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期的学生投毒事件,到室友刀光相见,再到异装性窒息致死,一件接一件的“血染象牙塔”悲剧冲击着社会的神经,校园这方净土为何染满了血污?然而,事出其果,其必有因,悲剧的酿成并非朝夕之事。在“罪恶”孕育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国外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呢?
教会学生快乐生活
相较而言,西方社会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更为重视,而这一理念更是体现在国外大学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上。许多高校不仅会通过网站宣传、定期开办讲座等方式向学生传达心理健康的相关内容,还会开设专门的课程,给学生一个系统学习心理知识和自我调节的机会。
除了众所周知的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幸福课”外,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也以自己的“幸福课”教导学生快乐迎接生活。在斯坦福大学,每周有超过60 名学生从喧嚣的校园和忙碌的生活中抽身出来,在“幸福课”中寻求两个小时的平和与宁静。课堂上,老师会要求学生讲述一个当天发生的、在身边的、有积极影响的经历;或者列举出三件值得自己感激的事情;
又或者,大家只是简单地闭上眼睛,默默地坐在那里,集中精神一边深呼吸,一边放松身体的各处肌肉。如此简单的课程内容,难免令人怀疑其效果,但“幸福课”的任课教师弗莱德·拉斯金(Fred Luskin)说:“对于这些总是生
校园“牧羊人”
从近期的学生投毒事件,到室友刀光相见,再到异装性窒息致死,一件接一件的“血染象牙塔”悲剧冲击着社会的神经,校园这方净土为何染满了血污?然而,事出其果,其必有因,悲剧的酿成并非朝夕之事。在“罪恶”孕育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通过有效的机制,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将可能出现的危险扼杀在摇篮中。国外在这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呢?
该门课程亦被称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目前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听课人数甚至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教会学生以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主讲人是泰·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活在巨大压力下的斯坦福学生来说,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教会他们放松自己,并让他们主动与他人交流。”
这门规模不大的秋季课程每年都吸引了众多学生报名,即便是针对研究生开设的暑期“幸福课”也同样报名火热。除了轻松有趣的课堂互动外,这门课的作业同样对学生大有益处,比如和其他朋友分享课堂所学的放松方法,或是向那些平时未曾注意到的为校园生活默默提供服务的工友们表示感谢。曾经上过“幸福课”的学生伊莉斯·吉布斯(Elise Gibbs)认为,这门课不单单是为那些感到不幸福的学生开设的。事实上,任何人都能够通过这样一门课程学习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
学生从课堂上学习自我调节、了解心理知识,不仅仅让他们懂得如何在高压环境中松弛有度,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向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甚至是相关的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同时,这也有助于他们发现周围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通过“线人”防患于未然当然,心理问题并非了解就能避免。学校要阻止悲剧的发生,仅仅普及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这时候,一套行之有效的预警机制往往更能降低悲剧发生的可能性。国内外许多高校都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管理者通过学生的答题结果确定高危人群名单,并重点关
注这些学生,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然而,国外越来越多的大学开始采用行为干涉小组(Behavioral Intervention Team)作为更加直接和有效的预警机制。行为干涉小组主要的工作是及时准确地辨认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然后考虑给予何种帮助。在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一个拉斯金的“幸福课”教会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求助.
经过专门培训的小团队专职承担着行为干涉小组的工作,而所有在校师生都可能成为他们的“线人”。当发现周围有人在行为上、情感或者学习中出现奇怪的表现时,“线人”们可以通过填写在线表格的方式向行为干涉小组“举报可疑人员”。为此,行为干涉小组专门还在网站上列举了一些典型的奇怪表现,以便学生做判断。行为干涉小组接到“线人”的“举报”后,会迅速通知各小组的成员,大家一起对“嫌疑人”的表现进行评估,以判定是否需要关注此人。如果“嫌疑人”确实存在问题,小组会指派一名成员亲自与他接触。其他小组成员则会从“嫌疑人”的同学、老师那里获取更多信息,小组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综合考量确定向被举报的“嫌疑人”提供怎样的帮助。
通常情况下,行为干涉小组会利用现有的校园资源,尽可能帮助“嫌疑人”解决问题。对于问题不严重的,小组成员会继续观察而不再过多干涉;而对于问题较为严重的,小组会建议“嫌疑人”参加相关的项目进行自我调节,或者通过咨询与心理服务(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简称CAPS)中心获得更加专业的辅导。
“知心姐姐”要专业
行为干涉小组虽然能够有效地发现问题,但最终解决问题还是要依靠更为专业和权威的组织——咨询与心理服务中心。不少美国高校都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咨询服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在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需要咨询的学生首先通过电话联系心理咨询机构说明自己的大致情况。然后,当天就会有咨询机构的工作人员联系求助者,通过电话交流进行最初的心理咨询。工作人员会根据求助者的自述和简单的对话对其情况进行判断,并给出下一步的咨询建议。根据不同情况,学生可以参加个人咨询、集体咨询,或者个人所有师生都可能成为“线人”并举报“可疑人物”改进项目等等。但无论进行何种服务,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者必须具有专业资格并严格遵守职业守则,尊重求助学生并为其信息保密。此外,所有咨询顾问有各自专攻的领域,以确保学生得到及时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因为寻求援助的这关键一步如果没有得到较好的反馈的话,则很可能会影响学生下一步的心理治疗;如果学生产生了抵触心理,则更会适得其反,阻碍他们对学生心理治疗的进程。
对于那些心理问题相对严重需要进一步医治的学生,纽约大学同时还提供药物和长期心理治疗的服务。而那些不具备药物治疗和长期辅导条件的学校则会将学生转交至相应的专业机构,以获得正规的辅导和治疗。在普吉湾大学(University of Puget Sound),学校还会允许学生通过休假来缓解心理问题,这被称作“修养疗法”。除了那些需要进行一对一咨询服务的求助者,尝试戒酒或克服社交恐惧的学生,可以报名参加集体咨询,通过小组同伴分享经历和互相鼓励,一同战胜存在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中心还定期提供内容丰富的自我改进项目,例如那些患有严重的“拖延症”的学生
可以报名参加时间管理项目,学习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严格遵守计划。因为所有这些治疗过程都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所以学校会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且及时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治疗进程。(新闻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