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您的位置:  首页  图片新闻
  

走近陶行知 恳谈师生间


——上海师范大学学陶活动系列之二

       
        2009年12月4日,一个暖冬的日子,在上海市陶行知研究协会、上海师范大学陶行知研究中心、上海师大团委、上海陶行知纪念馆共同组织下,我们学陶社的二十几名同学和几位专家及领导一同前往了在宝山的陶行知纪念馆,开展“走近陶行知师生恳谈会”的系列活动。



      活动伊始,上海师大陶行知研究中心研究员屠棠老师便生动形象地为我们介绍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平。通过屠老师的讲述,我们了解到,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即使面对胁迫,动荡抑或困苦,他心里一直装着中国的教育。同时,他把这份理想,这份精神实实在在地运用到百姓的实际生活中,并且执着不懈地将这份崇高事业不断拓展。不论是科学下嫁运动,还是工学团的蓬勃发展,这其中都包含着陶行知先生不断发展着的教育理念。不论是“小先生”制,还是六个普遍训练,我们都可以从中看出陶行知先生心系普通劳苦大众,他是真正做到了“一切为了人民”。陶行知先生波澜起伏的生平在屠老师的娓娓道来下,让我们对这位教育界的“爱因斯坦”有了更深的认识!他的爱民之心,他的爱国之心以及他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这些都催促我们在活动结束之后深深思考和慢慢感悟。



       带着这份激动与感动并存的心情,我们开始了纪念馆的参观。只有两层楼的纪念馆,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教育先驱在中国教育事业中铸成不朽功绩。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都会在馆内的每一个展示处徘徊许久许久。伴随着参观的前行步伐,我们对陶行知先生的敬爱之情也愈发强烈。看着他创办的晓庄师范,读着他写的句句箴言,听着讲解员对着每幅暗黄的照片讲出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我们的心仿佛能够感受到当时他在开创这份事业时迸发出的激情。最后,我们在千万烛光闪动的“民主之魂,教育之光”的展板下,深深地缅怀着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教育大家!同学们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情感,纷纷在留言板下写下了自己对陶行知先生的敬仰之情。


       走下纪念馆的楼梯,突然一群孩子在我们眼前欢快的奔跑着,原来这里还有着一所秉持陶行知先生教育理念的学习班,看着孩子们在这座宁静的纪念馆中灿烂笑容,我突然觉得,陶行知先生仿佛仍在我们身边,未曾离去片刻。
       之后,上海师范大学副校长、上海陶行知研究协会副会长、陶行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陆建非教授,陶行知研究中心研究员屠棠老师,陶行知研究中心执行秘书吴雁老师,陶行知纪念馆的马书记及上海师范大学校团委书记戴斌,副书记王颖等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的最后环节——师生恳谈会。会上,同学们纷纷对有关陶行知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作用和意义提出了很多问题。此外,对换汤不换药的素质教育,对非师范专业的大学生如何发扬陶行知先生精神等同学们的关心的问题,请几位专家和老师答疑解惑,这些都是社会性的问题,限于时间,他们只能简洁回答,但即使这样,也让我们受益匪浅。就像陆建非副校长所言,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不一定只是教育方面的,陶行知先生的伟大在于他是一个把大爱、博爱融入行动中的多侧面、立体型的人物,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去吸纳有益的养分。



       通过一个下午的活动,我们从听,看,问等不同的环节中,对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了一个理性和感性相结合的认识,也许,相对于专家们的认识还略显肤浅,但是,对于我们而言,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那是一份不可磨蚀的情操!当我们走出纪念馆,坐在返程的车上,翻阅着赠送的书目,那些发人深省的名言似乎就在耳边唱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

 

【以下是参与这次活动的部分同学的感想:】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师范 漆举华

       参观了陶行知故居,我最大的感想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的责任是什么?即使我现在还不是,我们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什么?是大众,是平民,抑或是少数的“值得教育的”所谓的高材生的教育,然而作为伟大的教育家的他,给了我们答案。最后,我体会到了他“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分量。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传      沈琴芬

       通过这次参观行知馆,听取专题讲座,参与互动活动,我深深感到了陶行知先生的人文精神,受益匪浅。作为一个教育家,他告诉我们什么是爱满天下的情怀;作为一个大学者,他告诉我们什么是心系民族的责任;作为一个革命者,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民主和正义。他不愧为教育之光,民主之魂!一代伟人让整个师大为他骄傲!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作为师大学子,我们会把此话牢记于心中,鞭策自己,迈好人生的每一步,做一个真正的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传      华晨翌

    作为教育者,教育是要用心来做的而最好的教育是启迪人性之光的教育,对于非教育者而言,学习的不仅是爱国精神,更重要的是,明白当务之急应该是成为一名有识之士。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小学教育 庄春飞

       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下午我们一些学陶社的成员在统一组织下,去参观了山海工学团。我们大都怀着激动与期待的心情期盼着陶行知的第二故乡的环境与伟人的生活点滴。在刚踏入陶行知馆的一刹那,便被馆中优雅的环境与安谧的气氛所吸引与震撼,诧异在高楼林立的大城市中居然可以找到如此陶冶情操的地方。接着听着老师对陶行知与上海关系的介绍,更加领略了陶行知大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与崇高的忘我精神。居然放弃了高收入的教授职位,毅然下乡教农民,毅然与牛同住在牛棚里,这些牺牲自我的情怀又深深地震撼着我。。。接着我们由导游带领去一一了解陶行知的教书理念以及他的生活起居。令我难以忘怀的是陶行知的一件毛衣,那件毛衣非常小,似乎是小孩子穿的。当时我正纳闷着身材魁梧的陶行知怎么会穿这样小的毛衣呢?后来导游告诉我们那是因为陶行知“健康过亏,刺激过深,劳累过度”,身体渐渐收缩的缘故,看着那件毛衣,我似乎看到了陶行知大教育家弯着腰循循善诱地对农民孩子传输着丰富的知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社会在呼唤着陶行知先生,愿社会多些陶行知先生,也同时勉励自己向陶行知学习“教学做合一”,在以后尽自己的力为教育贡献一份力量。


【此次报道由王培莹同学撰文,陶桃等供照,行知行网站编辑】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09-12-10     返回
陶行知研究中心