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校园掠影
  

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传承中实施早期干预教育的“三个支点”

  

开辟特别教育新领域的研究也是学陶师陶研陶的新领域,早期干预教育是特别教育的一个分支。在普通教育学校针对年龄偏小,学习性发展不足或社会性发展不足程度较轻的中小学生,即准特别学生,实施早期干预教育,是当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刻不容缓的教育要事。笔者在早期干预教育的试验研究中,将陶行知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与准特别学生的现状相结合,以小浦(化名)为研究对象,发现了有效干预的“三个支点”,即立定一个态度、转变一种角色、实施一项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支点一:立定一个态度

陶行知早在1940年在重庆保育院院长会议上的谈话中指出,“这些难管的小孩,有时是被称为劣童或者被称为坏蛋。怎样解决呢?”他说“难管的孩子多半不是劣童,也不是真正的坏蛋,这一个态度要立定。否则你主观上咬定他是劣童则一切措施都错,便愈管愈难管了。”

笔者进行早期干预的对象之一,叫小浦。七年级上学期,他几乎每节课都打瞌睡,醒着时常常发出不合时宜的洋腔怪调,有时还跟老师顶撞;他极度不讲卫生,吐痰发出很大的声音,桌子上一团一团的餐巾纸堆积成好像一个“小雪山”;课间很少与同学沟通交流,同学们也不愿搭理他;作业是常常不写,或者乱写;平时测验或者期中考试前,有些科目缺考,以各种理由不来学校上学……

对此,科任教师感到头疼,认为他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严重不足,很难帮扶;同学们觉得他脏兮兮,就离他远远的,唯恐避之而不及。笔者一面稳定科任教师与同学们的情绪,一面通过与小浦和家长谈心的方式了解他的成长情况。

原来,小浦小学二年级之前是在安徽和县的一个村子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是放养长大的,在农村疯玩惯了,活泼外向。然而,三年级转学到南京之后,学校的种种规矩让他受不了,学习成绩也跟不上,在学校没有好伙伴,加上父母打工忙,亲情缺失不到位,经常让他一个人在家,感到孤独、受排挤、融不进班集体,从而变得内向自卑、口吃不愿与人交流等问题。

当笔者了解了小浦的特别经历后,内心一阵心疼。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理解他们的反常行为。例如小浦大声吐痰,笔者不再认为是卫生习惯问题,而是一种求关注、刷存在感的表现,这证明他有转变的意愿,这恰恰是早期干预教育能够改善的内因。

基于小浦转学的不适应带来的一系列后遗症,笔者认为无论是家长、老师、同学都应该抱着“不放弃、不嫌弃、不抛弃”的态度,给予他更多的同情和照顾,让他感受到爱和归属感。为此,通过多方谈话沟通,阐明原因,表明态度,特别是引导同学们多多接近他,即使有满桌子擤鼻涕的纸,也不要流露出丝毫嫌弃或瞧不起的神情。

支点二:转变一种角

陶行知说:“先生的师傅是小朋友。小朋友是我们的总指导,不愿受小朋友指导的人,不配指导小朋友。”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道理:你希望教育谁,你就得先做谁的学生,受谁的指导。一个教师,不管你有多大的能耐,指望做高高在上的教师爷,是不能做好教育工作的,得俯下身来向学生请教,尤其是对准特别学生,他们受过的冷眼多,高看一眼也能温暖他们的心。做早期干预教育,我们当转换角色,在恰当的时机变一变,变成特别学生的学生,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唤醒自信。

第一次去秋游,小浦一人坐在大巴的最后排,笔者观察后,走到他身旁询问:“我可以和你坐在一起吗?”“当然可以!”他往里挪了一个位置,脸上笑开一朵花。中途,他拿出蛋挞来分享。他的蛋挞与平常吃的颜色有些不同,他说叫“脏脏蛋挞”,是他自己做的。我惊讶地说:“我可不会做哦,你当我老师教我做吧。”一听让他当老师,他立即来了兴致,细致地讲述制作过程。尽管由于口吃一句话要停顿好几次才讲完,但他一点儿也不嫌麻烦,讲了一二十分钟哩。他的真诚、淳朴就像一束光照在我的脸上,那时,笔者变成了一名认真的小学生,歪着头倾听,不时还插话询问,或者请他再讲一遍以便我更好地掌握。“这堂课”也感染了周围一些同学,一下大巴,大家围到小浦的身边问这问那。

秋游结束后,那周随笔,别人写的是秋游,小浦则写了“脏脏蛋挞”的制作过程——当老师,他是认真的。他把食材列举出来,把步骤梳理出来,一条一条呈现,重点讲了如何将“巧克力”,变成“脏脏”蛋挞。而且,那是他字写得最工整最漂亮的一次。趁热打铁,邀请小浦老师走上讲台读随笔,教大家做蛋挞,尽管他有些紧张,声音小而断续,但是依然赢得一片掌声。

这件事后,神奇的是,有一天,小浦桌上的纸垃圾全不见了。陶行知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这话一点儿也不假。角色的转变带来关系的转变,关系的转变带来心情的转变,心情的转变带来行为的转变。当一回学生,让我跟小浦成为朋友,也让小浦在同学中有了很多好伙伴。这下小浦高兴了,上课也少打瞌睡了,少制造垃圾了,偶尔桌上还能清空一次。

支点三:实施一项计划

针对小浦人际关系紧张、融入不了集体等社会性不足方面,通过前两个支点的撬动,加上他原本活泼与淳朴的性格做底子,很快就得到了改善。难点在于学习性不足方面的改善。笔者在七年级下学期带领备课组启动了“及格闯关计划”,为每个班的准特别学生量身定制了计划表,为准特别学生的学习性提高营造了良好的研讨氛围,形成了“一天一面谈”“一周一研讨”的改善机制。

闯关计划表分为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制定目标,包括总目标与具体目标,根据语文学科特点从基础、阅读、作文三方面设置目标;第二板块有四个条目,包括日期、任务栏、自评、师评等。小浦的学习性不足主要表现为四方面:课堂听课专注度不够、口头表达有障碍、作业态度不端正、作文能力不达标。因此,小浦的闯关计划对应的任务栏有四方面:上课发言次数、讲名著故事、作业检查反馈、微文写作等。

小浦上课回答问题了,笔者在闯关表师评栏中盖一个“好”字章;小浦并不怕阅读,只是口头表达不顺畅,在每天向我讲一回《骆驼祥子》故事的训练中,他不再那么“磕绊”了,而且有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是“虎妞”与“小福子”这两个女人导致了祥子的堕落;作业检查这一项尽管常有缺项,笔者依然在师评栏中盖上“加油”章;微文写作,也时有空缺,笔者让他在我面前补写,写不出来就提供思路给他参考。

“一天一面谈”机制下,一开始,是笔者找小浦,后来形成习惯,就是小浦找我。有时,笔者忙小浦也忙,我们也偶尔偷个懒,但一想到备课组“一周一研讨”要汇报干预进度,就赶紧督促自己弥补上来。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小浦在一次体育课中,右手意外骨折了。他打着石膏坚持上课,只是手写内容的计划泡汤,但阅读、课堂问答、讲故事等可照常进行。期中考试逼近,问题来了,他右手骨折,如何参加考试呢?不参加考试的话,就意味着要放弃一直在为之努力的闯关计划,会不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呢?

正当笔者准备委婉地劝慰他放弃之时,出人意料的是,他竟然在实施另一个计划了。考试前,他向笔者提出,他一定要挑战语文考试,其他科目申请免考,期末再战。此时的他,与上学期有意躲避考试的他相比,判若两人!没想到他说骨折后一直在练左手写字,用左手写也要考试。冲着他的这股劲,笔者特地申请特事特办——采用专人专地不限定时间来考试的方式。结果,他用整整四个小时的时间写完了试卷,网阅成绩52分。笔者在计划表的师评栏中写下:你用左手考试,考出了新高度,比100分还高的高度,为你骄傲,为你点赞!

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我与小浦按照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终于,期末考试,小浦以“63分”的成绩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及格闯关成功。更为有意义的是收获了分数之外的东西,诸如信心、毅力、学习兴趣等。

 

作者:王庆梅 南京市河西中学教师,南京市首届德育工作带头人,江北新区语文学科带头人,江北新区首届领军教师,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特别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文章来源: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微信公众号“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22-04-08


发布者:   发布日期: 2022-05-2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