出了“力争上游计划”。该计划要求各州必须根据联邦提倡的四大方面内容制订改革计划,才有可能赢得这项拨款。而提高教师质量、推行教师评价、实施绩效工资等都属于竞争中的加分项目。

  此外,联邦拨款还直接用于支持教师。前不久,美国通过就业法案,其中就有投资35亿美元,专门用于支持国家和地方努力招聘并留住幼儿、小学和中学教师。这笔教师稳定基金可以帮助防止学校过度裁员,并新创造近40万个教育工作岗位。

  积极的评论认为,美国政府改变了花钱的方式,通过“力争上游计划”,纳税人的钱只被用于表现最好的教育项目。《巴尔的摩太阳报》撰稿人米歇尔·麦克内尔说,多亏了刺激法案,美国的失业率才会这么低。注入国内学校的1000亿美元的“强心剂”为教育领域拯救并创造了367524份工作,避免学区发生“大规模的裁员”。

  此外,也有学者评论说,假使这一法案没有帮助美国经济走出衰退,但是那些年久失修的学校基础设施得到了修缮,基本的教育服务得以保障,学校教育质量得以提高,人才培养没有因为经济原因而停步,那么投资就没有白白浪费。(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报)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2-03-04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