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海外瞭望
  

日本中学体罚事件飙升


 据日本NHK电视台报道,因大阪市某高中教师体罚学生事件,日本文部科学省对日本全国的公立学校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去年一年内至少有840名教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创历史新高。

 

  201212月,大阪市立樱宫高中一名17岁男生因不堪忍受教师体罚自杀,致此类问题暴露。日本文科省及各县纷纷展开调查。大阪市教委对该市461所学校实施的调查显示,2012年度该市存在教师暴力问题的学校新增116所,受害学生总计达到798人。新增的受伤学生中,2人骨折,1人鼓膜损伤。

 

  而文部科学省的紧急调查则显示,在兴趣小组等活动中,因对未满18岁的学生进行殴打、踢踹等体罚行为,已接受处分的或尚未确定该如何处分的教师人数,到今年1月为止,10个月内就上升到了840人,超过了往年人数的2倍。

 

  遭到体罚的1890名未成年学生中,初中生最多,为905人,高中生629人,小学生为340人。其中,有53名学生因此骨折、挫伤或鼓膜损伤。

 

  据报道,从体罚的手段来看,“徒手殴打”占到约6成,另有“撞头”、“绕校园跑百圈”等手段;从受伤程度看,“外伤”和“鼓膜损伤”占多数,其次是“骨折”和“牙齿断裂”;从体罚场所来看,运动场所和教室分占一、二位。

 

  日本的体罚暴力事件何以屡见不鲜,东京学艺大学教授小林正幸认为,体罚行为的发生和教师本人的素质、教育方法甚至“暴力连锁反应”等均分不开。

 

  小林指出,在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发出的指令不完善而导致不能被所有的学生一致接收时,教师容易焦虑乃至动手。比如,令100个儿童手拉手绕场一周。“老师说的是顺时针绕,还是逆时针绕?”、“手怎么牵?”等,指令信息不全时,孩子容易困惑。这时,教师并不会意识到这是自己表达的问题,容易迁怒学生。

 

  “因此,让所有教师通过培训明白,很多时候问题出在自己身上,是很重要的事”,小林称,“同时,要让教师学会尊重学生。犯错时要坦诚面对学生,成功时也要学会向学生致谢”。

 

  此外,“暴力连锁反应”是指,动过手尤其是多次动手的教师往往本人也曾遭受同样的对待,因而“不打不成材”的观念在其脑中根深蒂固。其往往错误地认为,暴力是提高教育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

 

  更可怕的是,政府在此次的调查中发现,认可体罚的中学占到4成以上;即使自己不体罚,但对体罚冷眼旁观的教师占到3成;同时,3成教员称自己“不允许体罚”,但似乎这些人也有“不打不成材”的观念。东京体育大学教授阿江美惠子表示,包括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内,受旧式教育理念的影响,认可体罚的意识倾向在高校中十分明显。

 

  对此次查处的教员,文科省作出“小学教师免职,高中教师停职4个月,对查处学校严重警告”的处分。

 

  为根除体罚行为,各教委学校纷纷着手制定良策。东京都教委2月起设置了专门的“体罚调查委员会”;滋贺县教委也设置了“体罚防止对策委员会”;发生自杀事件的大阪市教委开设了面向学生的“体育指导思想”等科目,意在摆脱“胜利至上主义”;岐阜县则向教师分发了体罚说明手册,提高教师的全面思想认识。

 

  另外,《读卖新闻》表示,家长和学生的信赖关系也有助于向体罚说“不”。(新闻来源:央视网)

发布者: 陶桃  发布日期: 2013-05-02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